高职院校“三位一体六协同”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实践研究

2021-09-12 04:28梁美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实践研究立德树人

梁美

【摘 要】本文阐述“三位一体六协同”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内涵及重要意义,指出新时代高职院校必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价值造塑、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规律性和特色性相统一、示范引领和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挥所有课程育人、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学校管理和政府督导协同育人、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协同育人等途径,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实践研究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5-0085-03

2020年6月,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新时代高职院校必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学校管理和政府督导、教育管理和业务考核、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示范引领和全面推进六个协同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发挥高校每一责任主体和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三位一体六协同”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一)“三位一体六协同”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内涵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每所高职院校每一责任主体应尽的职责。“三位一体六协同”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学校管理和政府督导、教育管理和业务考核、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示范引领和全面推进协同起来,一起构建课程育人、高尚品格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网络思政育人和全面育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见图1)。

(二)“三位一体六协同”课程思政育人机制重要意义

1.有利于推动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中央16号文件强调“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三位一体六协同”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立足于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推动和落实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有利于构建全面覆盖和类型丰富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和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三位一体六协同”课程思政育人机制,聚焦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师思政、管理思政、网络思政和服务思政六个责任主体协同育人。通過这六个责任主体的思政服务提升,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和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

3.有利于全面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三位一体六协同”课程思政育人机制,聚焦高职院校各育人主体,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的显性教育作用的同时发挥课程思政等隐性教育的作用,有利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构建“三位一体六协同”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原则

(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原则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主要形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性教育主要体现在教育要旗帜鲜明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政建设的全过程。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把学生培养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高质量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是通过教师的品格,社会的正义公平,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以及各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培育学生,让学生自然而然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三位一体六协同”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必须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统一。

(二)坚持规律性和特色性相统一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内在的规律。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和社会实践课堂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要承担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中国的政治体制等,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拥有辩证的思维,学会用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看待问题。课程思政是挖掘各学科思政元素,发挥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达到与思政课程合力培育学生。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性,必须结合专业课的特性,发挥其区别于思政课程的专业思政特色。所以构建“三位一体六协同”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必须坚持规律性和特色性相统一原则。

(三)坚持示范引领和全面推进相结合原则

示范引领一方面是指在高校内某些成熟的专业课中先推行,抓出示范。另一方面是指在某些高校中先行试点,选树一批课程思政建设先行校,树标杆、推经验,形成体系。只有坚持示范引领和全面推进相结合原则,方能有效推进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实施。

三、当前课程思政育人现状实证分析

笔者在推进课程思政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广西20多所高职院校中随机选取教师发出问卷进行调研,调查对象有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经过分析相关数据得出,当前课程思政工作推进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得到普遍认可

从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成长重要性调研结果来看,92.32%的受调查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而认为比较重要的也占7.69%。从统计数据看出几乎所有的受调查教师都认为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意义。另外,在受调查的教师中有85.9%的教师认为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有60.26%的教师认为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有44.87%的教师认为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38.46%的教师认为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信心。可见,大多数教师认为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激励和考评机制有待完善

在本次调研中,笔者还针对目前各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进行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53.85%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的高校非常重视课程思政的建设,并且已经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方案。有38.46%的教师认为学校对课程思政建设比较重视,并且做了廣泛的动员。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在所调查的20多所高职院校中,有92.31%的学校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课程思政的开展。但在对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是否有相关的激励机制的调查结果中,仅有50%的教师表示学校建立有课程思政激励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有25.64%的教师表示目前自己所在的学校对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并没有相关的激励机制。有24.36%的教师甚至不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对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是否有相关的激励机制。可见,还有很多学校只是停留在广泛动员阶段,还没有制订具体的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工作方案,没有建立相关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调查中,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三)课程思政的推进面临的主要困难

课程思政是学校育人变革的重要抓手,在课程思政的推进过程中把握遇到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是课程思政推进的一般规律。在调研中,笔者发现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容和方法都不太了解的占34.62%,对课程思政的方法不太了解的占32.05%,对课程思政的内容不太了解的占15.38%,三者共占82.05%。可见,对课程思政的内容和推进方法不了解是课程思政面临的主要困难。因此,笔者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关注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和课程思政推进办法的培训,让课程思政内容和推进方法融入教师的育人方法和技能中(见表2)。

(四)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是政治文化认同和道德责任意识

在调研中,笔者就课程思政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展开调查,92.31%的教师认为从政治认同、文化认同、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四方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85%以上的教师认为可以从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见,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还是聚焦于政治文化认同、道德责任意识和国家意识等主流价值观。

四、“三位一体六协同”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实践路径

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是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导向,价值塑造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进入教材,进入过程,进入学生脑中,成为指导学生人生发展的人生信条,最终达到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施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落实“三位一体”导向,不断坚定和巩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共融,方能实现课程思政共同育人目标、立德树人总任务和目标。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挥所有课程育人

如果把立德树人比喻为“育人树”,思政课程就是“育人树”的“主杆”,是育人的“主渠道”,承担起支撑整个“育人树”的重任;课程思政是“育人树”的“枝”,是育人的重要形式,是撑起“育人树”的重要力量。“三位一体六协同”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实施,必须注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两者根据各自的特点,发挥出各有的特长,形成育人合力。

(二)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要协同起来,一同推动立德树人的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发挥引领作用。一是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二是要与专业课教师常态开展思想政治教研活动,帮助专业课教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技能和方法,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切实守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责任田,让“红色基因”永世传承,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同时要帮助专业课教师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学校管理和政府督导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推动“三位一体六协同”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实践必须坚持“党政齐抓”共管。要强化课程思政的组织领导,建立“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四级联动和四级负责机制,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学校要加强课程思政的顶层制度设计,结合学校教学改革和学校管理能力提升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和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建立健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要强化分类指导,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统筹教育资金,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只有发挥政府督导和学校管理协同推进“三位一体六协同”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的实施,方可确保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

(四)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协同育人

互联网教育是大学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网络资源更新快,传播速度快和辐射面广,成本低,年轻人容易接受。作为新时代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一方面,学校和教师都要主动应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协同育人,提升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在进行铁路专业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通过网络了解铁路发展的沿革及体现出来的精神,以及背后的政府执政理念,让学生了解铁路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模范,讨论模范背后的职业道德和爱国精神。另一方面,学校和全体教师要教会学生用马克思辩证法辨别网络资源的真伪,避免“裸贷”等网络负面资源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如针对近期在大学生中出现的“裸贷”现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计算机专业教师等有关教师要主动利用网络负面新闻,进行针对性的网络思政教育,教会学生辨别和化解,举一反三,实现网络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事关立德树人大事。课程思政的推进必须是从制度以及各方面的全领域、全方位、全覆盖的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要鼓励基础好的学校和示范专业拿出过硬的课程思政落实案例,通过抓标杆示范引领和全面推进相结合,合力推进课程思政在所有的学校落地生根,赋能构建新时代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

【参考文献】

[1]石书臣.同向同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课程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2]张海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的融合逻辑理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5).

注:2019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C类)“‘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2019SZ039)

【作者简介】梁 美(1978— ),广西横县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黄 煌)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实践研究立德树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