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脑CT值的定量研究

2021-09-20 12:24高亚楠李晓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6期
关键词:额叶颅脑峰值

高亚楠,李晓琳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青岛)

0 引言

抑郁症是常见的心境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持久的行动减少、思维抑制和心境低落等。目前,在首发抑郁症诊断中,往往需要依靠临床症状及病史,仍然缺乏特异性检查项目,有学者研究指出[1],抑郁症患者颅脑CT值明显区别于一般人群,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观察组为52例抑郁症患者(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随机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52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观察组均符合单相抑郁症诊断标准[2],未接受抗精神药物治疗,无颅内器质性病变,男女比例28/24,平均年龄(33.45±2.40)岁;对照组男女比例30/22,平均年龄(32.98±2.51)岁,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予以两组CT头颅扫描,所用设备为Aqulion 4层螺旋CT(日本东芝医疗株式会社),以眶耳线为基线,连续向上扫描至颅顶,矩阵512×512,颅顶层厚8mm、层距8mm,颅底层厚、层距均为4mm。平扫后,以3-5ml/s的注射速度,经肘前静脉注射1.5ml/kg欧乃派克注射液,进行CT增强扫描,参数与平扫一致,所有患者CT检查均有同一医师操作,于同一设备进行[3,4]。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平扫CT值与增强扫描CT递增峰值。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平扫cT值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左、右额叶平扫CT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右顶叶、颞叶、枕叶平扫CT值差异较小(P>0.05)。

表1 两组平扫cT值比较()

表1 两组平扫cT值比较()

2.2 增强扫描cT递增峰值比较

详见表2。

表2 两组增强扫描cT递增峰值比较()

表2 两组增强扫描cT递增峰值比较()

3 讨论

抑郁症病因复杂,与遗传、环境、神经内分泌等密切相关[5]。从生理学角度出发,抑郁症患者精神活动高度复杂,使得大脑各区功能紧密相连甚至发生异常改变,而其他部位功能的改变,又会对患者精神活动产生影响,两者存在相互作用[6,7]。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在细微神经系统病理改变方面的成功研究逐渐涌现,为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病因、影响因素的研究指明了新方向。有研究指出[8-10],通过测定抑郁症患者大脑各叶CT值,有助于明确抑郁症发病机制,判定抑郁症患者大脑功能改变情况。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颅脑左、右额叶CT平扫值明显更低(P<0.05),而左、右枕叶、颞叶、顶叶平扫CT值差异则较小(P>0.05);增强扫描后,观察组颅脑左、右额叶CT值递增峰值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这可能与抑郁症患者脑区血流灌注降低、神经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数量减少有关,增强扫描时,正常脑组织未见明显强化,但由于大脑血液灌注量存在一定差异,从而使得增强扫描CT递增峰值差异显著[11]。还有学者认为[12],这可能与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紊乱有关。此外,本研究得出抑郁症患者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大脑额叶CT值、增强扫描后递增峰值分别低于30.0HU和4.5HU,临床可将其作为抑郁症颅脑CT检查定量值的参考,以此辅助该病的临床鉴别诊断,还可将其作为疗效和预后判定的指标。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对大脑部分划分仍然存在局限性,还有待深入研究,进一步扩大样本量。

综上所述,与健康人群相比,抑郁症患者大脑左右额叶脑组织密度CT值低,增强扫描后强化程度也较健康人群低,这可能与抑郁症患者脑血流灌注量减少、大脑额叶功能损害有关。

猜你喜欢
额叶颅脑峰值
“四单”联动打造适龄儿童队前教育峰值体验
结合模拟退火和多分配策略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大脑何时登上巅峰
比记忆力更重要的脑力是什么?
大脑的巅峰时刻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