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21-09-16 14:09欧利娅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0期

欧利娅

摘要: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就是教会别人知识,还不如教会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鱼是食物即目的,钓鱼是手段即方法,一条鱼能帮我们解一时的饥饿,但不能解长久之饥,你如果想永远有鱼吃,你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这一句话生动地揭示了开展教学,培养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在执教《长方体的认识》时,我在课前认真地思考:长方体的认识,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的转折阶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如何引导学生由面的认识,过渡到体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这节课的教学关键。学生究竟怎样学?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积累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活学”,而不是死记长方体的特征是我这节课要突破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长方体的认识;传授知识;思维方法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0-407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课程总目标是,学生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充分说明新课程应着重于学生的发展和创新,而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会思考比学会知识更重要,教会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想问题、解决问题,将使学生终受益终身。在执教《长方体的认识》时,我在课前认真地思考:长方体的认识,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的转折阶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如何引导学生由面的认识,过渡到体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这节课的教学关键。学生究竟怎样学?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积累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活学”,而不是死记长方体的特征是我这节课要突破的主要方向。

教学片段一:

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玩个游戏。这个信封里藏着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猜一猜,它是什么图形?

生: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很多,我们猜不出来。老师能给我们一点提示吗?

师:要想猜对,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有没有边,有几条边?

生:我想知道它有没有角,有几个角?

师:它有边、有角,还有顶点,而且边、角、顶点的数量都是4,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我们只知道它是四边形,具體是什么,我们还是猜不出来。

师:再给你们一点提示,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对边互相平行,而且对边相等。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平行四边形。

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它们角的大小。

师:4个角都是直角。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长方形。

师:生活中除了平面图形,还有另一类图形就是立体图形, (课件出示几组长方体实景图)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我们在研究平面图形特征的时候,先研究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发现有边、有角、有顶点;接着又研究了各部分的数量、形状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长方体又该如何研究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们也可以先观察,看一看,长方体有没有边、有没有角、有没有顶点。

师:实际上你们所表述的意思就是研究长方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板书:组成部分)

生:可以研究各部分的数量、形状,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数量、形状、相互关系)

思考:传统的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老师都是给学生设计一份研究的表格,学生拿着老师提供的长方体,根据表格上的内容去摸一摸,数一数,最后完成表格。这样的教学虽然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但是在探究能力和探究方法上,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堂应关注学生经历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再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这一教学片段,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出发,通过猜一猜的游戏,回顾长方形这一平面图形特征,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提炼出研究平面图形的方法。强调研究平面图形先研究各部分的组成,接着研究各部分的数量和形状,最后研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目的是让学生将这一研究方法迁移到研究长方体当中,为后续学习圆柱和圆锥做准备。这样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

教学片段二:

面的研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面”的特征之后)

师:数学可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有没有办法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吗?

生1:通过观察,可以看出相对的两个面看起来都一样。

生2:用尺子测量相对的两个面的长和宽,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生3:我是用长方体实物,把两个相对的面描画在纸上,再比较得出的。

生4: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两个相对的面长和宽是相等的,所以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

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标准强调,推理能力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推理能力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一结论的验证,老师不满足于学生想到的,观察到的,而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验证,主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用推理、论证的方法,推导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片段三: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4厘米,棱长总和是( )厘米。

生:80厘米。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长方体共有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相对的棱都四条,分别是长有4条,宽有4条、高有4条。所以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为:(8+7+5)×4=80(厘米)

师:说得太精彩了!你们能总结出长方体的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吗?

……

思考:如何才能深入理解长方体的特征?如何灵活运用长方体特征解决问题?仅仅只凭实物触摸观察,远远不够,需要依赖于丰富的数学活动作支撑。数学互动不能只限于“口”和“手”的层面上,而应更多的聚焦在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上。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就是教会别人知识,还不如教会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鱼是食物即目的,钓鱼是手段即方法,一条鱼能帮我们解一时的饥饿,但不能解长久之饥,你如果想永远有鱼吃,你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这一句话生动地揭示了开展教学,培养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教会学生知识点固然重要,但思维方法的培养也不能轻视。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三招”过后尽开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 曹欣岚,苗梅.甘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