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系统化在高职内科学的教学实践

2021-09-15 07:47李圣琦卢振芝郭靖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3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

李圣琦 卢振芝 郭靖

[摘 要] 提高了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临床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岗位胜任力。对照组采用讲授法联合讨论法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信息化教学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对两组学生的内科学学习成绩、量表得分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学生实验组内科学考试成绩、批判性思维量表得分及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90.65%的学生对改革后的课程表示满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内科学”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订单定向;内科学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系统化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内科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19B103);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人机交互式教学模式提升高职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20B118)

[作者简介] 李圣琦(1984—),女,广西陆川人,硕士,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副教授,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科学和高职教育研究;卢振芝(1984—),女,广西桂林人,学士,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内科护理学和高职教育研究;郭 靖(1981—),女,湖南益阳人,硕士,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危重症护理和高职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3-0157-04    [收稿日期] 2021-01-11

“內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的重点课程。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内科就诊患者占半数以上,是临床医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的重要能力。

到基层医疗单位调研发现,高职订单定向临床医学生存在临床思维薄弱、缺乏主动性的问题,为能使订单定向学生更好地适应基层临床工作,将校内所学内容与真实岗位任务进行良好对接。本研究采取“双师型”队伍组成教学团队,依托职教云教学信息化平台、Body Interact交互式教学系统、高端模拟人、标准化病人等支撑,按模块重新梳理和构建了“内科学”课程,借助基层医疗案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将临床任务分解到具体场景中进行临床思维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取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8—2019级高职3年制农村订单定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2019级共4个自然班,246人,其中男生105人,女生141人;年龄19~21岁,于2020年9—12月上内科学。对照组2018级共4个自然班,251人,其中男生113人,女生138人;年龄19~21岁,于2019年9—12月上内科学。在实施研究前,实验组及对照组诊断学理论考试成绩、批判性思维量表结果及自主学习能力量表结果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方法

1.前期调研和学情研究。通过对广西31家基层卫生院,217位基层领导及医生问卷及座谈反馈发现:79%(171/217)的医生认为高职临床医学订单定向医学生面对复杂病情时缺乏整体观,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临床思维能力较薄弱,面对临床问题难以进行综合评判。主要表现在工作中机械执行上级医师的指令,缺乏主动思考,不能整体考虑病情,不能把所学的知识技能综合、灵活、合理地运用于临床,不能有效地与病人沟通,遇问题时手忙脚乱,临床适应期长,岗位胜任力欠缺。2018级学生实习期间的问卷显示:77%(193/251)的学生认为面对临床问题无法及时做出判断和处置。

2.教学模式确立。对照组采用的教学方法沿用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讲授法联合讨论法。实验组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信息化教学为载体的教学法。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姜大源[1]提出的,是适宜高职学生认知系统的教学方法。将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未来就业工作岗位上真实的工作任务相对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未来岗位的用人需求、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对具体工作任务步骤的解析,分解工作过程,系统化重组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内科学改革[2],创造模拟工作情境进行教学,其抢救诊疗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编写活页式实训校内教材,以工作流程图进行任务分解和步骤指引,适合高职学生形象思维占优、阅读能力欠佳的学情特点,学生能快速掌握知识和操作要点;教学设计安排具体任务由简到繁逐步完成,学生逐渐建立信心,掌握未来基层内科医疗所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

3.评价方法。采用批判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测量表(CTDI-CV)对学生学习内科学后的临床辩证思维情况进行评价,其分为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等7个维度。采用自编《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对学生学习内科学后的自主学习能力情况进行评价;采用自编内科学满意度量表让学生评价课程;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对内科学学习效果进行对比评价。

4.实验组课程载体建设。选择职教云教学平台(https://zjy2.icve.com.cn/),我校自建“内科学”课程资源库,在此平台布置课前、课中、课后任务,供学生自习及完成阶段学习任务。按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进行任务递进设计(见表1),使用投票、头脑风暴及讨论功能,侧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发散和辩证思维能力。

使用Body Interact交互式教学系统提供模拟诊疗环境,按症状模块设置,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进行任务递进设计(见表2),侧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决策力。因Body Interact交互式教学系统在学生完成目标任务后,虚拟患者会及时出现症状体征生物反馈,如学生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给予高浓度吸氧,虚拟患者会出现呼吸抑制,随即出现意识障碍和心脏骤停,如给予合适频率的胸外按压及正确剂量的肾上腺素推注,虚拟患者会恢复心跳呼吸。因具体的任务和操作带来具体的反馈结果,较之抽象的理论学习,更符合高职学生用行动带来直观反馈的学情特点[3]。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茶艺课程开发与设计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设计
高职数字影视后期合成课程改革与创新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构建探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