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玉器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2021-09-13 10:03祝君
关键词:玉器校本课程

祝君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也必然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需要不断地研究探索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建构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的教育课程。校本课程的产生与实施已经是整个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本文阐述了开发中学玉器艺术校本课程的背景,开发内容与目标,实施与成效,为同类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校本课程;玉器;开发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3-026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在我国文化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玉器艺术也是中学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之一,在中学美术课中以欣赏玉器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玉器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不仅延伸补充了美术课堂,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我校中学玉器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情况进行深入探讨。

一、开发中学玉器艺术校本课程的背景

作为在扬州市邗江区颇具影响力的一所学校,扬州市美琪学校一直致力于校本课程的研究,寻找学校特色和学校课程建设紧密联系的结合点。经过多层次、多渠道反复探讨论证后,决定把课程建设的结合点聚焦在“中国玉器文化”上。

我校选择“玉文化”作为校本课程是想凭借这一抓手,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接受玉文化熏陶,提升艺术修养,深入挖掘玉文化内涵,精心打造“琪品校园”,努力创建品牌学校。我校中学部开发了《温润琪玉——中国玉器艺术》校本课程,之所以为它取名“温润琪玉”,是为了让同学们通过玉器这一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艺术品来修身养性,浸润孩子们的心灵,成就“琪品学子”。

“美琪”校名源自我国最早的辞书,也是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尔雅》。其中有云:“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焉”,意思是东方最美好的特产,有医无闾山的珣,玗,琪等玉石。“琪”更是用以装饰王冠的五彩玉,象征着高贵,引导人立大志,干大业。玉器是中华文明中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人格化符号,是高尚品德与知识丰厚的物象代表。同时扬州又是中国玉器加工的重要基地之一,琢玉工艺积厚流光,独特的地域文化与传统艺术相交相容融,形成了学校的特色文化——“温润琪玉”,打造出教学理念是“琪品教育”,“立德树人”为根本的特色课程,课程目标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玉器文化”是我国的工艺美术众多成员中的重要的一员,在我国悠悠历史的岁月长河中,拥有七千多年的发展史的就是玉器了,兴衰繁荣,起伏跌宕,却一直备受我们中国人喜爱甚至于是推崇备至。“中国玉器文化”属于美术学科人文类基础型课程,与基础教育阶段的许多学科,例如历史、文学、思想品德、音乐、劳技、地理、化学和生物等可以直接对接。结合实际聚焦“中国玉器文化”,用创造性地思维开发校本课程,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探索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还可以打通学科之间彼此割裂的现象,形成专题性的跨学科综合大单元课程建设,从而全面推动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师生和谐的不间断的发展。

扬州市美琪学校学生源的总体水平处于区域中间的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发学习的动力均不强,学科发展也不够均衡。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国玉器文化”校本课程是会得到提高,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也会不断地动手动脑,提升相关能力。

二、中学玉器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与目标

我校从学校名称、学校办学理念以及地方资源特色出发原有的教育教学特色和现有的教育资源出发,寻找突破口,开发了《温润琪玉——中国玉器艺术》校本课程,实施中国传统教育。

1.在基础型课程中对接、渗透“玉器文化”的知识点。不同的学科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學科特点,紧扣各学科的特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润物无声地渗透“玉器文化”校本课程的相关知识点。

2.我校目前根据课程主要内容,将拓展型课程分为学科延伸类、思维方法类和实践技能类。这些拓展型课程以玉文化为主体,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开展各种专题性的学科拓展,并形成拓展型课程体系。拓展型课程的课时为12—14节(每学期),学生在开学时根据自己的意向进行自主选择。

3.研究型课题根据课程实施的具体形态,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开设各类专题讲座和参观访问,目的在于拓宽视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了解研究过程和研究价值。

另一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可自行开展相关研究性小课题,同时可以参与到一些有助于课程学习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课题和实践活动应该从学生平常的生活出发,从社区出发,同时要紧扣主题,并运用相关知识,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让学生围绕主题课程展开小课题“玉器鉴宝”的研究。学习探究活动采用如学生到玉器工厂参观采访,在社区发放问卷,统计结果数据等等。

校本课程建设既要聚焦“中国玉器文化”,又要与中学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经过反复研讨,学校初步确立《温润琪玉——中国玉器艺术》课程计划的学生培养目标:

1.通过专题性的跨学科综合大单元课程,让学生多角度多学科了解中国玉器的起源、历史沿革和发展等基本知识,了解不同时代玉器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像专家一样去思考”,进行深入学习,真实性的学习,自觉自愿参与到课程中去,并对课程问题的探究过程进行完整的学习记录,完成学习档案袋,由此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3.培养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家庭生活中,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努力好学的学习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

我校本校本课程实施的动力保障来自教师个体发展和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提升教师课程意识、信念与能力的两条主要策略,落到实处即开展专门培训和教师自我研修。而教师学习共同体具备拥有共同愿景、激励团队学习、鼓励自我超越等特点。

1.開展专门培训。

我校为教师开展了专门的校本课程开发培训,由“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部分组成。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知识由此方面权威专家向教师们讲授。如何制定目标、如何选题、内容合理性、教材的编写、如何实施、评价体系的建设等校本课程的知识。实践课与理论课相互交替进行。我校所有校本课题研究组成员教师在学完理论知识之后进行校本课程的设计,随后进行课堂实践,组内成员进行相互评课及修改,大家共同设计出“玉文化”校本课程的选题环节。其后每一专题的学习亦是如此。简言之,理论课要解决的问题是知不知道基本知识,促使教师知道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实践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能不能运用知识,让教师真正掌握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结合这两者,在给教师带来真切的指导和感染力的同时又解决了培训时感慨万分,实际运用时却茫然无序的问题。

2.开展自我研修。

我校教师自我研修主要有三方面要求,“不断学习”“深入研究”和“坚持写作”。任何一个优秀教师都具备热爱学习、敏于学习、好于学习的优良品质。作为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课程认识和能力呢?其途径可以是大量阅读校本课程理论和实施的相关书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不断的实践。基于此,我校举办了“周周读书会”活动,以便教师们互相交流,相互学习以及相互督促学习。

除了听专家讲座和相互研讨学习,教师的写作也是提升思维能力和相互科学分享的好方法。教师的写作是教师自我积累,自我反思,自我反馈的必备工作。我校校刊《百美苑》有专门的板块供教师们发表心得,在这里,教师们把自己关于课程理论和实践的思考和体会记录下来时,以这种形式的写作理清自己的思路,总结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得失,以此促进课程的思考和实践。同时,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教学方式的同时,共同研讨,可以产生思想火花的碰撞,好的方案由此而出。

3.建设教研共同体。

我校专门成立了校本课程专门研讨委员会。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集中研讨的时间安排在每周一次。在研讨会上对之前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不足的地方进行反思和修改,对一些行之有效地好方法进行推广和表扬。其次,教师在小组研讨中反思改正。最后,下一阶段的教学安排在任课教师共同研讨、协商中制定。我校还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请专家为每位任课教师提供专业地指导、建议。进而分享知识,相互激励,共同提高。所有参加的教师能从教研共同体中获得校本课程开发的动力和支持。

三、中学玉器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成效

在经历了核心素养导向的学校本位课程研究、规划、设计、实施之后,从目前来看,我校的“琪玉精神”文化已经渗透到学校内部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显性或者隐形地规范和润泽着学校师生的行为方式,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形式已得到了全体师生的价值认同。我校建构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评价方式,把课程学习结果评价融入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融入学校校本课程活动之中,变以往的“单科评价”为“多学科、全方位”的评价形式,这样使得“玉文化”校本课程的评价与“立足美术,跨学科同主题”的课程特点相关联,突出我校校本课程的特点。

我校设计了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档案袋评价。档案袋主要包括学生个人信息、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资源库建设、作品集、学习的体验和学习评价信息等内容,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有目的记录,表现了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取得的一些进步或学习成果。反映了学生在各个阶段学习的全过程,完整记录了他们创作的构思和意图,对学生每一学习阶段的成果进行积累,是一种“嵌入课程”的评价,学生本人能较为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成为他们自己成果和进步的积极评定者。

我校依托校本课程举行了《中国玉器展》《完璧归赵》情景剧、《琢琪成器》工作坊、《鉴宝小分队》等课程拓展活动,这些活动深受师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通过活动,我们可以进行三方面内容的评价:一是评价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二是评价学生理解懂得各类信息的能力;三是评价学生恰当使用信息的能力。评价的时刻,也是值得学生与家长庆贺的时刻,也是学校与家长建立教育情感的时刻。

学校校本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已近一年,其间,我们建构《温润琪玉——中国玉器艺术》课程框架、规划课程设置,制订课程表,全面推进校本课程实施。一路走来,我们的认识如下:

通过玉器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建设,我校大部分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知识储备得以更新,提高了创造性地理解、应用教材的能力以及不断探索开发课程新资源、因地适宜地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的能力。玉器文化校本课程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在学习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习得了知识,涵养了心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玉器文化校本课程也是我校“琪玉精神”的一种表现,生发了“琢琪成器”的教育生活。

参考文献:

[1]隋联军,杨凤丽.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典型案例[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

[2]蔡清田.核心素养导向的校本课程开发[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20.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江苏 扬州225009)

猜你喜欢
玉器校本课程
基于美学的角度探讨玉器鉴赏
古代玉器皮色、沁色和染色鉴定的难点及方法
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误区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玉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