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桥梁式”写作课程的内涵、意义及实施路径

2021-09-30 10:36陈小琴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建构习作桥梁

陈小琴

一、“桥梁式”写作的内涵

“桥梁式”写作中的“桥梁”,具有过渡、联结,增加或拉升坡度,降低梯度间的距离感、跨越感和障碍感等重要功能和作用。“桥梁式”写作,具象化地指从小学低段“说话、写话”到中高年段“习作”为期六年写作教学的有坡度、有梯度的整体性设计,是对小学阶段习作教学进行的“序列化”“精准化”“活动化”的实践探索。

“桥梁式”写作课程,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以统编教材作文为依托,把六年的习作内容按写作类别梳理,“类聚”而教,全景式建构:目标整体化,教学单元化,教材重组化,内容立体化,设计情趣化。在教给学生写作知识的同时,更强调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的内在能力的生长,且同时实现思维力、审美力和创造力的生长。

二、小学“桥梁式”写作课程的建构意义

“桥梁式”写作课程的建构是基于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四个困境而作的探索。

1.基于起步作文教学年段脱节的困境。很多孩子在习作起步阶段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再加上师资安排脱节、教学内容跨度大、学生表达起点的差异性,造成了起步作文教学的难度。“桥梁式”写作通过六年的整体架构,按写人、叙事等不同类别,实现“一篇一目标、一篇一高度”的要求,弥补教学脱节的不足。

2.基于读写一体的部编教材资源再开发的困境。梳理教材发现同类习作的篇数很多:想象类11篇,写人类8篇,记事类15篇,写景类6篇,状物类4篇,应用文类10篇,交际性习作4篇。怎样将部编教材资源再开发,把每一篇习作教学教得精准,把多篇教学结合点落实到训练中,我們需要整体观照,细致思考。同类教材如何体现写作知识的“序列化”,在年段推进上达到技能的“精准化”,在教学实践中立足儿童体现“活动化”,值得研究思考。

3.基于小学六年习作教学效能难以保底的困境。我们往往发现小学毕业时,学了15篇记事的文章,以及阅读了几十篇记事类的课文,学生中依然有不会叙事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同类训练的重复,目标不清和落点不实。

4.基于学生写作学习历程中情感关怀缺失的困境。笔者调研发现,害怕作文的孩子占比超过70%,把写作变成最后一项作业的超过91%。我们很少关注学生写作学习历程中的情感需要,小学习作教学存在严重的情感关怀缺失问题。

“桥梁式”写作课程,“类聚”而教,实现循序渐进的分解训练,并让设计情趣化。这有助于降低起步习作的难度,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有助于促进教师对统编教材编排体系的研究认识,明晰方向;有助于降低难度,给学生多些情感关怀。

三、小学“桥梁式”写作课程的实施路径

赵梓如老师在《“大单元”视域下的习作教学》中的观点与笔者不谋而合。小学习作教学可以通过梳理教材纵向逻辑链、找寻单元内部结构网、追寻单元外部联结点来规划内容。

1.目标整体化。通过梳理教材纵向逻辑,发现小学统编教材的习作主要分想象、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应用文、交际性习作等七个类别。“类聚”而教,全景式建构,即指将小学习作教学进行六年整体化设计,任务群式推进,以类到篇。写人类的习作梳理如图1,其中总目标和分目标供大家参考。

适切的总目标,指向明确,让师生对于写人文章的训练点方向明确,有总体上的把握。而每一篇的小目标,又观照着每一篇的独特担当,让学生一篇一得,实现一类文章训练的梯度化、序列化、精准化。

2.教学单元化。习作教学从纵向梳理、制订目标后,回到了单元内的教学。这就要关注单元内各个部分与单元习作间的关系,从而进行大单元式的设计,分解到点,落实训练。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剃头大师》《肥皂泡》《童年的水墨画》和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教师在设计习作教学时,应该将一个单元内部的课文阅读、习作、小练笔等看作训练的一个整体,合理安排,渐进式地完成单元的习作目标,指向学生的习作素养。

3.教材重组化。有智慧的教师更应该尝试教材重组优化,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仍以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为例。笔者整合了单元内的教学内容《剃头大师》《我不能失信》《习作六: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用绘本故事《大卫,不可以》或是曹文轩的《我的儿子皮卡》以及“班级达人秀”专题性学习活动统领整个单元的教学思路。教材重组优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他们的阅读视野,让学习变得更有情趣和开放性。

4.设计情趣化。设计活动化、情境化、梯度化的教学流程,特别重要。可以选择适宜的学习焦点,再根据真实的写作情境确定学生可能遇见的写作困难点,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过程。

笔者以“班级达人秀”情境统领单元内容,秀一秀学生笔下的“达人”。同时引进课外资源,联结课文和例文为学生搭建表达支架,通过读、绘、聊、写等丰富的与生活相联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主动性。

“桥梁式”写作,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以统编教材作文为依托,为学生六年习作学习架起一座有方法和有温度的桥梁,在教给学生写作知识的同时,更推进了学生内在能力的生长。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小学‘桥梁式写作过程的建构与实施”(编号:C-c/2016/02/5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建构习作桥梁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建构游戏玩不够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用爱心架起希望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