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学习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

2021-09-30 15:30朱映晖许燕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批判性解决问题环节

朱映晖 许燕

如何在小学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中落实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在学校开展的“模拟批判性、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教学实践,向教育同行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做法。

一、设计有利于批判性思考的过程,保证思考的科学性与批判性

理查德·保罗在《批判性思维:思维、写作、沟通、应变、解决问题的根本技巧》中谈到,当我们批判性地思考问题时,会确定问题,检视事实,分析假设,酌情其他因素并最终确定支持或反对一项观点的理由……你必须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这就是我们检查自己所获信息并在这种检查的基础之上进行批判和决策的过程。

基于像科学家一样符合批判性思考过程特点的认识,我们摸索出一套模拟批判性、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的教学流程。该教学流程用一以贯之的真实任务情境为载体,兼顾学生批判性思考过程的习得、合作学习能力的锻炼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具体讲,这一教学流程有五个步骤:①独立问题重述,即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独立讲述问题情境,并找到情境中隐含的“问题”。②集体问题重述,即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分享和比较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归类、延伸和拓展,厘清核心问题。③分析问题,即教师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观察、体验该问题在某些思维要素(如目的、数据、推理、前提、概念、角度、后果)上的具体情况,或引导学生围绕情境抽丝剥茧,有条理地分析问题——不仅分析现象,更深究现象背后的原因。④解决问题,即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活动前要鼓励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统筹兼顾解决问题方法的实用性和创新性。⑤评价,即教师或者对该问题有较多研究的学生参照批判性思维标准,如清晰、正确、准确、相关、深度、广度、逻辑、公正等,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

这一基于澄清问题、分析问题基础上的解决问题活动,实质上是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秉持客观谨慎的态度、挑战他人观点的意愿或将自己深信不疑的信念置于仔细检视之下的精神。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的《学会沟通》,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明白沟通是解决班级事务的秘诀,尤其是面对由班级荣誉引起的纠纷时,良性沟通极其重要。日常教学时,教师为达成这个学习目标,常常采用辨析判断式教学——给几个指向性明显的实例,请学生判断实例中的行为是不是沟通。无一例外,学生都知道何为标准答案,但后续的班级生活中,学生照样不会沟通。

如果使用模拟批判性、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的教学流程,这节课可以这样教学:教师联系学校、班级实情创设包含问题的情境,经过个体转述和集体转述环节,学生对学习、生活中的吵闹和生气现象进行描述与分类,进入分析问题环节。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情境片段:五、六年级入场服装得分比重加大,同学们争执不休。教师抛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争执不休?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分析:因为入场服装得分比重加大这一问题背后隐藏的真实原因是同学们希望自己班级的服装得高分,为班级争得荣誉。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质疑:争论能得到高分吗?学生在逐步地分析与质疑中,找到了导致问题的核心因素:班级服装得分高才能避免争执不休的现象,才能真正争得班级荣誉。接下来,水到渠成地进入围绕“班级服装如何才能得分高?”这一核心问题,进入解决问题环节——小组合作制订让班级服装得高分的方案。方案要求清晰地表达出具体的办法与建议,附上与建议相关的依据,并推选出小组发言人进行班级交流。

模型教学中,分析问题环节,教师采用靶心提问法,引导学生围绕情境抽丝剥茧,一步步厘清核心问题,让学生逐步明白,遇到事情需要理性思考,逐步了解事情的真实面目,仅有争吵、热情是不行的。问题解决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让学生明白,可行的办法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沟通才是有效办法产生的前提。同时,这两个学习环节就是一个沟通的实践环节,学生能从中体验到良性沟通的好处。

二、设置有利于批判性思考的标准,保证思考的条理性与系统性

对思想和行为的质疑和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完成的。这些标准包括清晰性、正确性、精确性、一致性、相干性、逻辑性、深度、广度和公正等。

在使用模拟批判性、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的教学流程中,我们常采用“任务+要求+标准”的方式让学生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这里的“任务”指向各种有利于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发展的融合学科活动,即跨学科、综合性、探究性、创新性、实践性、体验性为一体的活动;“要求”是融合性课程体现跨学科、综合性元素的最好环节,也是真实情境下最能体现问题复杂性的地方;“标准”是结合具体任务情境,给出的检验批判性思维清晰性、正确性、精确性等特质的对话基石。

三年级“校园安全标志”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校园安全标志”,以前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内容中(上下楼梯请靠右行;请勿在走廊疯跑;地面湿滑,请注意)选取一个,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设计,完成后把作品放在投影仪下展示,其他学生观看后评价。结果,学生的评价内容很单一,评价语言也不丰富,他们只关注作品本身的图案是否美观、作品的大小是否合适,而忽略了作品的含义、特征、识别度、放置地点等能体现创作者思维的重要内容,属于浅层次的思考。再加上时间不够,评价环节往往一带而过,实效性不强。

运用“任务+要求+标准”的方式,教师在学生进行任务设计前,会先让学生思考“校园安全标志的设计应达到哪些标准”。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一般会制定出三条评价标准:易识别、实用性强和富有童趣。这样的标准,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知道什么样的设计才是符合标准的,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并设计。经过这样的引导后,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的作品内容更丰富了,设计更有创意了,样式种类更多了,也更富有童趣了。例如,一名学生的作品是先画一个手掌,然后在掌心处写一个“停”字,并涂成红色,含义是在走廊内禁止疯跑,看到这个标志就要停下来。最后进行评价时,评价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图案是否美观,而更多地关注作品的设计是否符合标准,是否有创意、是否说明了标志应该在校园内摆放的位置以及内容是否正确。

设置有利于批判性思考的标准促进了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实现了学生从线性思维向复合思维的转变,真正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落到了实处。

三、培育有利于批判性思考的技能,保证思考的高质量与可持续

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直接目标是培育好的批判性思维者,即能够整合批判性思维的各种技能,并具有在其他学科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有效运用这些工具的自信心、自觉性及具备良好判断力的人。

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依托具体的任务情境,培育学生批判性思考的技能,让学生通过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和自我校准的活动,在批判性、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循环往复、持续迭代。

在五年級《童乐市场摊位招牌设计制作》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适时提出如下问题:①招牌制作过程中,小组的设计做了哪些改变和调整?②小组是怎么进行招牌外观美化的?③想象一下,活动当天,你们的招牌吸引人吗?为什么?④可以对你们小组的招牌做出哪些调整和优化?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一系列驱动性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和自我校准等思维技能的训练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首先会运用思维与材料和设计图互动,形成完成作品所需的知识网络和技能准备;然后,他们会将知识和能力运用于任务的解决过程中,通过自主或合作探究形成富有内涵和创意的作品。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以实践创新为核心的小学融合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8JA096]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批判性解决问题环节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