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话语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1-10-04 08:12葛元涛
公关世界 2021年18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教育思想观念

葛元涛

摘要:意识形态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不同意识形态会影响不同群体的行动方向。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领地,肩负着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使命,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在网络话语环境中,梳理网络技术的形成特性,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提升意识形态教育质量与水平。本文分析网络话语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话语环境 意识形态教育 思想观念

引言

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傳统教育环境中意识形态教育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问题。而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为意识形态教育创新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高校作为实施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场所,如不积极寻找突破意识形态教育效果的路径,不仅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还会限制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为此,本文在分析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为高校在网络话语环境中应用网络应对挑战提供多角度的路径选择。

一、网络话语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弱化意识形态在大学生思想的主导地位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网络技术自身所具备的时效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加快了网络信息在校园中的传播速度,弱化了意识形态在大学生思想中的主导地位。一方面,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使用者只需要登录账号就能在网络环境中发表自身看法与观点。另一方面,高校学生作为网络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的群体,能够在网络中随意阅读和下载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与传统单一传授教育模式不同,高校学生在网络中所接受到的思想和意识形态,没有经过教育工作者的筛选,而是只依靠学生群体自身的主观意识进行信息甄别。学生处在复杂的网络话语环境中,容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外未曾接触过的意识形态产生新鲜感,对资本主义国家自由开放的假象所迷惑,产生怀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心理,冲击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二)网络舆论弱化传统课堂的可信度

网络技术应用的自由和管理的松懈,使网络中所传递的信息良莠不齐,许多错误思想和观点在网络中宣扬,自由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泛滥,使网络整体话语环境日趋复杂。在网络技术兴起之前,大学生群体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较少,只有传统媒体和教师两种途径,这两种途径所传播的信息资源都是经过反复筛选之后才进行发布与传授,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观念。而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各类通讯工具出现在学生生活中,学生可通过移动互联设备随时随地获取第一手资讯,因而在提升学生对热点事件的关注程度的同时,也弱化了传统课堂的功能与可信度。在这种网络环境下,传统课堂的单一灌输式的传播方法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出现学生更加相信网络舆论而不相信教师的情况,甚至出现学生反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心理,从而加大了高校意识形态的教育难度,更阻碍了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的认同。

(三)增加意识形态教育的困难

由于高校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深刻,在网络话语环境中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者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高校教育工作者对社会中出现的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较低,不能跟随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革新而进行自身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完善,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群体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从而限制意识形态教育在全新教育环境中的创新与发展。第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教育水平与综合素养的发展情况不均衡,教师之间的能力和水平存在差异性,缺少部分思想先进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的优秀教师,无法在教育工作者群体中发挥带头作用,致使高校整体教育团队的素质和能力较低。第三,高校领导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建设力度不足,忽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自身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不能根据时代变化而加快教师培养步伐,导致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停滞不前。以上三方面问题如不能引起高校领导的重视,且不能在短时间内进行解决,就会影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效率与质量,阻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发展。

二、网络话语环境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

(一)创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方法

网络技术的应用冲击着传统课堂的主导地位,为更好地完成意识形态教育目标,需要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进行教育理念和方法创新,化挑战为发展机遇,促进自身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首先,需要教师认识到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唯一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选择的能动性。为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位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化,与学生共同学习与进步,为学生认知自己和发现自己提供机会与空间。其次,教师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抽象知识与我国建设成果相结合,帮助学生在时政热点分析过程中,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的理解,确保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紧紧贴合我国发展方向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最后,教师要摆脱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拓展网络教育阵地,整合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思想教育线上平台。在网络环境中,为实现知识与信息的快速传播,教师可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建立微博账号、QQ群、网络社区等教学平台,并在平台上发布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关的内容,还可引导学生针对时政热点和事件进行讨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意识形态。另外,教师还可在网络中关注学生社交账号,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变化和动态,在学生出现思想问题时,能及时进行纠正与疏导,保障学生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的正确性。

(二)巩固高校意识形态中的话语权

在网络话语环境中,高校要认识到校园作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校不能将意识形态教育局限在课堂之内,还应将校园文化和网站的建设纳入到意识形态教育途径中,不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完成意识形态的认同。对此,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价值观教育经验,重视校园环境的营造。比如美国学校、公园、城市、河流、公共场所等都会应用杰出人物命名,包含耶鲁大学、林肯公园、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等,用人物命名的场所可有效发挥名人效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思想与价值观。因此,在我国高校校园环境建设中,可利用大学教室、寝室、宣传栏等场所等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宣传,不断强化意识形态教育效果,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除此之外,高校要加强对意识形态教师的培训,增强教育工作者的能力与责任意识。高校可聘请有关专家进入校园开展交流会,传授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并解决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使意识形态教育更具吸引力。高校还要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使教师能清楚认识到自身的教育责任,从而投入更多时间在教学研究方面,实现意识形态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同步提高。

(三)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监督和管理能力

高校对意识形态教育的监督与管理,是强化意识形态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为学生营造更加安全学习环境的主要措施。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监督和管理能力,能够为学生扫除掉网络环境中不良的信息,为学生思想观念的正确树立与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一方面,高校要建立网络规范化使用的制度,网络的虚拟性使网络信息发布与传播过于随意,造谣和发布不良信息的成本较低。大学生作为网络中最为活跃的群体,如不进行网络监管,社会中不良信息或诋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言论就会在学生群体中传播,影响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正确树立。因此,高校要建立实名制注册的制度,将学生信息作为登录网络平台的凭证,降低不良信息对网络平台的冲击,确保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平台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大网络安全和防御技术的开发力度,通过防御系统来控制和过滤不良信息,将敌对思想清除在网络环境之外,给学生以更加干净和安全的网络空间。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要跟随时代发展步伐进行改革创新,解决在网络话语环境中所存在的教育问题。只有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使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在网络环境中实现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琼.网络环境对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7(21):222-223.

[2]罗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网络话语体系创新初探[J].高教学刊,2016(23):85-86.

[3]农毅.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网络话语体系创新探究[J].学术论坛,2016,39(05):168-171.

[4]罗开田.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教育[J].福建电脑,2015,31(04):49-50.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教育思想观念
中国现代独幕剧的30年(1919年-1949年)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干部应强化的三个观念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探究
关于伦理之理的理性思考
强化工会管理力度,促进单位健康发展
高中生意识形态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