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作室为载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2021-09-17 12:21郑孝怡卢艳郑逸
职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工作室创新创业高职院校

郑孝怡?卢艳?郑逸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以工作室为载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分析工作室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探讨以工作室为载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搭建并以案例展示工作室为载体陈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最后总结形成以工作室为载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关键词:工作室 创新创业 教育 高职院校

课 题: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规划课题“基于‘工作室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SCG120)的研究成果。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外界传递出中国发展新信息。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确指出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努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分析

当前,各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日益丰富、创新创业实践路径越发多样化等。由此,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据《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2019届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3.4%。但是,成绩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创新创业师资质量有待提高

当前,各高职院校已初步建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主要由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部分专任教师以及少数专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组成,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认知不够、胜任力不强等问题,难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基于專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当前,各高职院校虽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知识和技能脱节。同时,部分创新创业项目虽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但是并未实现学生的全覆盖。

(三)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机制不健全。由于创业的可评价性强,而创新的可展示性不高;知识的可传授性强,而意识较难培养,导致其评价机制存在重创业、轻创新,重知识、轻意识的问题。

(四)创新创业教育中校企联系不紧密

当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仍是高职院校,企业的参与度不高,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以创新创业项目为例,大部分项目来源于高职院校教学过程的演绎,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停留于理论层面,与社会需求脱节。

二、工作室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基于工作室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指以工作室为载体,以学生为主导,以指导教师为辅助,并借助校外专家力量,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引入案例与项目教学,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一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可以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有力补充。

首先,在工作室的设置上,基于“厚基础、重实践”的理念,针对各专业特点组建相应工作室,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电气控制技术工作室、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嵌入式技术工作室、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大数据应用工作室等,着重培养学生在各自专业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其次,在准入方式上,工作室采用自主申请加指导教师邀请的方式,以工作室相关专业的学生为主,辅之以其他专业的学生,以招收到满足工作室要求的生源,搭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团队。再次,在师资方面,指导教师由多人组成,包括专任教师、辅导员、校外专家等,以满足专业教育加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允许一个教师指导若干个工作室的教学。最后,在教学方面,工作室是常规教学之外的学习场所,学生在工作室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老学员要担负起指导新学员的任务,指导教师起协助作用,包括规划工作室的发展方向、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并定期考核学生等。

三、以工作室为载体搭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一)以工作室为载体,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对人才进行质量评价的同时,也能反馈人才培养体系的合理性,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前提。因此,以工作室为载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正确处理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存在误区,以创业项目的多寡、创业率的高低来评价创新创业教育,往往忽视了创新的因素,而还未踏入社会的高职学生,很难开展创业项目。因此,新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把重点放在创新上,而减少对创业的过度关注。其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高职院校除了要考核学生对创新创业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创造和提供足够多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评价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最后,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衡量创新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基本依据,可以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来规范创新创业教育,进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二)以工作室为载体,谱写校企合作新篇章

校企合作是深化高职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方式。工作室是校企合作的重要落脚点,高职院校需要与相关专业的企业展开合作,以缩小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差距。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将合作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融入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将其打造成一个类企业化的学习中心,让学生以准员工的心态感受职场氛围。其次,工作室可以引入合作企业的真实项目案例,供学生日常训练使用,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的能力。再次,工作室可以邀请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校外专家参与工作室的教学与管理,分享自身的成长经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最后,工作室可以承接合作企业的项目订单,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基础上同时实现工作室的盈利,享受创新创业带来的收益。

(三)以工作室为载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

专业教育的良好开展是创新创业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专业谈创新创业就是缘木求鱼,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结合专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工作室为载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首先,学生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创新创业知识学习为辅,由指导教师根据个人特点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每周参加工作室的学习沙龙活动并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其次,在掌握了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后,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工作室的创新创业活动中,融入具有专业背景的创新创业交流。再次,老学员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自行组建团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比如承担企业项目、申报专利等。最后,专业教师要积极介入到以工作室为载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以自己的专业领域知识和更宽阔的视野,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培育其创新创业素养。

(四)以工作室为载体,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竞赛

大学生竞赛种类繁多,比如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賽等。通过参加各种相关比赛,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因此,以工作室为载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竞赛。首先,学生通过参与竞赛,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可以针对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其次,工作室可以通过“以赛代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素养。最后,工作室可以通过竞赛成绩检验和评价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反思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

四、以工作室为载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自2015年起开展以工作室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以工作室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和评估方法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有效推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现共开设电气控制技术工作室、嵌入式技术工作室、移动电子商务工作室等10个工作室,在学科竞赛、校企合作、学生素质提升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电气控制技术工作室为例,该工作室每年新培养学生10人以上,迄今为止,工作室学生参加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3次,申报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1项,申请并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5项,取得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效果。同时毕业学生获得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五、小结

以工作室为载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将工作室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在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下,坚持校企合作、融入专业教育、鼓励参与各项比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以满足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个性化、社会化和发展性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畅,张雷,李搏.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浅析[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9).

[2]廖金宝.众创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困境、成因及出路[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4).

[3]尹敏.加强高校“双创”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J].山西青年,2020(18).

[4]王艳蓓.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探索[J].职业,2020(2).

[5]梁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6).

(作者单位: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工作室创新创业高职院校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