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思辨:走向理性与清明的整本书阅读

2021-09-15 08:04黄志锋
江西教育B 2021年9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黄志锋

摘 要:阅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思辨阅读正是以思辨性话题统领,以相关议题贯穿,以问题为抓手,有效厘清整本书的文本内涵,助力学生走向理性与清明。本论文试着从思辨阅读的价值初探、思辨阅读的实施路径、思辨阅读的评价机制三方面阐明整本书思辨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思辨阅读;整本书阅读;小学语文;理性与清明

阅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明,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这就需要广大教师落实“新课标”中“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这正符合统编语文教材“读书为要”的特征。但整本书阅读如何推进,在实际操作中却是各自为政,很多时候只满足于读了,至于读得怎样,读懂了多少,学生吸收了多少,获得了什么,往往缺乏系统、深入、全方位的思考。奥苏贝尔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促使学习者主动地开展“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独立地、批判性地理解学科内容。思辨阅读正是以思辨性话题统领,以相关议题贯穿,以问题为抓手,有效厘清整本书的文本内涵,助力学生走向理性与清明。

一、思辨阅读的价值初探

1.有利于突破传统阅读

不同于以往的语文教材,统编教材非常注重课外阅读,每册教材都辟有专门的板块——快乐读书吧。这样的编排符合儿童认知特点。一线教师要推陈出新,更新阅读理念,引领学生逐步走出传统的阅读。诚如温儒敏主编所强调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不要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2.有利于改善学习方式

统编版12册语文教材都有明确的主题,如下表所示:

[册数 主题 册数 主题 1 读书真快乐、和大人一起读 2 读读童谣和儿歌、和大人一起读 3 读读童话故事、我爱阅读 4 读读儿童故事、我爱阅读 5 在那奇妙的王国里 6 小故事大道理 7 很久很久以前 8 十万个为什么 9 从前有座山 10 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11 笑与泪,经历与成长 12 漫步世界名著花园 ]

细细品味这样的编排,不难发现编者的良苦用心。从一年级每个单元后的“和大人一起读”激发阅读兴趣,建立儿童最初的阅读观;到中年级在人类最古老的文字——神话里畅游;再到高年级从古今中外优秀的名著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巧妙的安排,从神话的憧憬到小说的社会意义,从虚幻到真实,一步步引领学生。而且每册教材的“快乐读书吧”都会有“你读过吗”“相信你可以读更多”这样的设置,引领学生改变原有的阅读方式,逐步完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并趋于稳定。

3.有利于建立思辨能力

阅读产生智慧,催生思辨表达;反之,思辨也促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发现、不断成长。整本书阅读是一项宏大的工程。思辨阅读通过母题的提取、议题的探究、问题的讨论,三题定位。三题凝练的过程,正是学生思辨能力形成的过程:以文本理解为核心,以理性分析为基础,以逻辑推理為手段,以准确断言为结果,基于文本,层层深入,逐步建立儿童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助推整本书阅读走向理性与清明。

基于以上的认知,整本书思辨阅读突破传统的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更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

二、思辨阅读的实施路径

阅读内容和教学方式是实施思辨阅读应该考虑的两大关键因素。统编教材已经为一线教师解决了第一个大问题——阅读内容。因此,在实施路径方面,我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整本书思辨阅读。

1.主题化阅读

统编教材的编排正适合主题化的阅读方式。其各单元所选篇目主题大致相同,这就便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保持思维的完整性,这是碎片化的阅读难以企及的,这也正是杜威所说的:“有意义的思维应是不断的、一系列的思量,连贯有序,因果分明,前后呼应。思维过程中的各个部分不是零碎的大杂烩,而应是彼此应接,互为印证。”因此,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开展主题化阅读,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含英咀华,获得文本最大的价值。如在三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中,教师可以就寓言故事做一个主题化阅读,让学生深入理解小故事中蕴含的大道理。

2.专题化阅读

余党绪认为,以专题形式引领学生阅读、思考与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那种碎片化阅读形式及其带来的思维浅表、视野狭隘、思想单一的状况。就某一专题仔细推敲,深入琢磨,学生会有更多的收获。

首先,整合资源,找寻共同的主题。不同的书有不同的主题,但细细归类,还是能找到共同的主题。比如对于“成长”这个主题,我们可以关注《骑鹅旅行记》《爱丽丝漫游奇境》《鲁滨逊漂流记》这三本书的主人公,他们的遭遇都印证了“成长”这个主题,围绕这一点,引导学生探讨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哪些。

其次,找到相似的话题。阅读是学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语言输出和输入的双向互动过程。在专题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为学生找到话题输出的点,这个过程就是思维碰撞出火花的过程,是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过程。在《安徒生童话》的阅读中,教师设置了这样的辩题:如果丑小鸭不离开养鸭场,它还会变成白天鹅吗?(会还是不会,说说你的理由。)基于儿童立场,学生能够很好地回答。

3.课题化阅读

单篇教学在传统教学中一直占主导地位,这就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之说,阅读教学也在其中。碎片化的阅读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严密性离不开整本书阅读。基于此,我提倡整本书阅读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大胆尝试课题化阅读。在读《水浒传》一书时,围绕“忠义与私利”这一主题,我们设置了如下课题,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浒英雄人物:

就“忠义与私利”这一主题,聚焦水浒英雄人物的系列场景,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处,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深处,这就是真正的阅读,能够克服学生阅读的随性、随意与肤浅,真正“坐下来,读进去”。通过这样四节课的设置,学生真正品尝到思辨阅读的乐趣,因为这样的课题是智力的游戏,是思维的竞技,是学术的精研。

课题化阅读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有效开展。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图式是一种能够贮存生活经验的知识结构。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思维导图,为学生搭建能够到达“最近发展区”的支架,助力他们轻松理解文本。在执教《丑小鸭》时,一位教师编制思维导图如下:

学生借助这张思维导图,厘清了丑小鸭在不同场所的不同遭遇,得出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自己坚持不懈的结果。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

三、思辨阅读的评价机制

整本书阅读应是“阅读—评价—反馈—阅读”的完整的、系统的过程。健全的评价机制能使整本书思辨阅读操作性更强、指向性更明确。好的评价机制有助于思辨阅读的自动化、正常化、有序化。因此,广大一线教师要关注思辨阅读的评价机制。

1.评价呈正向

正向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辨阅读的积极性,助推思辨阅读向纵深方向发展。因此,在评价中,我们应结合具体情境,因人而异,采用正向的评价方式,分层评价,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唤醒更多学生阅读的潜能,激荡他们的阅读人生。

2.评价显激励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在思辨阅读中,教师的激励犹如催化剂,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来回穿梭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多角度地去激励学生,如“你的视角真独特”“你的观察真仔细”等,称赞学生的点滴发现,“你发现了作者的真实意图,了不起,老师为你点赞”……这样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励学生继续阅读。

3.形式不单一

以往的阅读评价机制较为单一,传统的阅读教学都是以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的方式呈现,枯燥无味的同时还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我们可以设置开放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参与话题讨论,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景、意境中,让学生更有话说。学生可以相互评价,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可以通过多样的活动内化语言,形成思维。

整本書思辨阅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一旦真正聚焦思辨能力的形成,探究整本书阅读中有价值的思辨阅读点,我们一定能够和学生一道构建起崭新的阅读方式,一定能够在整本书思辨阅读的道路上拨开云雾,出离肤浅,走向理性,走向清明!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石庄镇石庄小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奥苏贝尔.意义学习新论——获得与保持知识的认知观[M].毛伟,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

[3]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伍中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

[5]余党绪.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