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14 00:51李政
中国市场 2021年22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协同育人企业文化

李政

[摘 要]促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破解职业教育难题。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不断推进校企合作,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探索双元育人模式,协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协同育人;企业文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2.139

1 前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国际上职业教育成功国家的共同规律[1]。这一规律同样体现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政策之中。校企一体,协同育人,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行业、企业充分对接,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有利于企业获得优质人力资源。产教融合促使专业教学能够有效对接产业发展、更好服务产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结构的匹配程度,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等都需要企业共同参与[2]。

2 创新校企协同育人的背景

“就业难”与“技工荒”并存现象,倒逼学校与企业主动寻求合作,以解决校企面临的困境。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校企各自追求的目的有差异,学校重育人,企业重效益,企业主要是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在协同育人整体机制上动力不足,不愿意投入过多资源与精力,导致校企合作难以找到双方利益的契合点和平衡点而出现校热企冷现象,大多存在有关法律法规比较薄弱、政策支持不够、产教融合配套不足、保障体系不完善、企业参与不够、激励措施不到位和退出机制缺乏等情况。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缺乏动力源,企业和高校合作目标意向存在较大差异[3]。学校和企业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如何激励和增强校企双方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需健全双方的合作共容利益机制,共同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使校企合作向更深的层次和可持续方向发展,这是政府、学校和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变革需要校企深度协同育人,以提升育人质量。高职院校要立足产业、深度融合、链式发展,探寻互利共赢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协同培养的重要突破口,是寻求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契合点,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的话语体系[4]。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坚持开放、合作、服务的办学理念,始终服务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面向产业链和岗位链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专业与产业深度对接、课程与岗位深度融合,持续深化培养方式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物流管理专业先后与20余家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形成“互融共生”校企命运共同体,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

3 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3.1 构建校企协同开展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模式

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務,校企协同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把企业严明的规章制度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将敬业执着、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融于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励学生立志做一名新时代的大国工匠。

3.2 探讨校企协同育人层次不断提升的路径

校企从顶岗实习、参观交流、双师型教师培训交流到目前的现代学徒制,双方开始尝试产教结合、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共商、共享、共建、共赢”的新型校企合作关系,进而与地方产业、行业协会或众多企业合作建立产业学院,为产业、行业培养所需的专业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相匹配,持续提升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提高服务行业企业发展的“契合度”和“贡献度。校企协同育人的目的是通过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协同育人主体的协同发展、相互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探索课证融通的育人模式。互利双赢,打造“校企互融、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利益共享”的人才培养命运共同体。

校企不断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根据校企合作签约规定,企业将学校新招收的学生录用为准员工,校企双方共同编制培养计划、开发课程、组建师资队伍、实施顶岗实习管理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用人机制和学校育人机制的耦合作用,达到生产与教学一体化,学校为企业“个性定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校企联袂结对共同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现代学徒制推进学生提前就业、精准就业。

3.3 摸索企业文化融入校企协同育人的途径

校企文化的互补与融合既是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实践与探索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家高职教育政策的必要使然[5]。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应以文化融合为基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嵌入企业文化,校企文化对接是学生融入企业的关键,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和熟悉企业文化,有效培养学生认同感。充分发挥企业用人机制和学校育人机制的耦合作用,达到生产与教学一体化,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发挥企业文化的育人作用,将企业文化有机融入专业教育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理念与职业道德,提升育人水平。专业教学中引入企业文化突显高职教育的职业化,把企业的管理理念、行为规范、团队合作精神、安全生产、产业技术、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激励创新文化等内容贯穿在教学环节中,实现日常教学与职业塑造的有机结合,育人与用人“两条腿”并进,增强学生的企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化育人,在职业文化浸润中造就职场新人。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专业协同育人企业文化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采购与库存管理课程预测实验教学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