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师工作室背景的高职“闭环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1-09-12 04:22彭聪吴美琼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彭聪 吴美琼

【摘 要】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指出作为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应通过推动教学思维变革、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打造“闭环式”人才培养模式,应采用“以教促研”“以研促赛”“以赛促教”等方式实施“闭环式”人才培养模式,为相关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大师工作室 高职院校 职业技能竞赛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5-0105-03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提出要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要求,以“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专业,及时发展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兴专业。建好用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建设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各地高职院校积极响应,结合高职院校自身专业特点及优势学科,通过与行业企业联培方式协同育人,涌现了许多先进的办学成果,其中“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各地涌现了许多先进的项目实践成果,在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发展、改善育人环境等方面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办学特色及产教融合优势,创新性地在大师工作室的背景下打造了“闭环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在土建大类专业中的实践中卓有成效。

一、高职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背景概述

人才强国战略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提出的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决策,并且也成为助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本战略,着重人才的培育,通过科学发展观,重视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打造及人才队伍的形成,可以优化中国的人才资源的配置,实现人才强国的新格局。基于此背景,教育部联合多个部门,提出以职业院校为基础和基地,通过学校培养及企业培养的融合,在政府与社会双重支持的前提下,加强职业技能类人才的培养,对职业教育进行宏观的统筹规划。根据现有的各类人才资源及物力资源,充分利用目前各类职业教育的师资、场地等,依托于各类骨干企业、重要产业及培训机构,打造一批以职业院校为基地的示范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从而实现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通过工学结合,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而实现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二、高职院校“闭环式”人才培养模式

“闭环式”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从学生入校开始,就打破传统的教学授课的单向模式,而采用在教学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提高技能,用技能进行比赛,用比赛经验反哺教学的有机循环,形成从“以教促研”到“以研促赛”再到“以赛促教”的“闭环式”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的培养上更具有主动性、连贯性。尤其在强调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以及需要专业技能知识的相关领域,在培养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前瞻性。其中第一环节强调“以教促研”,以专业教材为依托,通过学校教师的授课并结合一定的实践操作,形成“理论+实践”的课程特色,并充分利用“三场”的教学环境,实现项目化教学。同时,还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背景,邀请企业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技艺传承人加入授课队伍,对学生进行分步教学、实践指导,使学生不局限于在传统课堂上接受知识,而是在校内校外的不同场景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知,提升教学效果(见图1)。

三、高职院校“闭环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打造途径

“闭环式”人才培养方式围绕活页式教材建设,结合实训场、员工培训场和产业学院等“三场”特点,配合采用不同的教法组织教学,“倒逼”教师必须适应教材、改革教法,进而实现教师改革。“三教”改革的落地实施又促进“闭环式”人才培养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优化,形成了互推互促关系。

闭环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学校软硬件实力、校企合作强度等进行综合的打造,能够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优势学科、实训场所、企业专家的校内校外技术力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得到多元化的锻炼及丰富的知识体系的打造,并且能够强有力地促进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生参赛过程中,可以通过校内培训、校内竞赛选拔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及专业技能,一方面为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国内外技能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在培训及选拔中培养团结协作、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基于大师工作室背景下的“闭环式”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深化教学改革,可以从教学思维、校企合作、课程體系打造等方面进行深入融合,实现新型技能型人才模式的打造。

(一)推动教学思维变革

传统的教学、科研和技能竞赛分立的方式不利于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不能有效地形成教学研赛一体的课程体系,因此要倡导通过技能竞赛促进教学,通过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知识,通过教学及竞赛经验形成科研成果,实现教学思维的变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高职院校在观念上重视教学类和技能型竞赛,将竞赛模式引入教学课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推动校内职业技能竞赛人才的选拔,为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中沉浸入情景实境,实现专业知识与技能知识与竞赛知识三位一体融合的模式。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掌握教学的主动性,运用竞赛思维指导教学教研工作,优化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授方式。

(二)持续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满足市场及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人才战略实现的核心,也是人才打造的源头。高职院校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的模式,可以破除传统校园内理论知识传授与行业需求脱节的壁垒,将技能竞赛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课程教育与岗位实践相衔接,借助企业的专家骨干力量和企业产业平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岗位技能,使校园与社会无缝对接,满足企业、行业和市场的需求。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工业化、信息化道路的重要手段之一。打造科技强国,离不开专业技能人才的储备,职业教育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打破传统的职业教育思维,创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依托校企合作的“大师工作室”“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充分发挥职业竞赛的优势,通过“以教促研”“以研促赛”“以赛促教”的“闭环式”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综合技能型专业人才,是实现职业教育创新方式的勇敢探索,是实现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高职院校“闭环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前身是水利与建筑工程系,从2012年开始独立成立学院,专注于土建大类专业人才培养。八年来,贯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理念,重视建筑领域及建筑工程市场需求为导向,为行业与企业输送合格的建工类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建筑类职业教育特色。在国内同行企业尤其是广西本土建筑企业的大力支持下,专业建设和规模有了长足的进展,专业覆盖面更为全面,专业结构更加完善并仍在不断调整优化。在2018年,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019年,被列入国家首批“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在全国建筑类职业教育院校中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建筑工程系依托于企业专家力量打造技能大师工作室,及时了解建筑领域前沿技术与科技,将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的新兴科技融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为了进行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准确把握企业需求,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质量,建筑工程系与企业打造了学徒班,通过组建土建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校友反哺机制,更好地促进校企联动,为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三全育人”的“大师工作室”背景下,强调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技能,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提出形成“闭环式”的方式进行培养教育,从而打造全面的复合型技能专业人才。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运用专业课程的特点,打造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在“闭环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以教促研的方式

大师工作室成员参与完成广东白云会展中心二期、崇左城南商業综合体项目、桂林山水里等技术服务项目共计41项,承担了“BIM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控信息化处理的应用实践探索”等19项自治区级以上项目课题研究,发表《“双创育人”背景下校内BIM工作室在产教融合中的应用研究》等论文10余篇,获批“一种建筑BIM土方施工量监测装置”等专利15项。

(二)以研促赛环节

专业教师在课堂上以及带领学生走访研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从课程内容中汲取灵感,结合建筑力学等基础课程知识,将民族元素糅合到建筑模型搭建中,并充分结合传统与现代民族建筑的特点,积极参加区内外相关竞赛,从而体现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以研促赛,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结构竞赛二等奖、“八桂杯”BIM技术应用大赛一等奖、广西大学生BIM技能竞赛一等奖、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BIM)》赛项一等奖、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铜奖等各类荣誉30余项。

(三)以赛促教环节

建筑工程系以民族建筑文化为载体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参加积极参加国内各类结构设计、建筑设计等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在竞赛培训中心主动学习。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教师围绕比赛开展一系列的民族建筑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实践,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极大地提升了民族建筑教学质量。在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成果上收获颇丰,获得广西信息化教学比赛一等奖等多项奖项。依托现代学徒制与企业联合制订了《广西风雨桥营造技艺》等8门核心课程标准,编写了《民族民居手绘技法》等一批特色校本教材,建设了《西南建筑文化》等一批在线课程,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素材,使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为丰富。

为了实现“闭环式”人才培养,在实训基地的打造中还要充分融合竞赛需求,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多终端的网络实训基地,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实训内容多元化的需求,在软件配置上贴近市场主流,例如在BIM实训中心的打造中,建筑工程系配备Revit、广联达、斯维尔、三好、品茗等建筑工程领域主流的工程软件,在满足相关技能竞赛需求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软件技能,实现了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有机衔接。

【参考文献】

[1]郭昊.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6).

[2]韩志华,王雪松,刘宇宏.高职院校基于技能竞赛平台的赛学一体新型教学模式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4).

[3]唐彦.企业技能竞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商论,2020(5).

[4]杜润宏,廖维国,杨海蓉.依托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培训,2016(8).

注: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BIM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控信息化处理的应用实践探索”(2018KY1010)

【作者简介】彭 聪(1989— ),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教学;吴美琼(1979— ),女,广西柳州人,硕士,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教学。

(责编 黄桂婵)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竞赛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基于全国职业技能竞赛指导的高职院校教师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技能竞赛对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职业技能竞赛促专业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