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双心医学模式的集束性干预方案对老年冠心病PCI术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

2021-09-23 08:05黄鸣刘海辉杨丽青陈敏多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8期
关键词:双心收缩压依从性

黄鸣 刘海辉 杨丽青 陈敏多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 1心血管内科,江西 景德镇 333000;2内分泌科)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而心内科手术技术及设备飞速发展,使得老年冠心病手术患者越来越常见,这给手术带来巨大挑战。其中,术中心理应激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重要影响因素,备受医护人员重视〔1,2〕。集束化干预是学界新提出的观点,是指利用循证医学理论与方法收集所有相关干预措施的证据来解决临床问题〔3〕。双心医学又称为心理心脏病学,也是近年来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的对于心脏疾病的新观点,是研究和处理与心脏疾病相关的心理因素科学〔4〕。本文拟分析集束性干预联合双心医学模式对老年冠心病PCI术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经局麻桡动脉处行PCI术;②无意识障碍或精神疾患等不能配合的情况;③年龄≥60 岁;④患者无其他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患者放弃治疗或死亡;②既往或目前有精神疾病者。按照简单随机抽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男46例,女54例;年龄65~87 岁,平均(68.3±5.7)岁。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67~87岁,平均(65.6±5.9)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按照介入室常规干预〔5〕。观察组实施联合双心医学模式的集束化干预。

1.2集束化干预方案 ①由心内科护士长、责任护士、主管护师、入职3年以上的护士共17 人组成集束干预小组,由护士长负责进行相关知识培训。②患者访视,在询问患者现病史情况的基础上,了解患者既往史,有无基础疾病等。③术前人文关怀。评估初入介入室患者的心理状况,如是否存在紧张焦虑等应激反应,耐心与患者沟通。使用介入室心理干预,包括亲切和蔼的态度、播放轻缓的音乐等措施,减轻患者心理应激。④术中行为舒适干预。在进行局麻前、术侧肢体摆放前与患者沟通,解释相应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能的不适。手术全程实施行为舒适干预。⑤术后访视:通过系统评估集束化干预质量,不断优化干预方案。通过术后访视,可以评估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和术侧肢体活动情况,让患者能体会到护士的关怀,术后进行访视,还可以了解患者对介入室干预质量的评价,采集患者的意见及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干预质量。

1.3双心干预 ①用药干预:术前教育患者规范使用降压药的方法,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术中也要密切检测患者用肝素后情况,按照药物不良反应处置预案准备抢救药品、物品等。②健康教育及认知疗法干预:术前以宣传手册形式向患者普及介入室相关知识包括无菌环境、限制出入的必要性、监护设备的相关知识,缓解患者术前焦虑等不良情绪,按照患者受教育程度及对疾病了解程度,对患者进行疾病专项教育,使患者了解手术方式及可能的并发症使患者有心理准备防范可能的风险并调整心态,了解手术后康复过程以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③放松训练:包括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腹式呼吸训练,协助患者放松全身肌肉等。④增加家庭支持:勤与患者交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影响其心理状态的因素(如对医药费用的担忧、缺少家人陪伴、对原发疾病的担忧、不适应医院生活、因疾病治疗对家人造成负担等),然后根据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处理,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子女、伴侣对患者疾病及手术恢复的重要作用,指导患者家属科学陪护并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协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1.4相关评价指标 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心理应激反应〔6〕。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收缩压及心率的变化来评估对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比较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C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来评估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比较两组遵医依从性及满意度,其中完全依从与部分依从视为依从,十分满意与较满意视为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 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应激反应比较 两组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01),对照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应激反应比较(分,

2.2两组干预前后收缩压及心率比较 两组干预前收缩压及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干预前后均降低,且观察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两组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收缩压和心率变化比较

2.3两组手术预后比较 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C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预后的比较(n=100)

2.4两组遵医依从性及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遵医依从性(88%,其中完全依从63例、部分依从25例、不依从12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2%,其中完全依从54例、部分依从18例、不依从28例);观察组满意度(94%,其中非常满意49例、较满意45例、不满意6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5%,非常满意39例、较满意36例、不满意25例;χ2=7.000、13.780,P=0.007、<0.001)。

3 讨 论

PCI手术也属于微创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多数有极大的心理负担,老年患者由于脑部血管硬化,调整血流能力下降,甚至已有脑血管疾病史,此外,多数高龄患者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使得患者进入介入室后心理负担进一步加重〔7〕,且PCI手术极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此时再合并心理应激极易发生循环不稳定〔8〕。

集束化干预是学界新提出的观点,是指利用循证医学理论与方法收集所有相关干预措施的证据来解决临床问题。集束化干预目前已应用于心肌梗死的院前急诊、股骨颈骨折的术后干预、脑卒中患者压力性溃疡的预防等方面〔9~11〕。同样双心医学也是近年来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出的对于心脏疾病的新观点〔12〕,是研究和处理与心脏疾病相关的心理因素的科学,有相当比例的心脏疾病涉及心理因素〔13〕,甚至有精神因素相关的心脏病-心脏官能症,因此,现代医学按照辩证统一的观点将患者心理因素与心脏器质性因素统一为双心模式,传统介入室干预模式中往往没有重视患者的心理因素,这有多方面原因,首先,介入室环境陌生,患者在介入室,没有自主活动能力;其次,介入室不同于普通病房,医护人员更为忙碌难以顾及与患者的交流,再次,由于大多数患者心情紧张,环境较为压抑,又没有家属陪同,这使得对患者的心理关怀显得更为重要〔14〕。

本研究结果说明传统干预对于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方存在明显缺陷,更重要的是,新的干预模式相比传统干预模式能更好地降低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另外,新模式在控制患者收缩压方面具有更大优势,这对于PCI术的控制性降压理念有着重大意义。此外,新模式能非常有效地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此外还能缩短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尤其是CCU住院时间,这将大大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除此之外,观察组遵医依从性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这将大大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综上,联合双心医学模式的集束性干预方案可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PCI术患者的心理应激,控制患者收缩压及心率,改善患者手术预后,提高遵医依从性及满意度,有重大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双心收缩压依从性
基于“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理论的双心医学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关系探讨
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双心病”的临床应用
“双心门诊”的双重呵护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双心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