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

2021-09-30 21:29徐留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丹阳教材语言

徐留军

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吕叔湘先生是我们丹阳人民的骄傲。先生不仅在语言研究领域学贯中西,著作等身,而且长期关注语文教学,是一位备受尊敬的语文教育家。先生对中小学语文教育鞭辟入里的研究、独具慧眼的见解、“立定脚跟”的实践更是对母校近百年的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个故事,一种精神

吕叔湘先生于1915年考入坐落在县城白云街中段的丹阳县高等小学,这是该县最早的一所高等小学。先生曾经特地从北京来到母校访问。在学校的那棵枇杷树下,先生动情地回忆,当年学校的老师在给他批阅作文时,不仅仅改错别字,连标点符号都要改。正是老师们那种严谨的教风深深地感染了他,不但让他走上了研究祖国语言文字的道路,也为他的事业和人生注入了永不枯竭的清泉。

而今,严谨治学,执着追求,亦已成为先生母校——丹阳市实验小学的一种文化,一种传统,一种渗入到每位实小人血液中的价值引领、精神追求和行动指南!因着语文的缘故,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对语文教育的执着情怀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实小语文教育人。

就拿早一代的实小语文特级教师毛焕照来说吧。记得在胡桥工作时,我就有缘与毛老师打过交道。那时,毛老师已经离开实小,在丹阳教育局工作。那次他奔赴各个学校组织老师撰写有关课堂模式的研究文章,我也有幸参与其中。记得当时我写的是《古诗五步教学模式》,毛老师不厌其烦地从理论到实践到模式的撰写格式都给予了细致指导。后来,进了实小,使我有更多的机会聆听毛老师的教诲。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参加“新秀杯”赛课活动,毛老师作为这次活动智囊团的核心成员,全程参与,从分析教材到教法选择到课堂表现都给予了指点。最后的决赛,毛老师竟然对一篇教材一下子拿出几套教学方案供我选择,并且再三强调,让我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意见。经过这次赛课,毛老师对语文教育的理解、丰富的教育经验,还有对教育的那份热情都足以让我这个晚辈消受一辈子。因为对语文教育的执着,毛老师退休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仍然活跃在丹阳的小学里,活跃在小学语文的研究中,发挥着余热。

毛老师只是丹阳实小语文教师团队的一个缩影。滴水见世界。先生的精神后来成就了一位世界级的语言大家,成全了毛老师,滋养了大批的实小教师。穿越历史的尘埃,审视当下的浮躁社会,先生的这种“严谨治学,执着追求”的精神越发显得可贵,它应当成为所有语文人都拥有的一份精神情怀!

一声惊雷,一路课改

十年动乱,中国百废待兴。作为语文界泰斗型人物的吕叔湘先生更是对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状况痛心疾首。先生在197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的文章。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问题是大家普遍认同的,语文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的问题,在当时先生凭借只有改革家才有的敏锐提了出来,被语文界誉为新时期教学改革的“一声惊雷”。

这“一声惊雷”掀起的是语文课程的全面改革!可以说,在语文教育的探索上,先生生命不息,永不止步。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作为先生之母校——丹阳实小能够循着先生的改革探索之足迹,在语文教改之路上,执着前行。

1952年,《小学暂行规程(草案)》颁布,规定儿童以七足岁为入学标准,学校开始学习运用凯洛夫《教育学》中有关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该校是第一个实施苏联新教学法的学校,研究了许多课题,上了不少观摩课。如低年级老师杨启珍的集中识字《月儿弯弯》试验课;中年级孙素仙老师的“口头作文”试验课;高年级王兆兆老师上的语文综合教学试验课。一时间,县内外兄弟学校前来参观学习的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1960年,学校学习和贯彻省教育厅长吴天石常州会议的讲话,低年级推行北关黑山小学集中识字的经验,经验收巩固率均在99%以上。中、高年级语文着重探究“文道结合,以文载道”和“重视读书,落实双基”两大课题。作文教学自创“一题多练,反复批改”模式,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总结出了校本化的语文教学新路。

1981年,学校举行“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实践,开展第二个实验班“提前写作试验”。

1982年,学校推行“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实践。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百花齐放、效果第一”课改思想引领下,语文教学上创出了“以读为主,讲练结合”“茶馆式教学法”“读读,讲讲,议议,练练”“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流派。

……一直到今天丹阳实小的开放语文。

可以说,先生的“一声惊雷”惊醒了中国的语文人,也在母校反复回响,并结出硕果!

一副对联,一场实践

清代文学评论家王永彬,在教学中,先令学生修身,次教其治学,不以科举应试为唯一目的,并能身先士卒,修养己身而后教。在其所著《围炉夜话》中指出:看书须放开眼孔,做人要立定脚跟。后来,吕叔湘先生做了词序的变化,改为“立定脚跟处世,放开眼孔读书”。当开放的视野聚集于语文教育这个根本上时,先生的见解更是显得高瞻远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生深感语言规范在人生成长和社会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1950年《人民日报》上发表《读报札记》,对报刊语言的误用现象进行示例评改,很有影响。此后更是连载了《语法修辞讲话》,为当时的编辑和语文教师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资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先生在《进步青年》《语文学习》《语文教学》《新闻战线》《光明日报》《中国语文》等众多有影响力的报纸杂志接连刊发了一系列有关语文知识和教学,特别是语言教学的文章。其中的很多见解,至今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比如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多做口頭作文的练习很有好处;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是模仿到变化到创造;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推广普通话,一定要抓小学……

从先生的对联到先生一路走来对语文高屋建瓴的见地,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当代中小学语文教育,丹阳实小也从先生的思想中不断地汲取营养进行语文教学实践。先生的对联不断地在启迪我们:语文教育既要立定脚跟,基于儿童,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立足语文学科本身,又要“放开眼孔”,立足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走出教材,跨出教室,走向生活,建立大语文观,实施“开放语文”。

丹阳实小的语文教育正走在“开放语文”的教育之路上,先后开发了《趣味识字》《经典诵读》《生活习作》等校本教材,让语文链接多彩的生活,让教材演绎丰厚的语文,让孩子拥有自己的语文,让教师生成鲜活的语文。语文教学遵循“开放课堂,自读自悟”的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的整体素养,在阅读、写作等多个方面作了有益探索,与学生共同寻找自主学习语文的途径和方法,逐步形成了大语文的教育框架:教材阅读,追求轻盈的汲取;课外阅读,追求智慧的积淀;学生习作,追求真诚灵动的表达;古文学习,追求文化的寻根。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丹阳教材语言
Fabrication of High-Efficiency Polyvinyl Alcohol Nanofiber Membranes for Air Filtration Based on Principle of Stable Electrospinning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李丹阳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Research on stateful public key based secure data aggregation mode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①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