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课堂中培养学生地理思维

2021-09-24 13:29孟珍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8期
关键词:内容思维课堂教学

孟珍

地理学科内容庞杂,知识琐碎。初中时的地理教学多以具体形象的地理事象为主,并适当地介绍一些地理成因,但没有深入探究背后原因。高中地理则要探究原因,注重地理要素的因果关系。高中学生只有具备地理思维,才能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从而掌握分析、理解地理事象的能力。笔者这里探讨的是以高中必修课程为抓手,培养全体学生的地理思维,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即使学生在后期选课走班时不选择地理,也能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会从地理的角度简单分析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一、地理思维的培养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从内容设计、兴趣激发和问题构思等方面关注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

(一)教学过程要围绕课标中心内容来进行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明确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即想让学生在日常地理课堂学习中掌握哪些必备知识和技能。其次,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基础,给每一堂课,课本中的每一节、每一个单元都提炼出一个中心内容,课堂教学根据中心内容展开,一切的教与学都围绕中心内容来进行。例如地理必修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中心内容就是“区位”,也就是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布局问题,这也是地理学研究的最基本问题:“在哪里”“为什么在那里”。地理问题的探究不能脱离现实,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景案例,针对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可以让学生对比探究“大润发”与“麦德龙”选址的不同来加深理解(笔者所在学校对面是大润发超市,二环外是麦德龙超市)。真实情景案例的选取,需要基于教师准确掌握教学中心内容的前提。教师在示例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找寻身边其他真实情景案例,以期更好地提升地理思维。

(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能,只有在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到地理学习过程中来。高中地理知识比较抽象,而高一学生因为在初二时就结束了初中地理课程,所以地理知识基础比较差,而高中地理知识大部分需要学生具备严密的思维逻辑和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因此,很多高中生在学习高中地理时都会感觉茫然不知所措。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化抽象为具象,当前最为直观有效的手段莫过于引入多媒体教学。以《宇宙中的地球》教学为例,这节课内容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但是很难用具体的语言去描述“宇宙”“天体”等概念。这节课可以采用《什么是宇宙》《太阳系》等视频导入教学主题,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视频及图文资料中提取到有用信息并整理出自己的答案,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提炼出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用以探究某颗行星能否存在生命。学生有希望成功和表现自我的需求,也有希望轻松学习的需求。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体会地理知识学习的乐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地理思维。

(三)教学过程中要用心构思问题

用心構思的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引学生深入思考,使教学目标明晰化、具体化,对提升课堂效率具有显著效果。由于地理学科具有地域性、实践性等特点,所以在地理问题的构思上,教师需要多下功夫。比如,在《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一般来说,河流在入海时会形成三角洲,但是亚马孙河的入海口处却没有形成三角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教师将课程内容与实际情况联系在一起进行问题设计,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巩固与复习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学习知识若不及时进行复习巩固,便会很快遗忘。地理思维的培养亦是如此,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思考而掌握的知识如果不“趁热打铁”地进行巩固,其思维的发展会很快固化。教师可以通过每节课教学内容的知识衔接来不断巩固、提升学生的思维运用能力。例如,在《气压带和风带》这堂课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不同季节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同时为后面的地理课程教学做好铺垫。

二、地理思维的深化

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地理情况,借助现代多媒体的教学设施,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构成全面、科学、生动的地理教学体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目的。

(一)图文结合,加深记忆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年华的阶段,他们空间想象力非常丰富,但在逻辑思维方面尚未得到专门的训练,因此,对于大部分的高中生来说,通过地图来学习地理知识,能够使教学内容明晰化、简单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通过使用地图来学习地理知识,比单纯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更加有效。所以,教师要采用图像与语言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看地图”“标记地图”“使用地图”,简化教学内容,减轻学习压力。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基本地理意识,例如,要求学生掌握本市的地铁线路图,要求学生掌握本省的县市地理分布情况等,这些基本地理知识的掌握都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本地地理情况的了解。

(二)理论联系实际,深入钻研问题

掌握不同地理事象的区别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针对同一地理事象或不同的地理事象进行多视角、多领域、多维度的深入剖析,学生在进行知识加工后,能够形成关于地理事象的深刻印象,以形成长时记忆。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思考:森林资源作为一种自然资源,为什么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绿化率”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标准应该是多少?森林资源在生态、教育、经济等多个领域方面发挥的作用又是什么样的?以此来明确森林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以及国家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地理思维的应用

(一)结合生活实际,因材施教,因地施教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尽可能地将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体现地理教育的实用性。例如教学《人口迁移》时,提前布置学生去调查自己家族成员的出生地、迁移的情况,从身边实例入手,更加深刻理解人口迁移。当代信息传播速度飞快,学生对一些新闻热点问题也非常关注,如何用地理视角解读社会热点,可以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班级内一般都有小组,各个小组轮流收集当周的新闻热点,安排固定的时间由小组成员依次展示研究成果。一开始学生可能把握不准问题的方向,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给出大致的思路,但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例如关于“三孩政策”,可以结合第七次人口普查向学生提出问题:我国当前人口增长模式是什么?为什么要实施“三孩政策”?实施“三孩政策”对我国人口结构(年龄、性别等)有什么影响?相信这些问题一定会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讨论中提高分析能力,提升地理思维。

(二)多样性思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要培养“举一反三”地发现问题,呈“点—线—面”式的发散思维,学生除学习课本内容之外,还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自己曾阅读过的书籍来进行问题的深入探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断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教师在讲授《地球自转》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与地球自转相关的知识,并让学生积极提问与交流。宇宙浩瀚无垠,我们对地球及其他星球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去理解地球自转与日升日落、潮汐变化等现象之间的关系呢?教师设计蕴含逆向思维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在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以达到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目的。

培养地理思维作为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事物本质规律的过程,符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是现代化教育不断发展的体现。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惯性,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获得终身学习所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猜你喜欢
内容思维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