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

2021-09-13 05:21吕菲王新华
文教资料 2021年16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高校

吕菲 王新华

摘   要: 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师身肩铸魂育人的重任,使命神圣,决定了思政课教师必须有情怀且“情怀要深”。“情怀要深”包含家国情怀、人文情怀、教育情怀等多重含义,体现了情系国家、奉献社会、关心学生、心系教育的特性。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在理论学习中培育家国情怀、在爱岗敬业中提升人文情怀、在立德树人中深化教育情怀。

关键词: 高校   思政课教师   “情怀要深”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他要求思政课教师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情怀位居第二位,可见情怀之重。高校思政课教师是立德树人的“工程师”,情怀教育是“铸具”,教师要把铸魂育人作为奋斗目标,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用真理说服学生,用情怀感染学生。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高校思政教师更应该坚定立场,做好情怀教育,引导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重要时期的大学生坚定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思想信念,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一、思政课教师“情怀”的生成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政课教师情怀养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导一切实践工作和努力方向。高校思政课是更好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阵地[2]。思政课教师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体,必须牢牢把握基本理论,深刻领会灵魂精髓,在学透理论的基础上才能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反之,如果教师没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情怀,就无法认真地学习理论,就不能学透、讲透,无法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职工作。

爱国主义为思政课教师情怀养成提供了精神滋养。自古,中华民族就将“爱国”镌刻在骨髓里。近代以来,中国人更是用鲜血谱写了“爱国”的英雄赞歌,铸就了不朽的传奇。爱国主义教育穿插在每一位学生的教育经历中,稍加引导,便能激发爱国力量。高校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因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就是明天的建设者,他们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热爱伟大的祖国。如果教师没有浓烈深厚的家国情怀,不能很好地传达爱国主义精神的精神实质,就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思政课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融入课堂教育中,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引导他们把爱国主义情怀植根心底,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拥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方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视为思政课教师情怀养成提供了现实土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进行了一系列有关思政工作的讲话,都强调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关键作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政工作是对思政课教师的重视。思政课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掌握课堂节奏,带动学生。思政课能否实现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学生头脑,进到学生心里,关系着能否调动学生们对于学习和实践的参与性、主动性和主体性,顺利地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积极转变。这就决定了思政课教师必须有深厚宽广的情怀,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在主课堂及“第二课堂”的主体性,精心引导和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坚持“四个自信”,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终身。

二、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的内涵

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指要拥有高于普通教师的情怀,情怀既要深又要广,只有深情投入、以情育人,才能感染学生,增强学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自觉把爱国情融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之中。

(一)家国情怀要浓

家国情怀,是小到爱家、大到爱国的植根内心的强烈感情,没有国何来家。大学生是最有活力的群体。新时代大学生有思想、有个性且个性突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于他们有利也有害——他们会更加依赖于网络媒体。二十一世纪,网络上各种观念、各种声音相互激荡,此时的大学生们价值观尚未形成,心智尚未成熟,如果没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在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时,就容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思政课教师培养的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思政课教师能否讲好中国故事关乎着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能否养成,在教育中是否具有家国情怀关乎着国家的命运。所以,思政课教师个人信仰必须和国家信仰一致,个人命运必须和国家命运相联系,用心投入,寓家国情怀于教书育人之中,发挥主导作用,以最好的精气神和职业自信激发学生对民族的强烈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人文情怀要深

人文情怀即仁爱情怀。思政课是一门有温度、有情感的课程,不只是单纯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重在铸魂育人,通过德育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传统思政课形式单一,使学生感到无趣和乏味,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以习近平同志的“八个统一”为根本目标,根据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规律、学生的发展规律,不断完善思政课教学的方法,创新教育教学媒介,利用学生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让思政课变得有亲和力。作为铸魂育人的关键,思政课教师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心怀仁爱和大爱,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要求,研究新一代青年学生的个性特点,找到他们的闪光点,潜移默化地增进情感交流,增强他们对教师的信任感,激发他们的认同感与亲近感,以亦师亦友的双重身份做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

(三)教育情怀要强

对现当代思维活跃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一项伟大而艰难的任务。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3]思政课教师是通过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培养“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今天,我们在走特色高等教育道路,深知要重视教育,重视人才。人才强国、教育兴国的基本国策和教师紧密相关,思政课教师能否始终尽职尽责地坚守育人事业,决定着教育作用发挥的强弱。思政课教师如果没有教育情怀,就无法树立职业自信,也无法发挥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使命感与教育情怀,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为之奋斗终身。教育工作是一份长期的工作,思政课教师要始终保持责任感,在其位谋其政,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培养新时代新青年。

(四)课程情怀要深

思政课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思政课是基础课程,是固本课程,新时代思政课在创新的路上不断前进。处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大环境下,网络技术发达,高校思政课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方法改革作为增强教学实效性的突破口,把“马工程”的教材体系、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学优势,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能否根据教学目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直接关系着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好坏。思政课教师如果没有课程情怀,就无法讲活思政课,无法讲思政“金课”。思政课教师要实行课内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和虚拟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师生良性互动,打造思政课的精品课堂。

三、厚植思政課教师“情怀”的路径

思政课教师要不断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理论学习中坚定信仰“守初心”,厚植家国情怀;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在爱岗敬业中以人为本“进心灵”,深化人文情怀;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在立德树人中心系教育“担使命”,升华教育情怀。

(一)在理论学习中厚植家国情怀

深厚的理论修养是情怀养成的关键因素,理论知识越丰富,思想境界越高。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4]。思政课教师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信仰,厚植家国情怀。首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经典著作,做到真学真悟真用,学深学透学懂,能讲会讲善讲,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其次,学理论要接地气、讲情怀。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心国家,把国家在重大事件中展现的中国智慧融入课堂,作为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案例。通过生活中的鲜活素材,讲好中国故事,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担当,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最后,理论关注的社会问题都是实际的,思政课教师要学马列、讲马列,在学入心的前提下讲出来,在讲出来之后做出来,领悟马克思主义精髓,汲取真理养分,不断在理论学习中厚植家国情怀。

(二)在爱岗敬业中培育人文情怀

爱岗敬业这一职业使命是培育人文情怀的重要根基。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不同于其他教师的“职业自信”,既包括高校教师必须具有对教师使命的基本自信,又包括思政课教师特有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思政课教师要以“情怀”为内在指引,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职业目标,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思想和需求,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根据新时代学生的特点,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用崇高的人格感化学生,以坚定的信仰带动学生,用家国情怀感召学生,以辩证思维引导学生学深悟透,讲学生爱听的思政课,使学生有获得感;在生活上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肯定欣赏鼓励学生,帮助困难学生,用爱心使大学生学有所得,收获满满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做思政课创新的引路人,承担起教育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历史重任。

(三)在立德树人中深化教育情怀

立德树人是思政课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铸就教育情怀的动力支撑。教师的初心是立德树人,思政课教师只有拥有深厚的教育情怀,才能成为学生事业道路上的“筑梦人”。首先,思政课最重要的一点是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育德,也育心。要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吸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教育他们把“小我融入大我”。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强化职业认知,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利用新兴媒体鼓励学生参加文艺展演,组织微电影、纪录片拍摄等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只有他们愿意并主动学习参与,才能真正发挥课堂的作用,才能真正完成教师的重要任务,才能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信,才能用强烈的使命感培育和深化教育情怀。

四、结语

明心知往筑青年使命,致知力行育时代担当。思政课教师要用自己的灵魂唤醒学生们的灵魂,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不变的是爱国的情和爱社会主义的心。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努力提升政治素养,拥有浓厚的情怀,做好情怀教育,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和灵魂导师,培养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新时代中国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2]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31.

[4]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项目)“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验研究”(项目批准号:18JDSZK019)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高校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双向兼任”机制的必要性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