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产区域粗茎秦艽性状差异研究

2021-09-24 11:56和继泉斯那七皮此里卓玛马向春斯南白宗
云南农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测试点迪庆农家肥

特 姆,和继泉,斯那七皮,此里卓玛,马向春,斯南白宗

(迪庆州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香格里拉 674400)

近年来,粗茎秦艽深受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喜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但还存在着相对产量较低、成品品质层次不齐等问题,不能满足市场对优质中药材的需求。结合迪庆州近几年对粗茎秦艽栽培集成技术的研究,开展不同生产区域粗茎秦艽性状差异的对比分析,以规范粗茎秦艽主产区的生产技术。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点概况

试验地点选择在迪庆州海拔2400~3300 m有代表性的粗茎秦艽种植区域。

表1 各试验点基本情况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统一栽培技术措施。

1.2.1 育苗

选第三年开花结实植株采收种子,要求籽粒饱满、发芽率80%以上,浸种催芽后播种。将处理好的种子与细土或沙拌匀,均匀撒在畦面上,然后用筛子边筛土边盖种,厚度约1~1.5 cm(以不露种子为宜),要盖细、盖严、盖均匀,并稍加镇压。翌年3月底4月初出苗后,连续阴天可逐步去掉覆盖物,视土壤墒情进行浇水并喷施1次广谱性杀虫剂。一般4片真叶时结合人工除草进行间苗,每平方米留苗900株左右,必须操作细致,以免幼苗受伤,6月中下旬或7月上旬,再进行第2次除草,除2~3次。7月根据苗长势进行根外追肥,分别用磷酸二氢钾600~800倍液和0.2%尿素叶面喷施一次,或追1∶5的人畜粪水2~3次。在雨季集中期特别注意排水,待翌年进行大田移栽。

1.2.2 大田移栽

育苗第二年的3-4月移栽。春季土壤解冻后,在3 月中旬将选好的土地深翻30 cm以上,农家肥作底肥施入,农家肥施用前拌磷肥堆沤100 d以上,充分腐熟后亩施1500~2200 kg,同时施入农药防治地下害虫,耙细整平。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覆90 cm宽双色膜,将地起微垄,两边压土7 cm左右,行距留25 cm,覆膜完成进行移栽,株距控制在20~25 cm,将苗移栽于膜间,用小铲子在附近铲适量细土将地膜破口覆盖,确保膜下温度。完成种植后,清理边沟和畦间作业道,便于作业及排水。

1.3 田间管理

1.3.1 间苗补苗

苗高5 cm时及时除去弱苗和多余苗,每穴留2~3株,幼苗长出4片真叶时定苗,每穴1株,间出的苗补栽于缺苗处。第1年幼苗较小,中耕不宜用锄,小草只能用手及时拔除,拔草时不能伤及粗茎秦艽根系,较大的草用剪刀或锋利刀具去除,剪刀和刀具要消毒。于5月下旬进行1次浅中耕,此时幼苗容易受伤,必须小心细致,切勿伤根,否则死苗,并结合施肥进行,6月至7月中下旬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第3次在8-9月,要保持地里无杂草。采用地膜覆盖可减少人工除草次数。

1.3.2 追肥

粗茎秦艽施用的肥料应以农家肥为主。施用农家肥包括家畜粪便、灶灰、油枯、骨粉,不包括人粪尿。结合每次除草,追施1次1∶4(1 kg的畜粪水对4 kg的清水)的畜粪水或适当的农家肥(亩施800~1000 kg)。植株封垄后趁雨行间开深沟5~10 cm施入粗茎秦艽专用肥,施后及时覆土,亩施80~100 kg。开花期用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亩用0.6 kg,分3次施用,每次对水50~60 kg,每隔10 d喷1次。

1.3.3 除穗(打薹)

每年6-7月在植株生长旺盛期进行2次打薹,将茎叶间抽长出的花薹序除去。

1.3.4 灌排水

苗期、大田期干旱时应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及时排除积水。

1.4 病虫害防治

加强病虫害发生动态监测及综合防治,根据种植管理科学经验及预测预报相结合,及时分析判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1.5 采 收

第二年10月下旬至12 月初,待粗茎秦艽叶枯萎就可以采挖。先割除枯萎叶片、茎秆,再用机械采挖,即拖拉机采挖,人工分拣。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性状差异(表2)

2.1.1 不同区域环境下粗茎秦艽植株地上部分差异比较

植株株高43.55~68.33 cm,叶片数10.4~19.2片,叶长27.81~46.37 cm,叶宽7.12~9.22 cm,叶柄长11.03~17.65 cm,基茎粗1.78~3.21 cm。4号测试点(维西县永春乡庆福村)地上部分长势明显优于其他区域(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柄长、基茎粗均为最高值);2号测试点(维西县保和镇兰永村扎木迪)最差,地上部分各测试指标偏低(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柄长、基茎粗均偏低);另外,6号、3号测试点地上部分长势良好。各点植株基茎颜色一致。

2.1.2 不同区域环境下粗茎秦艽植株地下部分差异比较

平均根长20.45~28.38 cm,4号点最长;根粗2.03~3.43 cm,6号点(维西县永春乡菊香村)最粗;主根长15.33~21.34 cm,2号点最长;主根粗2.51~3.65 cm,7号点(维西县永春乡四保村)最粗;根鲜重61.98~90.92 g, 干重18.23~26.74 g,均是4号点最高;主根鲜重41.24~54.42 g, 2号点最高;主根干重11.47~24.85 g, 4号点最高;侧根数6.1~19.2条,7号点最多。另外,6号、7号、3号测试点地下根生长表现良好。

2.2 产量分析(表2、表3)

表2 不同种植区域粗茎秦艽植株性状差异比较表(各点20株平均值)

各测试点比较,2号点主根鲜重虽然最高,但4号点的主根干重为24.85 g,显著高于其他测试点,各测试点主根干重的顺序为4号>2号>6号>5号>7号>3号>1号和8号;4号测试点根干重(干鲜比为1∶3.4)最高为26.74 g, 各点根干重的排列顺序为4号>6号>7号>3号>1号>8号>5号>2号。

实收亩产量,4号点260 kg,6号点256 kg,明显高于其他测试点,亩产量依次为4号>6号>3号和7号>1号>5号>2号>8号。

总体来说,4号和6号点亩产量较高,2号点主根产量也较为突出,说明粗茎秦艽最适合栽培于海拔为2400~2800 m的区域。

2.3 成分检测结果分析(表3)

表3 不同种植区域粗茎秦艽成分检测结果及产量比较表

总灰分4号测试点最高为4.9%,其他点差异不大2.0%~3.0%;酸不溶性灰分也是4号测试点最高为2.0%,其他点差异不大0.3%~0.8%;浸出物5号点最高为48.3%,1号点最低为30.9%,全部在标准要求范围内;2号点水分过高为62.5%。

通过对粗茎秦艽成分检测结果及产量分析,在迪庆州海拔2400~3300 m区域种植的粗茎秦艽,根茎的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一部》(秦艽)质量检验标准。因测试时间较短,当年10月中旬采挖样品,11月上旬收集,12月5日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水分偏高,特别是第2个试验点。

3 结 论

不同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方式对粗茎秦艽产量、品质有一定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粗茎秦艽适宜在海拔2400~3300 m区域种植,最适区域2400~2800 m。迪庆州要想大力发展粗茎秦艽产业,不仅要充分利用迪庆州主产区独特的气候条件、无工业污染、药用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有效成份含量高等优势,还要针对目前产业发展情况,完善政策措施,进行合理的区域布局,实现粗茎秦艽规范化种植,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迪庆州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测试点迪庆农家肥
迪庆州喜迎党的二十大 优秀美术作品选登(一)
基于信息熵可信度的测试点选择方法研究
如何发酵农家肥
云南迪庆 留住美丽乡愁,绘就雪域高原的“诗和远方”
一种基于机载模块化短波功能设备的BIT设计解析
火星丁丁当·农家肥
种植药材如何施用农家肥
手机媒体的使用与藏区稳定研究*——基于迪庆藏区田野调查的阐释
迪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浅析
浅谈高考英语听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