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策略

2021-09-24 13:14薛亮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8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课文初中英语

薛亮

众所周知,初中传统英语教学注重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少,课堂氛围沉闷,且课堂教学也无法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达成良好的个体发展目标。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开始融入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这种学习方式逐渐受到欢迎和提倡。本文即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加以研究,通过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应用路径,以期最大程度地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初中英语课堂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和价值

在当前阶段,小组合作学习在全球范围的教育领域内深度普及,且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而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是我国教育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更应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以改变落后的教学局面,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学习。自我国推行教育改革后,各类型教育名校层出不穷,广大学者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也愈发深入,众多一线教师在实际授课时,已经在考虑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尝试推广小组学习。由此可见,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已经初步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现融合,但从整体上看,其在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方面,还存在较为广阔的挖掘空间,故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的渗透开展深度研究。

毋庸置疑,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应用不仅对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学生取得理想学习成果的重要渠道。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融合于英语课堂教学,结合学生学情和个性特征科学分组,合理布置英语教学任务,能够显著提升学生英语实践能力,且学生在合作探究和共同思考的过程中,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也会有所发展。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背景下,教师只扮演引导者角色,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展现自身的个性,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细致观察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表现,以便在后续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作出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当然,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也要考虑学习任务的难度,确保所有参与到学习的学生皆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学习情况,教师还应给予准确全面的评价,为学生提供方向,改进自身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取得更加理想的学科发展成绩。

二、初中英語课堂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新颖性,激发学生兴趣

相比较小学阶段而言,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故在进行英语课程的学习时,难度相对较小。但实际上,学生英语知识学习的效率,究其根源在于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兴趣。初中英语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手段带有强烈的机械性,只单方面地将英语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此情况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且久而久之,学生甚至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其英语学习效率。

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开始在教育领域渗透,相比较传统教学手段而言,这种教学形式更加契合初中生身心发展需求,且此教学模式带有的新颖性,也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可在授课阶段推行此种教学模式,英语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尊重学生需求,积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加有趣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开展“Good morning”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早上好”对话的动画场景,在形象化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既可以掌握知识重点,又能进一步了解英语语法的应用语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练习对话,在他们初步了解对话后,便可围绕本节课文中的“be”动词用法进行深入交流,如此,学生便可以在合作交流中明确“be”动词用法,在强化学生英语语感的同时,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鼓励小组合作阅读,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相比高中生和大学生而言,初中生无论是英语基础知识,还是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都相对薄弱,而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有机构成,是初中生学习英语时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品质。基于此,教师在授课阶段,应明确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采取有效教学手段,提升阅读教学效果,推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在以往教学中,初中英语教师实施阅读教学时,普遍遵循课文阅读、课文翻译和课文难点讲解教学流程,推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但在当前阶段,该种教学模式开始体现出创新性不足的弊端,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很容易产生疲劳心理,影响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而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引入课堂,则可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取得良好的学科发展。

如在进行“Can you come to my party?”单元阅读部分授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情,灵活将学生划分为具体的小组,鼓励学生以成员间合作的方式阅读文章。学生在合作阅读文章时,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适时导入国内外相关交际礼仪,推动学生对文章语境的进一步理解。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结合课文的词汇和语境,选择两位小组成员,诚恳地发出邀请,如此,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法运用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间构建和谐的交流环境。最后,教师也需重视英语课外阅读作用,结合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推荐合适的中英文对照书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既可以增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也可以丰富学生英语词汇积累,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三)构建合作对话场景,锻炼学生口语能力

毋庸置疑,在初中英语授课时,教师要尤为关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学生学好英语科目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英语教师普遍以要求学生背诵英语课文的形式,实现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在此背景下,不仅会增加学生的思想负担,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且该种方式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作用微乎其微。事实上,英语口语表达并不简单地指个体的自说自话,而是融合在你来我往的英语对话中,基于此,教师可以构建合作对话场景,在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可提升学生口语能力。

例如在进行“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这一单元授课时,教师在讲解完本单元课文重点内容后,可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运用情态动词和祈使句编写对话内容,并推选出小组成员对编写的对话内容进行演练。学生在写和练的过程中,既可以加深对本单元重点词语和语法的理解,也可以真正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最终形成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的英语学习习惯。

(四)设计探究活动,拓展思维空间

英语学科对学生语言能力要求较高的同时,也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要求较为严苛,而当前阶段,初中生英语核心素养并不成熟,无论是思考能力,还是语言能力,皆有待提升。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初中英语教师普遍应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授课,这种授课形式生硬、缺乏新意,影响学生思维空间发展。基于此,教师可转变教学思路,立足教学内容,科学组织和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以促进学生思考,拓宽学生思维空间。

例如在进行“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这一单元授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导入环节,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想必各位同学都有各自的运动爱好,我喜欢在空余时间打羽毛球,你们最喜爱什么运动呢?你们多久进行一次运动呢?”可以发现,该问题情境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更能够唤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因此,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交流,如此,既可以实现课堂导入目标,也为后续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然后,教师就可以进入正式授课阶段,先带领学生阅读文章,在鼓励学生进行情景对话,发展学生思维,深化学生地位,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在新时期备受教育领域关注,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应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在授课阶段引进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创设高效的英语课堂,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口语表达能力,拓宽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推动学生的学科发展,最终培养出更契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课文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英语课堂中语用学委婉语的使用研究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
英语课堂常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