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一条路 画出一幅图

2021-09-14 07:35文化产业殷柱山李嵋屏
文化产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美丽村民建设

《文化产业》记者 殷柱山 李嵋屏

□ 苗伟艳

曲峪镇

沿着黄河,分开了山西和陕西,顺着一条彩色的沥青公路,来到的是近年来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农村旅游文化的农村小镇——曲峪镇。曲峪镇位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按照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这个不知名的小镇也开始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在这里,出现了农家旅社、房村营地等场景,大力发展美丽乡村旅游产业。

曲径通幽处,豁然开朗时。下车后深吸一口气,连空气都是甜的,映入眼帘的是怡然自得地田园风光,描绘出了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但是以前,这里几乎没有车,人们出行就靠两条腿,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黄土路上,连空气都混合着泥土的气息;晚上没有灯,抬头看,星星特别浓密,有时候还能看到银河,那条在传说中分隔了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河。这么美的地方,却没有人愿意多做停留,因为生活所迫,因为只有走出去才能有希望。

只有那些上了年纪的人还年复一年地守在那里。于冬日的暖阳里,坐在一起聊聊天,晒晒太阳,然后毫无恶意的谈谈东家长李家短,打发闲暇时间。

在临县的西北边陲,紧邻黄河边的曲峪镇就是这样的地方。“十几年前,我们这里的人穷啊,没有出路怎么办呢?那就走出去到大城市去,所以大家出远门都扛着大包小包,那个时候一辆大巴挤得满满当当,连车顶上都绑着行李。”村民们说起以前的生活都感慨着,“可是现在不一样了,路变宽了,交通也方便了,去年我们这里还通了公交车,几块钱就能到县城,一天有好几趟车,再也不用担心想去县城的时候没有车了!”2020年乡镇公交开始运行,这样的城乡公共交通实现远距离通车后,让村民们进城不需要再等顺风车,想走就走。

除了公交车,家家户户必备的还有一辆摩托车或者电动车,这就更方便了。山上的村子里没有超市,想买东西就要到镇上。以前,距离远一些的村子里,因为没有车,村民要买东西或者赶集就要提前两三个小时出发走到镇上,买完东西回家又是两三个小时,于是天黑以后经常能见到三三两两的人结伴而行。

而现在的路上几乎见不到步行的人,只要看到有人走路上,骑着摩托车或开车路过的村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停下来询问,“你到哪里,上车我捎你一段。”不是为了利益,也不是为了名誉。在这里,善良淳朴的老百姓心里没有收费一说,他们只是出于本能的团结互助。

这样的乡风文明,这样温馨和谐的农家村镇也让乡村生活更加美好。城乡之路畅通,架起了城乡之间的桥梁。在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来欣赏风景难能可贵,未来乡村旅游也会成为一种趋势。在闲暇之余,人们放下心中的枷锁,放下工作的烦恼,与美丽田园来一次邂逅,回归本真,亲近自然,从而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说,乡村的发展就是中国的发展,乡村的振兴就是中国的振兴。百年来,我们一直为了国家的富强而奋斗;如今,一个美丽的中国正在以自信的姿态站立在世界的舞台。

而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于建设美丽乡村。近年来,随着建设美丽乡村的步伐加快,乡村正以肉眼可见的变化向我们展示着它的美好蓝图。建设美丽乡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前提。

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因此,农村要发展,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的新家园。

紧邻黄河边

曲峪村特色河流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发展,首先要思变,变则通,通则久。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变,变哪里就需要自己摸索,从而走出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

就如吕梁实验中学派驻临县前曲峪村扶贫工作队的薛波,刚到扶贫地就面临着巨大的困境。黄河岸边的滩地上,稀少的人群昭示着这里的贫困。另外,这里的山脉崎岖蜿蜒,厚重的黄土堆积,水土流失严重,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作物生长十分困难。虽然有大片的红枣林,但每年一到红枣成熟时节就会阴雨连绵,导致红枣霉烂,农民前前后后忙活了一年却收效甚微,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放弃枣林,离开农村外出务农,枣林撂荒,农村几乎成了一座荒山。村子里的人屈指可数。没有劳力,没有资金,面对这样的局面,该怎样开展工作成了老大难。

但是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在深入了解了这个地方的情况后,薛波做了很多工作,结合村里的实际,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最后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结合当地的特色“一片林,一条河,一座山,一条路”,薛波最终确立了包括枣林下柴鸡、肉牛、蚯蚓、鲤鱼养殖和果蔬采摘为一体的林下经济发展思路,既能带动经济发展,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脱贫致富。

确定了发展方向后,薛波号召村民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建设美丽家园。从最初的将信将疑到后来的互相信任,在薛波的带领下,前曲峪村的村民干劲十足,成立了全体村民和全体贫困户参股的吕梁曲峪美丽乡村田园开发有限公司。

没有资金怎么办,那就号召村民入股,很快就实现了村民自己入股自己干,让资源变资产,让资金变股金,让枣农变股东。既发展了经济,也让村里的环境变好了。

同时不断丰富养殖种类,用柴鸡给枣树捉虫,用鸡粪给枣树提供养分,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枣树质量,还形成了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往日里安静的旧村庄,现在已经生机勃勃。枣林下,鸡群、羊群、牛群的声音此起彼伏,合成了一首乡村进行曲,热闹极了。

不仅如此,前曲峪村的这股致富风刮到了曲峪镇的各个村落,也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一时间出现了许多的养殖大户。“既然能在家门口赚钱,谁愿意背井离乡给别人打工呢?”很多打工人回来看到家乡的变化后,都愿意停下脚步,就在自己的家乡创业,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开拓出一条既能建设家园,又能实现自己经济富裕的道路。建设美丽乡村,不能一味追求美,而是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产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保护环境与发展生产并存,农民的生活才会幸福美满。

薛波在来到前曲峪村的第一天开始,就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着。现在,他为前曲峪村村民构建的美丽乡村图景正在逐步实现,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乡村振兴的希望。而这样的美好蓝图,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中国大地的各个乡村不断上演着。如果说中国这片土地是一幅画,那么每一个普通人都是画中人,而像薛波这样肩负扶贫任务的工作者就是手持画笔的画家,他们用了五年、十年甚至更久的努力,才勾勒出现今我们看到的美好,改变了一方土地,富裕了一方人。

就像身患20多年疾病的校长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用自己的药费资助孩子们上学,在三尺讲台上把对党的深厚感情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际行动。

村庄生机勃勃

美丽乡村

她说她不是为自己激动,是为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她说她等到了这一天,祖国没有忘记,她说大家没白付出。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名字的工作者,在这一天,当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他们都是英雄。

2021年2月25日,一个平凡却不寻常的日子。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可以说,这一胜利的背后,凝聚着所有中国人的努力,依靠的是那些一线英雄们无所畏惧的付出。

有了他们,我们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我们绘出了美丽中国新画卷,我们更期待未来的乡村成为美好而向往的生活。

猜你喜欢
美丽村民建设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