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话文教学策略研析

2021-09-30 04:08屈华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大虫景阳冈古典名著

屈华

现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下文统一简称“教材”)编排了“古典名著之旅”单元,这是一个重大的创新。教材从四大名著中改编或节选精彩章节,集中编排,并精心设计了开放、活泼的助学和练习系统,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古典名著。古典白话文,有其特质。因此,它们的教学,也需要相应的策略。

一、教材分析把准定位,确定教学方略

五下教材第二单元,以“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共编入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和《红楼春趣》。这四篇分别选自四大古典名著,后三篇的题目,都是编者选编时所加。《景阳冈》编排在第二课。

《景阳冈》是本单元首篇古代白话文,且全文有五页之长。对于初学古典白话文的五年级学生来说,要“啃”下《景阳冈》这篇课文,是真的很难的。

教材创新性地选编长课文、难课文,体现的正是教科书选文的发展性。目的在于更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能进一步满足小学生进入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需要,更有力地帮助学生成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人。教师要理解编者意图,转变教学观念,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以达到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的教学效果。

二、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聚焦关键问题

教材从第五册开始,每单元都安排了阅读与表达方面的训练要素。每册则各有两个重点训练要素,每个单元导语都阐明了教学目标,课后思考练习题也都是围绕单元训练要素设计的。

《景阳冈》一文所在的五下第二单元,两个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和“学习写读后感”。课后的四个练习题都是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的。

1.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猜一猜意思

如猜读“哨棒、筛酒”等。“猜读”“猜想”,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之一。这里的“猜”,是有依据的,是要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的;这里的“猜”,可以是“大致”“大概”的,达到“意会”即可。

2.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喝酒→( )→( )→( )

四大名著,都是叙事性文本。《景阳冈》一文就是写了武松“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故事情节。叙事性文本的三要素之一就是情节,教会学生如何去读事件,理脉络,看情节,便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之二。

3.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小说,往往都有精彩的情节。编者设计的这个讲故事训练要求,就是基于“打虎”情节的精彩,希望孩子能激起阅读的兴趣,并能对此精彩情节留下深刻的印象。

创编故事,一般要注意它的故事性、艺术性、技术性和创新性。故事性,往往要占到一半权重。教学《景阳冈》,首先要抓住故事情节。而老师的教学艺术、学生的演说技术,则是读通、读懂、读透故事的方法。师生双边的教与学的技术就是为了要把文本的细节读得更完美。这个要求的落实,应该遵循“读→化→演”的顺序原则,引生入境,将文本文字描述的故事,生动再现。

4.对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人物,也是叙事性文本的“三要素”之一。《水浒传》一共刻画了108位鲜活的梁山好汉形象,是四大名著中人物性格刻画最为人所称道的。

这道题的设计,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审视一个人,对人要全面了解。

三、聚焦武松人物形象,客观评价定位

1.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描写武松的语言、心理和动作

描写人物,无非就是从语言、心理和动作等方面着手。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语言、心理和动作去分析人物。

文本描寫“喝酒”“上冈”“打虎”的三部分,写法各具特色——分别着重于武松的语言、心理和动作描写。因此,指导阅读时,引导学生着眼于人物语言,读到喝酒时的那个豪爽、无礼的武松;着眼于人物心理,读到上冈过程中那个爱面子、艺高胆大的武松;着眼于人物动作,读到打虎时那个勇猛、机智、武艺高强的武松。

2.武松人物形象是多面的,文本描写也是多角度的

不妨设计一个质疑:只写武松打虎,凸显出武松的勇猛、机智、武艺高强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写喝酒和上冈,去呈现武松的另一面呢?激发学生思考,领悟这样写,武松的人物形象更全面,更立体,更活灵活现。

还有,酒店招旗写“三碗不过冈”——武松一连喝十八碗而不醉——这也是作者埋下的伏笔——武松非常人也!

3.常听这样的评价——打虎英雄武松。请问大家,“打虎”两字若删去,可以吗?似乎不妥。不妥在哪里呢?

《水浒传》中著名的武松故事有《武松斗杀西门庆》——与流氓交集,为兄长报仇;《醉打蒋门神》——与无赖交集,为好友施恩出头;《景阳冈武松打虎》——与大虫交集,为保自身性命。所有这些都无法体现武松“英雄”的一面。

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名为《好汉歌》。鉴此,武松人物定位于“好汉”更恰当。

4.《水浒传》刻画了108条好汉。武松人物的刻画,为什么如此深入人心呢?

四大名著中《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描写男人比较多,都涉及了战争。不过,《水浒传》中的好汉们远比《三国演义》中的男人们好酒。那么,为什么《水浒传》中的好汉都那么好酒呢?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智深说,他之所以这么喜欢酒,是想醉了忘记这浑浑噩噩的社会与世界。宋江在十分落寞时,也借酒消愁。原来,《水浒传》中的好汉们都是朝廷的“叛逆”,他们要借酒壮胆。而众好汉中,武松是最能喝酒的。至此,我们明白了,梁山泊众好汉身上都有酒的“烈性”,酒又让他们壮举更具风流浪漫的色彩。

《水浒传》中写到好几位打虎的好汉——李逵沂岭杀四虎、两解登州射虎,还有打虎将李忠,为什么武松打虎的故事最为人津津乐道?

首先,武松的几件大事,都是在他酒后所为。这几件事,在读者心中都拥有很大程度的价值认同。原著中的武松是个棱角分明的角色,勇猛神威,敢说敢做敢当,为人豪爽,还带几分倔强;对朋友赤胆忠心,对兄嫂恭顺有加,对邪恶怒然相对;不图名利,不近女色,一身正气;是金圣叹先生眼中的真圣人也!

四、鉴赏作者写作技巧,培植小说阅读兴趣

1.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

整篇课文,喝酒、上冈、打虎、下冈,情节一波三折。就打虎章节而言,虎攻松守、武松反攻、棒折急退、一鼓作气打死老虎,还是一波三折。第一课时梳理文章脉络的时候,借助板书,直观地显示全文情节的一波三折。第二课时,精读打虎段落的时候,推敲人虎相斗的九个小回合,再归总为三个大回合,细致体味打虎过程的一波三折。这样的课堂阅读指导,旨在领会作者对情节刻画的精妙,体味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

2.主次人物相得益彰

喝酒情节中,武松是主人公,店家为次。但是没有店家的几次三番劝,苦口婆心阻,怎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武松的豪爽和粗鲁呢?

3.人虎反衬凸显形象

打虎时,大虫“扑、掀、剪”,武松机智“闪、躲”——一闪在青石边,二闪在大虫背后,三躲在一边。大虫“气性先自没了一半”,武松则瞅准时机——“尽平生气力”攻。不料,武松“棒折”,大虫“咆哮”“性发起来”。武松“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这里的描写,看到了武松不仅能急攻,危急之时更能急退。这是怎样的一种身手敏捷啊!随后,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则“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鼓作气打死了大虫——顺势而为。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机智啊!打虎情节中,武松仍为主,老虎为次。如果没有老虎威猛的描述,怎能突显武松打虎时的机敏、勇敢呢?

4.前后对比尽显其详

先前的老虎是怎样的凶猛?武松是如何的闪躲?——避其锋芒,耗其锐气。之后的武松是如何反击?老虎是如何的毫无反击之力?直至“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这一个比喻,看似不经意,却将老虎的“不经一打”展现得淋漓尽致。真的是老虎“不经一打”吗?其实不是。所以,这个比喻,恰恰是间接体现武松的勇猛。

5.细节刻画燎原星光

榜文——文中三处提到榜文,都是细节描写。

——武松酒足离店之际,店家唤回武松要他看榜文。武松没看——因为他不信。——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你休说这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这处细节描写体现了武松的自信自负自傲。

——来到冈子下,见一大树,刮去了皮,一片白,上写两行字:“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武松看了,笑道:“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宿歇,我却怕什么!”——这处细节描写读出了武松还是不信。

——走上冈子……行到庙前见到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内容和店家说的一样”——看到县衙的印信,武松方知端的有虎。这才信了。

这三处关于“榜文”的细节描写,贯穿在武松人物形象的刻画中,让我们读到了一个粗鲁、倔强、爱面子的武松,更感受到了武松那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略和气魄。

文中其他的细节描写还有:

——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

——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它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

这两处细节描写,又让我们读到了一个粗中有细的武松。

五、以文为例拓展延伸,课内得法课外得益

编者在五下教材中安排了这个阅读单元,就是要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阅读古典名著的窗。

那么,我们就应该充分用好这个“例子”,以此单元为培养孩子阅读古典名著兴趣的出发点。由景阳冈打虎为点,延展到醉打蒋门神、斗杀西门庆……由深入人心的武松文学形象为点,延展到多种文艺形式的呈现,继而延展到《水浒传》的108将。由《水浒传》延展到古典四大名著,乃至更多古典著作。诸如,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四大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嫦娥奔月》《后羿射日》)、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庄子《外物》中的监河侯、徐复祚《一文钱》中的卢至、钱钟书《围城》中的李梅亭),等等。

古典白话文,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精华,引入小学语文教材的章节,更是经典中的经典。我们一定要以此为突破口,引领孩子们去徜徉中华文学的浩瀚海洋。

作者簡介: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秦馀小学校校长。

猜你喜欢
大虫景阳冈古典名著
《景阳冈》缩写
武松打虎
初中语文古典名著教学探讨
阅读古典名著在中心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论阅读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观笼中虎
词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