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说中悟,作文有梯度

2021-09-30 23:08束锃龙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选材习作作文

束锃龙

体验式习作使得习作课堂充满生趣,既照顾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又能让学生充分表达。然而最终学生的习作,却往往使人扼腕。思考之下,感知到应将看、说、写三者结合联动,才能让学生言之有物,书之有趣。

一、观察是写作的门径

好的作文源于观察,作文是否真实具体取决于观察是否细致全面。那该如何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观察呢?

(一)观察应立体

观察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不是片面、单一的。生物学研究表明:人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绝大多数来自视觉和听觉,但仍有少部分需依靠其他感官去感知,为此,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能仅停留在视觉和听觉方面的训练,还需引导学生多感官去体会,全方位观察事物。我曾向孩子提问:你认为春天是什么样的?孩子们七嘴八舌,但始终绕不开花草等事物。于是乎,我让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一角,让他们再次感受。此时,有个学生调皮地喊道:“老师,春天有点冷!”我即时抓住这一瞬间,说:“现在是初春,天气微寒,看,这名同学就用感觉去品味春天,你们试试。”紧接着“春天有泥土的味道”“春天有青草味”“春天的阳光照在身上还有点暖和呢!”……正是多感观观察事物,让孩子的思维得到了解放,对于春天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观察可定格

在《老师不在场》习作教学中,讲到场面描写时,孩子们都是一言以蔽之,格式近乎“谁在做什么”,无法将点与面结合。然而当我将视频中的某一画面定格后,孩子们纷纷举手,对于人物的表情、动作等表述得更为详尽。画面定格会让孩子的观察更细致、更具体,甚至于在一瞬间引爆孩子们的想象。

(三)观察须放缓

同样是教学《老师不在场》,孩子们在讲解人物动作时,用词含糊不清,大部分用“做”“拿”“说”等词语形容人物动作。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让孩子通过人物动作把握人物特征呢?思考再三,我端过一张凳子,坐了下来,看着他们。孩子们一看也是疑惑万分,直到我问:“谁来讲讲刚刚老师做了什么?”顿时,同学们议论纷纷,有些同学更是直接嚷道:“老师,你就拿了个凳子!”“你看得很准,老师再做一遍,再找一名同学说一说。”于是,我这次将动作放慢,孩子见状,纷纷举手,将我如何“搬”、如何“轻放”都说了出来。更有同学体会到了,老师不想打扰他们讨论这一层次。观察若是放缓,会让你的视觉无限放大。

二、语言是习作的外壳

鲁迅先生曾对孩子识字学话这样表述:“小孩子往往喜欢听人谈天,更喜欢陪客,那大目的,固然在于一同吃点心,但也为了热闹,尤其是在研究别人的言语,看有什么对于自己有关系——能懂,该问,或可取的。”由此想到我们的课堂亦是如此,虽没有“点心”吃,但他人的语言引起自身的共鸣是常有的。说话既是自我表达,更是他人共鸣。

(一)说话有目的

在说话与习作的关系上,我较为倾向于先说后写,从口头作文逐步到书面作文。先说后写,就是让学生将心中所思所想先进行口头表达,再通过梳理整合开始书面创作。然而,口头的表达不是随便说说即可,而是要求教师要精选话题、模拟场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口述,判断表述是否达意、构思是否精巧,进而指导学生优化构思。从学生口头表述走向书面表达,正是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较为直接地感受到构思的缺陷。持之以恒的说话练习,能让学生的表达更有条理,更有逻辑,进而达到出口成章的境地,也能让学生的书面创作更加行云流水。

(二)说话有合作

在日常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长限制,学生口语表达的构思时间较短,口述又力求完整连贯,这对学生思维训练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先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组内成员都是较为熟悉的同学,这样轻松的氛围能让学生的表达更为开放,更为具体。而后的课堂交流展示中,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的语言更加凝实,思维更为活跃。

(三)说话有层次

在小组讨论过后,老师要注意一定的方法引导。如在教学《成长中的烦恼》一课时,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当堂提出:“请用一句话将你的煩恼表述出来。”这个问题抛出之后,学生积极举手,踊跃发言。诸如“妈妈老是拿我和别人比较”“父母间经常吵架”“学习上压力过大”……一系列话题纷纷被提出,更为可喜的是当一个个烦恼被发掘,班上总有些同学发出“嗯”“是啊”等声音。看着一个个话题引起孩子的共鸣,我趁机提出“能否将烦恼具体地说一说”,就这样慢慢地从一句话到一件事再到心里的想法,逐步深入,让他们的感知放大。

三、写作是习作的归宿

观察在于积累,说话指向思维,而最终的归宿却依然应落于写作。要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就要创设爱写乐写的氛围,让孩子们乐于去表达,训练他们用文字表达的能力。

(一)明确习作要求

写作文前要求每个学生认真审题,明确“写什么”,然后指导“怎么写”。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的每一次指导都是为了让学生逐步掌握习作要领。在教学中,每次遇到教材中的习作,我都会让孩子先自己阅读材料,用笔圈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最后加以整合。让孩子自己去审视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二)选材贴近生活

写作三分在技巧,七分靠选材,作文立意要靠选材来支撑,作文中心要以选材来凸显。因此,习作课堂上,我将“生活化”常挂嘴边,让学生把视野投向生活,还专门为学生总结了选材的“三字真言”——“真”“小”“新”。“真”是生活的本原反映,是作文选材的第一要素,也只有“真”才能叩击读者心灵。我们在选材时要从实际出发,写真人真事,绝不可脱离生活漫谈,道听途说编造。“小”,切口越小,着眼越细,越能写深写透,越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在教学儿童诗创作时,当我提及“母爱”这一话题,有个同学另辟蹊径以“妈妈的衣角”为引,将母爱的细腻展露无遗。小材料折射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魅力。“新”就是新颖,在立足生活的前提下,选材时尽量避免老套的事例,哪怕是与别人相同的经历也要追求角度的不同。

(三)训练扎根课堂

习作课堂与平时的课堂训练是分不开的,学生各种习作技巧的习得应更多地注重平时的训练。事情表达顺序上,《卢沟桥烽火》是以时间顺序讲述事件,《钱学森》是倒叙的手法,《半截蜡烛》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人物的刻画上,《詹天佑》中是以具体事例刻画人物形象,《天游峰的扫路人》中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征……只要我们潜心课堂,扎根平时,我相信孩子的习作技巧定能有所提高。

总之,“看——说——写”的习作训练模式,是层层推进有梯度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循序渐进地认知事物、表达情感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活跃巩固习作课堂的有效途径。我相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习作课堂,尤其是体验式习作课堂定会更加灵动,更加多彩。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埤城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选材习作作文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