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再思考

2021-09-13 06:20李晓雨
文教资料 2021年16期
关键词:礼貌原则合作原则

李晓雨

摘   要: 礼貌是任何社会成员都要遵守的一种社会规约,在人际交往和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交际行为顺利进行的关键要素。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关于礼貌原则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们的关注。从礼貌原则的六项准则、礼貌原则的恰当性及与合作原则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讨论,深入认识礼貌原则,确保有效交际。

关键词: 礼貌原则   礼貌语言   合作原则

一、引言

一个人的礼貌程度主要体现在语言和行为方面。“礼貌通常被人们理解为说话人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策略,比如为了增加或维护交际双方的和睦关系”(何自然,2001)。为了使交际过程更加得体、顺畅,交流中一定要使用礼貌语言。

二、礼貌原则

1.六项准则

礼貌主要通过语言或者动作实现得体、有效的交际,需要说话者了解在什么情况、什么场合下以什么方式说什么话。

Leech(1983)认为在交际中说话者要尽量使听话人感到受到尊重,以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从而有利于交际继续顺利进行,因此提出六项准则。

(1)得体准则(Tacit Maxim),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Leech,1983)。

例如:向别人借东西是使别人吃亏的事情,因此在表达上要尽量礼貌,使对方少吃亏。

(a)Lend me your eraser./把橡皮借给我。(让别人吃亏,因此不符合得体准则,这种语言不可取)

(b)Excuse me, can you lend me your eraser?

——劳驾,能把橡皮借我用一下吗?(让别人少吃亏)

特别是在询问对方能力时一定要给对方留有充分的余地,不能限定对方回答问题时只在“yes”和“no”中选择。比方说,“Teacher, can you ski?”(老师,会滑雪吗?)这样问话显得不得体,老师只能在“会”和“不会”中选择,有些为难。如果真要问老师会不会滑雪时,应该这样提问:“Do you like skiing, teacher?”(老师,您喜欢滑雪吗?)即使老师不会滑雪,只要回答“不喜欢”就可以了,不会出现任何损害脸面的尴尬。

(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Leech,1983)。

例如:“在万国博览会上,主办方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冬装。”这句话本身没有任何语法问题,陈述了一个基本的、可喜的事实。但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说话人过度侧重于自我方面而不是对方。若改为“在万国博览会上,大家可以自主选购各式各样的冬装”。既不改变内容表述的事实,又侧重强调听话人的获益,还显得直接、亲切。

在日常交际中,尤其在口语表达中,若使用带有情态动词的疑问句式替换祈使句,则可以使说话人显得温文有礼。比如:尽量不使用“Give the book to me.”,而用“Can you pass me the book,please?”。后者的表达带有“商量”“请求”的口吻,语气更加委婉。

(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Leech,1983)。比如:

把“笨”说成“反应较慢”容易被对方接受。

(a)(看到朋友写的字画)

Its too beautiful. Its like a calligrapher.

——太漂亮了,这幅字像书法家写的。

(4)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减少对自己的表扬(Leech,1983)。

(a)It is not a delicacy,but please have a taste.

——虽不是美味佳肴,还是请您品尝一下吧。

(b)little gift, please keep it. ——一点小礼物,请您收好。

(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Leech,1983)。

(a)Summer in Guangdong is so hot. ——广东的夏日,热死了。

(b1)Shanghai, too. ——上海也一样吧。

(b2)Its hotter than Xiamen. ——比厦门还热呀。

(b3)Its really hot this summer. ——今年夏天,的确很热呀。

(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Leech,1983)。例如:

(a)There will be a history exam next Monday, but unfor-tunately, I lost my textbook.——下周一有歷史考试,可是不巧,课本丢了。

(b1)The bookstore is closed on Sunday.——周日书店关门。

(b2)Its a pity. ——真可怜。

(b3)Thats bad.They say history is hard.

——这下坏了,都说历史难啊。

(b4)OK, Ill go to the seniors and borrow one for you.

——好吧,我去前辈那给你借一本吧。(同情程度依次递增)

可以看出,六项准则就是遵循尽量减少不礼貌的表达的原则,Leech提出的六项准则中,(1)(2)(3)(4)分别是对立的,(5)和(6)是同方向的。Leech所说的礼貌在本质上是不对称的。总之,对他人来说是礼貌的事,对自己来说就不是礼貌的了,相对而立。与每一个准则相对应都和语用学的标准有关。

2.礼貌原则的恰当性

礼貌的恰当性要求我们根据具体谈话的内容、对象和场合,确定交际双方的损益程度,确定相应的表达方式。人们的言语交际通常与文化因素相结合。例如,中国人拥有辈分分明、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的传统美德。如学生称呼老师一定不可直呼姓名,而称其“XX”老师;西方人则不然,学生直接称呼老师的名字。

委婉语也是一种社会语言中的礼貌用语,使用一些悦耳的语言代替某些听起来不悦或者有损尊严的语言,体现得体准则的同时体现礼貌原则的社会性。例如:通过使用委婉语提高某些职业的社会地位:称“垃圾清扫工”为“城市美容师”等;一些与相貌、体态有关的词语一般不直接形容人,尤其是女性。例如:“皮包骨头”多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一般用“娇嫩的”“纤细的”“苗条的”等词语代替;用“丰满的”“丰盈的”等委婉语代替“胖”。另外,一些表示身体疾病、残疾等方面的委婉语遵守得体准则:例如:“耳聋”被婉言称为“听力不好”“瞎子”被说成“视力障碍者”。以上大量例子充分说明礼貌用语与语言的社会规约有着密切的关系。

3.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

Grice(1975)在《逻辑与会话》(Logic and Conversation)一书中阐述了意图传达的基本框架,其中的合作原则很明确地阐述了表达的言外之意是通过有意违反准则实现的问题,实际交际效率是很低的。根据合作原则,不绕弯子、直白地说出想说的事情似乎就可以了。但是,我们知道有时不可能什么都能说得那么直白。理由之一是使对方不高兴。因此,合作原则没能解决礼貌的问题,Leech的礼貌原则“拯救了”合作原则。Leech的基本观点就是从根本上处理好合作原则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冲突。例如:

(a)Teacher:Someone has broken the vase. ——有人把花瓶打破了。

Student:It is not me. ——不是我。

在这里,老师没有直接责备学生,而说“Someone”打碎了花瓶。很明显老师的话语违反了合作原则中量的准则,却对学生给足了面子。

(b)A:Everyone felt so lonely when Mary and Kelly were away.

——玛丽和凯莉不在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好寂寞啊。

B:Well, I guess Mary feels lonely when shes away.

——嗯那,玛丽不在的时候感到寂寞了吧。

A希望B赞同自己的意见,但B忽视了凯莉,只是部分赞同。在这种情况下,言外之意即含意是“凯莉不在场,大家未必会寂寞”。如果B认为和玛丽一样,凯莉不在的话大家也会寂寞,那么B的话语在没有给出充分的信息这一点上,就违反了量的准则,因此无法得出上面那样的含意(Leech,1983)。或许在这里违反量的准则,是出于礼貌的需要。

在此要注意的是如果B想说“没有凯莉大家也会寂寞”的话,这样补充似乎比较合适,至少这样补充并没有说多余的话(并没有违反量的准则),也没有违反其他3个准则。然而B却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呢?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如果那样说的话,必须付出不礼貌的代价。“凯莉不在的话,大家是不寂寞的”这句话对于凯莉来说,会令某些人不高兴,对A来说可能会不高兴,所以B没有说。Leech认为这种通过给出礼貌动机形成的原理支持合作原则,保持合作原则的说服力。

合作原则起着调节说话人说话内容的作用,是说话人假设对方在乐于合作的前提下进行的交际;相比之下,礼貌原则具有更高、更深入的调节作用,维护交际双方的平等地位和友好关系。礼貌原则涉及两个方面:

(1)他人/别人(other)——自己/自身(self)

(2)受惠/获益(benefit)——受损/吃亏(loss)

从广义来说,受惠和受损双方是相对立的,即一方获益,另一方则会吃亏,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朋友病了,我们建议他/她去看医生,在这种情况下,朋友得益,我们并不吃亏。值得注意的是,Leech的这个原则是站在西方人的价值观角度看待“得失”的,虽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对汉语来说并不具有普遍意义。比如说“我请你帮忙”这句话,表面上是“我受惠,你受累”,但从“内外有别”的原则看,我请你帮忙是我看得起你,把你当作朋友才求你的。被求的一方,如果说把求他的人看作朋友的话,就会心安理得地接受请求,把“受累”看成“受益”,所谓“为朋友两肋插刀”就是这层意思。

再举个例子,在中国参加别人的婚礼是一定要随礼的,这是一种风俗习惯。按照Leech的礼貌原则,通知到谁都会让人家破费。自己的儿子结婚,通知亲戚是没有问题的,但通知哪些朋友参加却是一件不好办的事情,一般情况下要通知那些有过礼尚往来的、关系亲密的朋友。通知到的朋友自然心安理得,认为你看得起他,但没通知到的朋友事后就要抱怨说“这么大的事儿为什么不通知我呢?真不够朋友”。这时的人际关系就不好处理,是Leech的礼貌原则所不好诠释的。

(a)Clean the room for me!——帮我打扫房间!

(b)Buy me a book! ——给我买本书!

(c)Sit down! ——坐下!

(d)Have a cup of tea! ——喝杯茶!

a~d句子中,说话人从获益到吃亏,听话人从吃亏到获益。

通过上面一系列例子,我们意识到,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都应该遵守的至关重要的原则,直接影响交际质量。礼貌原則可与合作原则交叉使用或者同时使用。当两个原则发生矛盾冲突时,说话人要根据具体的交际情况决定该遵守哪个原则,以保证交际有效、顺利进行。如在比较正式、庄重的交际场合下,要优先礼貌原则。在非正式场合,在交际双方关系较亲密的情况下,要优先合作原则。因为在朋友及熟人交际过程中,生硬的客套会使对方感到尴尬、不自然,反而疏远彼此间的距离。

三、结语

礼貌原则属于一种社会范畴,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礼貌原则,经历近40年的发展,礼貌原则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随着经济及社会全球化的深入,该原则对国家间的跨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 Cole, P. and Morgan, J., Eds.,[M]. Syntax and Semantics, Academic Press,1975.

[2]Leech G. N. Principle of Pragmatics[M]. London: Longman,1983.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科研项目:哲学、心理学和语义学对英语语用学的构建研究(校科字[2019]018号)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礼貌原则合作原则
英语网络流行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分析
会话含义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合作原则下的《老友记》语言幽默分析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老炮儿》之语用分析
从合作和礼貌原则谈商业场所公示语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