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

2021-09-15 07:17宁方尧黄凯邓君焕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职业素养工匠精神

宁方尧 黄凯 邓君焕

【摘 要】本文阐述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的德育目标和实现课程思政的途径,提出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愫、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树立学生生态文明观等建议,并强调要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以有效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行并进。

【关键词】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

2018年9月10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作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批课程思政试点专业课,明确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树人育人目标贯穿本门课程教育的全过程,将糖业循环经济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结合,丰富糖业循环经济课程教学的内容,让制糖专业的内容更有深度。专业课程思政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积极探索,更是顺应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作为“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的任课教师,笔者认为思考专业课程的育人目标和途径,实施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制糖产业是广西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制糖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课程主要介绍甘蔗糖业主、副产品蔗糖、糖蜜、蔗渣、滤泥的综合利用状况及发展,重点介绍糖蜜发酵生产酒精、味精、等机理和生产工艺流程、蔗渣制人造板的生产流程,使学生适应制糖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了解制糖综合利用的技术应用,重视生态平衡。笔者认为,在“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政意识,确定明确的德育目标,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设计好教学案例,具体做法如下。

一、确定“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的德育目标

作为专业课教师,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高度,认识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了完成新时代高等教育全方位育人的使命,要正确教育引导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积极引导制糖专业的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教师应对制糖专业的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有针对性地确定德育目标,落实到课程,将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因子挖掘出来。

“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确立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厘清素质德育目标为: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爱国情愫,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培育学生职业素养。课程设计思路是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专业学习兴趣为重点,让学生明确制糖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为未来的制糖人,深入理解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和基本国情、综合国力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掌握甘蔗综合利用、甘蔗循环经济、糖业产业链及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将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政内容融入课程。提升学生今后独立分析、解决各类循环经济和环境问题的能力,为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治理打下良好基础。

二、挖掘“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的德育内容

(一)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愫

有效挖掘“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資源,诠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讲好党史国情,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育人目标的统一。为此,“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团队教师认真分析和梳理了课程内容,明确每一个知识的思政融入点,合理地将思政观点和专业知识点结合,而不是把思政和专业教学明显割裂。

为了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愫,“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充分挖掘本课程知识点“蔗渣造纸”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伟大发明—— 造纸技术,引导制糖专业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课程团队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在蔗渣制浆造纸章节,结合中国四大发明,师生共同讨论造纸术推进欧洲启蒙运动和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增进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对推动世界发展重要性的了解,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为了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教师充分挖掘“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围绕创新创业要求和职业道德,讲好工匠故事、校友故事,培养引导学生认同新时代“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通过讲述制糖专业的行家里手和专家大师的故事,以他们的奋斗史激励学生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理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真谛。

在学习糖蜜发酵生产味精项目时,引入中国“味精大王”吴蕴初的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要成为技艺卓越的“工匠”或者“大师”,唯有保持“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钻研精神,倾注精力,投入时间,坚持深耕深植,方能从理论和实践中获得知识、智慧和力量,才会有所突破。

(三)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跟学生分析知识形成的逻辑、精神、价值、思想、艺术和哲理,教育学生学会探求真理、坚持真理,践行真理观。

“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在课程设计时明确了实践出真知的理念,一改原来纯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把课程项目试验课、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引入课堂,让学生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更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从而让学生对理论的学习理解更透彻。

例如,在糖蜜发酵生产酒精项目中,使用发酵生产酒精仿真软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学习,通过对糖蜜发酵酒精的介绍,重点讲解蒸馏知识。对蒸馏单元操作的分析,介绍技术要求,教育学生学会探求真理的方法是实践,引导学生要树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来完成高纯度乙醇的生产技术任务。适时地给学生讲解精益求精就是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把技术做成艺术,力争把产品和技术做到尽善尽美。国家强调对精益求精的追求,也是希望中国制造拥有高品质的形象,以此引导学生在大学里就要开始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便毕业后能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服务。

(四)树立学生的生态文明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过“绿色发展”理念,突出绿色惠民、绿色富国、绿色承诺的发展思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绿色发展不仅体现为对生态的保护、对环境的整治,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方式,“绿色化”应该在生产和生活中深入人心并渐成风气。

“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在课程设计时明确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了树立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在学习蔗渣原料的特点与综合利用的途径项目时,要求学生了解蔗渣综合利用的途径,掌握蔗渣原料的特点、贮存。通过讲解蔗渣的综合利用途径,引出中国目前清洁能源、非化石能源的使用情况,介绍广西糖厂生物质能源发电的现状,积极发展节能产业,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壮大可再生能源规模。让学生意识到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在控制碳排放上所做的积极努力,增强学生的大国意识和环保意识。

总之,在“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具体的实践中,课程团队教师通过深入挖掘制糖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因素,促进制糖专业课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和专业课三者有机融合。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团队教师充分挖掘“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知识点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教育元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政元素,开展社会责任、个人诚信教育及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两轮教学实践过程中,团队教师根据实际教学不断改进,不断挖掘,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促进“思政课程”主渠道育人向“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循序渐进地转化。

三、提升“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教师德育素养

“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课程与思政的有机结合,课程任课教师明确育人不仅要教会学生技能技巧,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思想。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技能,而且要与思政课教师合作共同深入研究制糖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制糖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一)教学思政相对接,提升教师思政修养

为了树立正确的思政意识,提升教师德育素养,“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团队教师明确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明确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制糖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将“建立资源节约型理念和环保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思政内容贯穿教学内容始终。构建的课程团队中有专业教師和思政教师,团队教师要进行相互学习磨合,提高专业教师思政修养。

(二)岗位需求定内容,提升教师知识素养

为了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符合企业岗位需求,在进行“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设计时,团队教师进行了全面的企业调研,充分了解甘蔗糖业主、副产品蔗糖、糖蜜、蔗渣、滤泥的综合利用状况、发展以及相关知识。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符合企业岗位需求,团队教师每年到企业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顶岗实践,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升教师的知识素养。

(三)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提升教师能力素养

课程以糖业循环经济真实项目中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并结合制糖专业特点挖掘“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与思政建设相匹配的内容,充分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绘图识岗培养学生认识制度、执行制度的理念;糖蜜发酵生产味精培养学生智能劳动的工匠精神,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蔗渣、滤泥的综合利用引导学生明确对建立资源节约型理念和环保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对接制糖行业循环经济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在智能化的实训教学环境中,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之中,落实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高效教学实施,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同时也提升了教师能力素养。

“糖业循环经济应用技术”课程作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批课程思政课程的试点课程,在教师同行中评价较高,在学生中反映较好,是后续制糖其他专业课程领域实现专业课程思政的范例。课程于2021年5月通过了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遴选,成为全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高函〔2021〕7号)。

【参考文献】

[1]杜刚跃,孙瑞娟.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2]曹胜彬,王馨.工科大学生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8).

[3]郭慧,孙文珠.专业课“课程思政”设计和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8(18).

【作者简介】宁方尧(1977— ),女,广西浦北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制糖生产过程强化和制糖高等职业教育;黄 凯(1982— ),男,广西横县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制糖工艺技术、制糖高等职业教育;邓君焕(1979— ),女,广西宁明县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

(责编 黄 煌)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职业素养工匠精神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