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的有效情境

2021-10-04 14:36甄春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5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甄春燕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知识来自生活,与社会背景紧紧相连。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从而亲身经历去解决数学中的问题,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有效教学

中圖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5-0030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情境,是学生高质量学习的有力保证。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要尽力创设师生平等、生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1]。努力给学生创造适合交流、合作的学习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主动自觉地探究新知。那么,怎样更有效地设置教学情境呢?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下。

一、课前,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产生足够的兴趣,才能激发内驱力,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置入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诱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1.猜谜语导入。猜谜语是小学生喜欢的游戏,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其推理及想象力。如学习《钟表》时,笔者这样导入:兄弟三人齐上路,有快有慢不停步,走了三百六十日,没有走出玻璃铺。(请你打一生活物品)。再如,学习《千克》时,出示:一千零十个兄弟,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充满兴奋和好奇,带着浓厚的学习意愿进入新知的探索中。

2.体验式导入。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设计体验式的导入效果也很理想。如,在学习《估算》时,学生对长度概念的理解还不到位。一上课,笔者提问:谁能不用直尺的情况下估算出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请小组讨论出方案并实施。同学们利用学过的“1米的体验”,很快想到办法开始实行:有的小组通过两个同学结伴完成。一个同学张开双臂是1米,两个同学轮流接替4次,长约8米,宽约6米;有的小组用走路的步数来计算,两步大约是1米。各小组的成员分工明确,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3.用游戏导入。导入新课时,笔者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在学习《位置左右》一课时,笔者这样设计,让学生做快速指鼻子、眼睛、嘴巴的游戏。简单的游戏之后,让学生初步感知“左、右”的位置,也能体会到数学源自生活。再如,学习解《方程》时,设计游戏:猜猜你心中的数?教师:请你想好一个数,经过加、减、乘、除等运算,我就能很快说出你心中的数。生:一个数加4,乘5,再减6等于19。教师:你想的数是1……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新知的学习。

二、课中,创设操作情境,激励学生探究

学习最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勤动脑、多思考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学习新知识时,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准备学具,创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2]。在学习“圆面积公式”时,笔者没有按照书本上知识呈现的顺序,而是重点让学生借助先前学习过的知识,重点关注“公式推导”的过程。让学生借助不同数量的“三角形”学具,在小组间进行尝试拼接平行四边形。学生发现:剪的三角形越多,拼出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提出问题: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在操作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思考知道:长方形的宽即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学生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多次剪拼,初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再通过圆与长方形的关系发现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这种动手操作探究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课后,创造实践情境,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生数学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机械记忆。随着课程的发展,越来越注重“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就是告诉教师要把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在实际的生活运用中,把理论知识给予检验和深化,这才是真正地学会知识,真正地掌握知识,既能检测学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讲授完新知后,笔者经常创设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如,在学完“分米的认识”后,创设“1分米家园活动”,学生从生活中找到“1分米”的实例。有1分米的板擦、1分米的粉笔头、1分米的铁钉、1分米的绳子等等。通过这个活动,加深了学生对“1分米有多长”的认识,深化了分米的概念。又如学完“植树问题”的知识后,让学生搜集出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学生纷纷归纳出:爬楼梯问题(两端都种):小明和妈妈从1楼爬楼梯,妈妈爬到9楼时,小明爬到5楼。照这样计算,妈妈爬到25楼,小明到几楼?钟表类问题: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几秒敲完?锯木头问题(两端都不种):一根木头12米,要把它平均锯成5段,每锯一段用5分钟,锯完一共用几分钟?彩旗问题:教室到厕所路长100米,每隔5米插一面彩旗,头尾都插,一共有多少面?通过活动,学生可以灵活地理解“植树问题”,并且对植树问题的情况进一步加深理解。

总而言之,有效的情境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载体,让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发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营造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珊珊.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学周刊,2011(8).

[2]吴桂芳.让“和谐”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理论),2008(3).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会宁镇中心学校054007)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