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2021-09-16 13:39那海峰李雨珈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0期
关键词:徐悲鸿当代艺术艺术

那海峰 李雨珈

摘要:作为接受高等艺术教育的新一批大学生,我相信有很多学生和我有着同样的困惑,比如:我适合现在的专业吗?我的专业有前途吗?我怎样才能学习我的专业等等。其实,很多艺术类学生在参加高考时,几乎和普通文化类学生一样。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填写申请表和选择专业时并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因此,了解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现状,有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专业,以及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方向,这对我们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几天的收集整理,我有一些东西想和大家分享,对这个话题也有一些看法。

关键字:高等艺术教育美术教育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0-360

一、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形成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并延续。有学者认为,其早期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1是严格照搬苏联的办学经验,主要通过两种引进方式:选拔派和选校引进,即先选派一批优秀外国青年留学生来华学习苏联现代美术教育教学思想,同时,邀请马克西莫夫等苏联著名画家多次来华办学任教,传授苏联现代油画创作技法和美术教育教学思想。著名的"训马班"二三十名在校学生至今仍在学校继续努力传播苏维埃式体育教学运动精神。2是徐悲鸿字对艺术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1949年以前,国外对中国美术教育方法的影响主要来自日本和法国。二战后,中国学生大多选择法国。著名的是林风眠、徐悲鸿,其次是吴冠中、赵无极,其他的留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在中国目前的美术教育体系中还没有起到主导作用,下面我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谈。

首先,谈到苏联的文化影响,上世纪50年代,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推动了中国与苏联的结盟,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向苏联学习。奇施科夫的美术教学管理体系曾在中国中学美术教育中多次发挥过重要主导作用。奇施科夫的物理教学方法体系以社会现实主义理论为教学原则,其教学宗旨之一是充分尊重社会客观事实,强调素描。在这个系统中,素描是基础的基础,最大的影响也在于它。这种教学方法不提倡因人而异的个性发展,也不提倡基础训练中的艺术形式思维。这就是这种教学体系的缺陷。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画家只能从生活中作画,不能创造。没有对象,就不能绘画,也就没有艺术形式的变化和创新。

谈到徐悲鸿的影响,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徐悲鸿早年留学期间,有选择地学习西方艺术,主要侧重于西方古典写实艺术,而忽视了对西方现当代艺术的研究。积极发展方面,徐悲鸿绘画吸收了西方中国绘画的许多现实主义艺术精神,在某些艺术方面对中国中国绘画技法进行了重大改革,为中国中国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做出了积极性的贡献。在反对消极影响主义方面,徐悲鸿对西方中国现代绘画艺术流派有偏执的主观看法,强烈主张反对当时普遍盛行的中国印象主义、表现主义、野兽派等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它严重限制了中国中国艺术家和中国青年当代艺术家充分深入了解西方当代艺术,取长补短,延缓了中国中国艺术高等教育向一种现代化方式发展的历史进程。由于其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教学发展理论中的重要指导地位,他的教学观点对我们的现代美术教育理论思维表达方式发展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徐悲鸿原本认为绘画素描艺术是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的这种观点后来遭到许多中国人的强烈反对。潘天寿学校拒绝在大学中国画系统上开设大学素描艺术课程。

我们的许多学生一定有同样的感觉。目前艺考的选材主要还是写实素描色彩造型能力。大多数参加艺考的学生也受到了这种培训。直到进入大学,许多人的作品总是表现出一些注重写生和临摹的表现,而许多学生却无法创造艺术。前段时间,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热搜,称毕加索系列作品中的一幅作品被毁导致同一系列作品价格上涨,引起了一些网友对毕加索作品的评论。其中一条好评如潮的评论则调皮地说:"我小学时的弟弟也能画出这样的画",然而,很少人知道,毕加索是西方立体主义的代表,仍然是西方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对于很多没有接受过相关知识的普通人来说,仅仅凭外表来判断这种艺术显然是不够的。这也反映了我国美育的不足,中国人的审美素质可见一斑。我认为,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二、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未来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美育"的符合时代社会共识发展趋势下,美育事業进入了全面改革发展的新阶段。这一发展阶段的突出优势特点之一是:大学美术专业招生数量大和小幅度快速增加,办学主体规模和高校招生专业规模迅速不断扩大,专业培养结构也在发生较大幅度变化,教学改革也在不断进行深化。我将从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些令人欣慰和担忧的现象。

1、美术高考过旺的问题。我们知道,很多学生学习艺术的积极性很高,有的是因为文化成绩不高,把艺术高考当成了进入高校的捷径。由于扩招,许多学校降低了高等艺术的录取标准。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所谓的当代艺术专业人才数量过剩,而真正的当代艺术专业人才却依然不断缺失,评价当代艺术人才教育是否实效性最根本的一个原则就是需要看它本身能否真正培养培育出一批适应艺术时代发展需要的高艺术素质、高艺术水平的当代艺术专业人才。因此,我们应该对高等艺术教育的兴起趋势保持冷静和谨慎。

如今,高等基础艺术院校处于冷清之中。作为当代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或多或少有一些理论课,如艺术史、设计史等。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有些学生只想通过一次,包括我在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但掌握这些理论课是必要的。为什么?让我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谈谈。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我越来越发现一些基本的艺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正在学习一门课程。我们要想做得好,提高得快,就必须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当我们创造的时候,我们常常没有办法开始。当我们看到一些优秀的创作人才时,总能在他们的作品中找到一些大师。这些情况让我感受到了高等基础艺术院校的重要作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有利于我们的发现和创造。

2.走出"技术第一"的误区。这一观点与前一种观点有一些共同之处。所谓技术,是指我国许多专业课程仍然注重对某种技术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审美素质和个性发展的要求。专业美术教育离不开"操作"技术的培养。没有"操作"的艺术教育,只能视为"形而上学"的人文教育。只有"操作"才能培养出审美心理结构健全、人格完整、能以不同于他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思想感情的艺术人才。强调现代审美艺术文化素质培养教育和审美创新能力教育培养,或认为注重审美技术的文化传承,是我国现代审美艺术文化教育与我国传统现代艺术文化教育的重要分水岭。

三、展望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

鲁迅美术学院王副院长魏尔申曾建华说,以往的大学美术教育主要注重技能型美术人才的教育培养,而不是真正的培养创造性美术人才,忽视了对于大学生对于创造性美学思维的认识开放。作为学院下一步教学改革的工作重点之一,学院一定要尽快完成从单一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模式向学科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模式的新型转变,打破我校学科和学生专业间的壁垒,让我院学生能够获得更科学、合理、丰富、系统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美院不仅是艺术家的摇篮,也是当代文化的主流词汇。根据西方的经验,美术学院纯艺术的比例正在下降,与设计相关的艺术专业逐渐成为未来艺术院校的一大发展方向。现代艺术美学扫清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艺术创作者的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画架。现实生活中的空间为现代人们自由创造、感受和学习欣赏美术品提供了广阔的思想空间。随着工艺设计的广泛应用,其强度不断提高。

作者:李雨珈,女,2000.05.29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专业

那海峰(第一通讯作者),男,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徐悲鸿当代艺术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墨猪图》
纸的艺术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徐悲鸿的底线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