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多民族地区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分析

2021-09-15 07:18谢永税国青刘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课程思政

谢永 税国青 刘萍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加强民族团结的新理念和新思路。作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课程思政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全面认同。立足西部民族关系发展现状,西部多民族地区的地方高校如何在课程思政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民族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西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德才兼备的地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是保持与促进多民族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教育实践角度分析了西部高校课程思政的影响因素,以及思想政治元素挖掘与融入课程的方法。

[关键词] 民族协调发展;西部地方高校;课程思政;三全育人

[基金项目] 2019年度青海省教育厅“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西部多民族地区高校的‘课程思政的内在价值与实践路径研究”(19QJG58)

[作者简介] 谢 永(1978—),男,湖南永兴人,博士,青海大学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育研究;税国青(1979—),女,四川射洪人,硕士,青海大学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系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刘 萍(1989—),女,山西臨汾人,硕士,青海大学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系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3-0117-04    [收稿日期] 2021-01-16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民族关系始终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少数民族众多,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要素。国家所关注的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资源开发与供给、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重大战略目标均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关。促进西部多民族地区发展,协调民族关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观与协调发展机制,需要从各个方面展开,而大学德育教育是重要的措施之一[1]。

立德树人是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共同发展的思想教育的重要阵营[2]。在大学德育教育方面,多民族地区的高校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学习东部一流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但在学习与引进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本地区的多民族特色,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与民族地区学生产生共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中的重要性。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还相对薄弱,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孤岛化”的困境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仍然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学脱节的“两张皮”现象[4],因而高校要想贯彻全面育人理念,就要全面挖掘各类资源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将专业课程内容、学术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5]。多民族地区高校的课程思政应成为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思想教育的重要阵营[6]。

鉴于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本文针对西部多民族地区高校的课程思政展开广泛研究,分析西部多民族地区民族协调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探索面向西部多民族协调发展的高校课程思政实践路径,以期为西部高校培养本地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二、影响民族关系协调发展的因素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民族团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加强民族团结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8]本文认为影响该地区民族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9]。

(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给西部民族协调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经济关系是影响各类社会关系的关键因素,当然也决定民族协调发展的走向[ 10 ]。当前,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的差距很大,这是影响和谐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我国东部与西部多民族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东部一个县级市全年的GDP要远超西北部一个省的全年的GDP。例如,2019年青海省的GDP总值为2965.95亿元,而江苏省昆山市2019年的GDP总值达到了4045.1亿元,超青海省1000多亿元。同时,民族地区内部的区域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地增大,例如青海省西宁市的GDP每年基本占了整个青海省GDP的一半。当前西部少数民族的民族经济发展意识越来越强,各民族会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前景,因此若没有正确的国家认同观,则很有可能对民族长期协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民族文化发展差异大给西部民族协调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民族文化是民族发展过程中所创造与发展的带有本民族特征的特色文化[ 11 ]。民族文化既是体现各个民族内部群众交流与认同的重要纽带,也是区别各个民族的标志。因为交流程度不高,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聚集程度比东部高,再加上民族间文化差异大,因此更具有影响力。在这种情景下,西部少数民族更喜爱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更渴望本民族文化得到认同。若能稳妥地处理文化差异,则能有效促进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与相互吸引。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