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修辞在新闻写作之中的运用与分析

2021-09-22 20:42南温馨
科技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新闻写作多元教学教学探究

南温馨

摘要:修辞即文辞或修饰文辞,这是现代汉族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言论修饰使得在文本表达过程之中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本文将以“修辞”为切入点,从“巧用比喻”“善用仿写”“活用典故”三个方面出发,对如何深化新闻写作质量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汉语修辞;新闻写作;教学探究;多元教学

前言:新闻报道作为极具传播性的社会实践,新闻文本也直接反映了创作者的立场与观念,新闻写作的过程之中,其真实性展现了生命力,修辞性展现了多元化。与此同时,写作是新闻采访的继续和延伸,写作就是做事实的搬运工,将现场展现给受众。汉语修辞的恰如给新闻写作穿上一层薄纱,以此实现语言生动简洁,吸引读者的视线。这就需要在实践创作的过程中多加练习相关修辞运用,本文通过比喻、仿写、典故三个极具代表性修辞手法为支架,对于如何开展深度新闻写作进行详细探究。

一、巧用比喻,增强写作深度

《诗经·大雅·抑》文中写道:“取譬不远,昊天不忒”,这句话指出比喻的重要作用,比喻作为修辞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要将抽象、深奥的事物运用具体、易懂的方式进行代指,从而增强读者的理解能力,将晦涩难懂的事物刻画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对于增强语言形象生动性方面具有奇效。例如《植物王国的“熊猫”——水杉》,提及水杉,读者大多并不了解,但是“熊猫”作为国宝其地位声名远播。但通过标题的比喻手法,读者已然能够联想到“水杉”在植物界的重要地位,这样新闻阅读的过程中,读者逐渐知晓水杉有“活化石”之称。它对于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地质学,以及裸子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义。这恰恰是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意义所在。新闻创作者基于此进行新闻比喻整理,《特区“美容师”杨希聪》《纪律不“弹簧”》《她的心灵像金子一般美好》《人才——经济腾飞的一对翅膀》,在这些比喻修辞的运用之中,将明喻、暗喻、借喻、较喻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深化了比喻修辞在新闻之中的运用。在这样新闻教学引导下,充分挖掘了写作深度,实现了真正契合写作要简洁朴实,又要生动形象。比喻是作者通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充分实现新闻作品都包含着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感人肺腑的故事。

二、善用仿写,夯实创作基础

仿写是指基于前辈的创作经验,针对于已经成型的新闻进行语言篇章通过翻新、改动、创新使之呈现“老瓶装新旧”的新格局。在仿写的过程之中,新闻创作者应学会提炼词、句、篇,层层深入剖析其中新闻脉络,并结合后当下时代脉络,创作出一篇极具时代性与厚重感新闻新作。例如新闻创作者以《刘翔跨越历史捧金》这一新闻为参考,通过深度分析能够深受启发,在该文章之中将新闻六要素体现得淋漓尽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了完整说明,以极简洁的笔法将事情经过刻画得淋漓尽致。短短百余字,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的发展方式层层递进让读者能够准确把控时政要素。此时创作者基于这一新闻进行仿写:

今天凌晨对于中国田径来说,是一个将被永远铭记的时刻。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黄色闪电刘翔以12秒91的惊人速度飞过终点,为中国队捧得了田径历史上分量最重的一枚金牌,今天的田径场是属于中国人的。[4]

通过仿写模式,真正为新闻创作者搭建起一个新闻写作学习的基础,这并非照搬照抄,而是通过层层解析深化创作者新闻写作的基础,这样就会进一步造成另一方观点的增势,而当自己的观点与大众思想一致时,就会勇于阐述,积极发表声音,逐渐形成了一种螺旋式的过程。

三、活用典故,凸显新闻特性

典故是大家耳熟能详人物、故事。成语,在新闻创作过程之中以典故入手能够充分保障新闻创作的简洁性。在新闻写作用典的过程之中,可以开拓多元种类,助力新闻从业人员能够充分基于新闻创作核心进行后续选取,增强新闻创作真实性的过程之中提升其厚重的历史感,真正做到事实说话,以典故感人。例如在用名人典故入文过程之中,《不尽长江滚滚来》采用了杜甫在《登高》一文之中的名句,全面刻画了杰出新闻战士范长江的璀璨人生,完整记述了从革命的记录者到革命者的转变,这其中对于祖国坚定责任感,恰如不尽长江滚滚来,真正将新闻情感在用典过程之中加以深化传播。在活用成语典故过程之中,如《死心塌地》直接通过对于成语含义的抓取,形容主人公一心只为经营事业的执着尽头,完整显现了新闻内核心意,引得读者在学习过程之中能够准确把控深意。此外,在引用具有历史背景的典故时,《谁说女子不如男》一新闻中,活用“花木兰”典故,再现了亮相央视的湘潭“火焰蓝玫瑰”,真正致敬了每一位在奋斗之中的女性,体现了女性之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只从用典标题,读者便能理解新闻内核,用典得当能够充分挖掘全文风采,在这一过程之中还需谨记注意用典贴合性与真实性。如此一来,通过用典想要打造文化高地,宏观上来说,就是应该从先进的文化来巩固读者的共同思想,形成一致的思想舆论和引领价值观。真正实现确保思想文化能够从内心实践到行动中来,从而奠定其一定的文化底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将“新聞写作”与“修辞手法”融合探究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新闻创作的基础。随着传播逐渐趋于多元化,这也为“新闻写作”开拓了更多机遇,快节奏的生活以及较高的社会压力使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来,从而找到消遣和娱乐的价值,而恰当的修辞运用能够充分调动读者兴趣,吸引读者眼球。因此,新闻修辞深化然就的过程之中,也应紧跟时代,而大数据的推送功能也更容易使人们陷入自我确信的环境中来。在以后的实践探究中,笔者将持续关注本课题,以期真正挖掘出“新闻创作”相关厚度,期望为构架新闻写作与传播新格局略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高钢.怎样为网络媒体写新闻——网络新闻写作特殊规律的探讨[J].新闻战线,2014,000(004):54-57.

[2]赵忠山.新闻写作中标题的修辞手法及其语用实践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000(020):204-204,205.

[3]朱庆平.做有"表情"的新闻标题——谈"比拟"修辞方法在标题中的运用[J].新闻实践,2016,000(001):57-58.

[4]《红色闪电 刘翔跨越历史》——中国都市报

猜你喜欢
新闻写作多元教学教学探究
让我们有效迁移,多元而教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新闻专业实际应用课程《新闻写作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论述初中英语多元教学法的实施
《电动力学》课程多元教学信息平台的构建
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女性获奖者作品对英语专业新闻写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