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创新型高技能农民大学生培养体系研究

2021-09-13 05:31李进
文教资料 2021年16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高技能创新型

李进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农业农村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如何采取有效方法与策略,全面构建完善优化的创新型高技能农民大学生培养体系,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焦点课题之一。基于此,首先介绍了农民大学生培养的时代意义,分析了农民大学生培养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树立正确职业技能培训观念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新时代创新型高技能农民大学生培养路径,以对新时代创新型高技能农民大学生培养体系构建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 农民大学生   创新型   高技能   培养体系

1.引言

现代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通过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方式,成为农民大学生,提高农业生产实践技能。在当前形势下,必须精准把握农民大学生培养体系现状及问题,从宏观角度出发,为农民大学生培养体系注入新的力量。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2.农民大学生培养的时代意义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先后历次在重要会议上提出要将“三农”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与保障,强调“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与支持。在当前“三农”事业发展趋势下,农民大学生的培养开始进入人们视野。农民大学生的培养以新时代广大农民为主要面向对象,旨在提高农民在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处理等方面的综合技能,为农业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强大的现代化技能力量。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来看,多数农民大学生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基本文化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不足,所形成的发展空间相对有限,适应性低下,尽管各级各部门在提高农民大学生培养质量,突出农民大学生综合技能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受限于宏观经济发展环境、产业升级需求、农业种植技术更新等方面的要素,部分农民大学生的实际技能依旧难以适应时代变迁与发展。在上述背景下,科学培养创新型高技能农民大学生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要求,符合国民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提升趋势,对于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瓶颈问题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全面做好创新型高技能农民大学生培养工作,体现出极为深刻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3.农民大学生培养现状

3.1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低。

在当前创新型高技能农民大学生培养实践中,更多地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完成特定教学与培训任务,需要依托完善、高效、稳定的信息技术硬件设备与网络条件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输,对农民大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纵观当前农民大学生实际,普遍存在信息技术能力低下,对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不熟练等共性问题,无法通过网络等信息化技术路径获取农业种植及实操技能方面的学习资源,无法充分有效调动农民大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1](277-281)。

3.2培养的专业设置狭窄,难以适应需求。

十三五期间,我国在探索城乡一体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大中小型城市与小城镇建设规模显著提高,大量农村实现了城市化,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镇方向转移,与此同时产生了诸多新岗位,对农民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与考验。基于此,农民大学生的培养需要从城乡建设与发展实际出发,设置科学合理、丰富灵活的专业课程,以充分适应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向。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农民大学生涉及的专业课程相对狭窄,知识覆盖面相对不足,难以真正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现代化实用技术人才。在当前农民大学生专业设置中,往往更多地倾向于传统种植、养殖等专业,跟不上“后城镇化时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2](136-138)。

3.3农民大学生招生面窄,招生对象局限。

如何有效确定农民大学的招生范围,科学设定农民大学生的招生条件,一直以来都是各级农民大学生培养单位的难点问题。若设置的招生条件较高,则势必会打消部分农民入学、参训积极性;若设置条件较低,则容易造成报名人数较多,为培养单位带来较大工作压力。实践表明,在农民大学生招生中,招生范围相对狭窄,部分情况下对农民大学生的限制性较强,或设置的招生条件存在明显局限,致使部分符合入学、参训条件,具有强烈学习愿望的农民无法走进课堂。

3.4农民大学生培养管理不规范。

在新时代创新型高技能农民大学生培养实践中,科学合理的培养管理体系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对于巩固农民工大学生培养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在当前时代环境下,农民大学生的培养管理依旧存在不同程度的弱项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缺乏科学规范的农民大学生培养管理制度体系,继有现行培养管理制度体系缺乏必要的约束价值与导向价值,无法为农民大学生培养路径与方法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导致农民大学生培养体系的构建实践体现出较强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另一方面,农民大学生培养管理规范体系落实不到位,往往侧重于培养管理形式,不注重培养管理结果,造成目标、过程、结果之间的失衡。

4.新时代创新型高技能农民大学生培养路径

4.1树立正确的职业技能培训观念。

在当前“三农”事业发展背景下,为全面强化农民大学生培养成效,必须首先从主观层面进行改变与扭转,摒弃传统保守陈旧的职业技能培训思维模式,突破僵化固化培训方式与模式的阻碍与桎梏。遵循“以人为本,综合发展”的基本原则,放眼长远,结合国家农业事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聚焦城乡协同发展的宏观背景,使职业技能培训观念更加符合农民大学生的未来实际发展需求。同时,应立足于当前农民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在实际培训策略实施过程中,注重引导其牢固樹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创新型高技能农民工培养的战略性与可持续性,以更加系统化的职业技能培训观念指导农民大学生培养实践[3](240-242)。

4.2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提高农民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采取灵活多变的远程开放教育模式,制定具体可行的农民大学生培养未来长远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农民大学生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基本操作的培养与提升,并依托网络技术开展线上教学、网络教学,突破传统培训与学习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限制。充分发挥现代远程开发教育的现实优势,采用线上小组讨论、自主探讨、课程实践、集中训练等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农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农民大学生培养机构而言,应充分结合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趋向,实施《开放教育入学指南》教育,提高农民大学生对现代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针对多数农民大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不熟练的问题,应设置针对性教学培训方案,引导自主探索与发掘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确保自主学习效果。应及时解决农民大学生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中产生的各类疑难问题,实施必要的测试与考核,找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实施的薄弱环节,并予以改进提升[4](188-189)。

4.3灵活设置专业课程,构建多元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设置在现代创新型高技能农民大学生培养实践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开阔农民大学生眼界,丰富综合技能条件具有直接作用。因此,应根据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基础性的农业种植、动物养殖、农村管理等专业,探索更加符合新型城镇化、符合新农村建设实际需求的专业课程,提高开设课程体系的针对性,解决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条件不平衡的农民大学生专业需求多样化的问题。比如,在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的地区,可开设与各类农作物种植技术相关的课程,而在相对侧重牧业的地区,则应突出动物病害防治、动物饲养、市场分析等方面的专业课程,以多元化的课程体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4.4建立联合管理模式,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在当前创新型高技能农民大学生培养体系中,优秀教师团队的关键价值不言而喻,只有创建高效稳定的联合管理模式,打造专业化、综合型、具有带动能力的教师团队,才能为广大农民大学生授课。在教师团队中,可充实乡镇企业主要负责人、农业种植能手、农业管理能手等,合理安排工作与教学授课之间的关系,避免工学矛盾。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不同农民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异,提高农民大学生优秀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将提高农民大学生教育质量作为最终发展目标。应尽量选择职称高、教龄长、经验多的专业教师,使农民大学生感到来有所学、学有所用,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换为提高农业种植、动物养殖质量的重要推动力。

4.5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培养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要突出打造与培养现代农民大学生的典型代表,为其他农民树立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新时期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带头人与领头雁。应以教育培养目标为主要导向,主动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培养既有学历又有技能的新型农民。在普及基本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知识,提升农民大学生的文化层次,满足提高学历要求的同时,根据农民大学生个人兴趣和生产需求分类分组,着重补充农业技术知识或者突破农业范畴的某方面的专业技能,使其成为适应农业现代化生产和农村经济多元化的新型农民,成为适应新农村发展的实用人才和领头雁[5](209-210)。

4.6融合乡村振兴理念,提高农民大学生培养针对性。

随着国家经济体系的日趋完善,农业经济的基础性地位愈发突出,国家层面为统筹城乡发展进程,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审时度势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民大学生培养体系的构建带来了强大动力。在创新型高技能农民大学生培养体系创建过程中,应将乡村振兴理念融入其中,将乡村振兴趋势下,对农民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与新任务作为培养方向,全面巩固提高农民大学生适应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能力,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全面应用于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实践之中。应结合本地区客观特点,突出农民大学生培养的区域性特色,适应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济体系,为服务与贡献本地区农业经济培养创新型农民大学生。

4.7深化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培训实效。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意义在于将理论与现实实践相结合,这一项目的开展有利于农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巩固理论、积累经验,等等,还能够通过实践拓宽眼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转化。在实际实践活动中,茶艺与茶叶评审专业的学生可以走进茶园,对茶叶的生产制作流程、工艺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学习对土壤的配比、监测、施肥,等等,实现活学活用,从理论的学习走向实践操作,最终提升培训实效性。

社会实践培训实效性提升需要资金的投入、企业合作、品牌推广等,共同实现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建立优秀的实践培训平台。对于资金的投入,可以集中投入农村实用技术与推广方面,例如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土地流转、农村法律事务援助,等等。通过组织农民大学生进行定期培训,利用互动交流学习、建立激励机制、封闭式培训等多样化的培训形式提升人才培养实效,使学生融入校园学习中主动学习。

5.结语

现代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农民大学生的需求是极为强烈的。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型高技能农民大学生培养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农业农村工作实际需求出发,遵循农民大学生培养与塑造的基本原则,总结以往农民大学生技能培训经验,不断创新创新型高技能农民大学生培养体系,丰富创新型高技能农民大学生培养体系内涵,培养更多现代化的农民大学生,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取得新突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高连杰,林家程,徐延辉.城镇化进程中齐齐哈尔市少数民族农民大学生空间分布及生存状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2]赵贵之,方振兰.工业化与城镇化双重视野下的农民大学生培训研究——基于河北省邯郸市样本的计量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8).

[3]张先蕾,刘定川,李一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辽宁农民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9,11(02).

[4]郭育飞,胡田莹.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视角下農民大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20(23).

[5]黄中天,胡忠勇,范仁寿.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高校参与农民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困境与破解[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20(13).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高技能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