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江西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调查数据实证

2021-10-06 08:53葛栋栋余松刘滨
江西农业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一村回归系数参与者

葛栋栋,余松,刘滨,2

(1.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农业大学“三农”问题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5)

1 引言与文献综述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劳动力资源正从农业领域到非农业领域快速转移。随着进城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导致人们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留守儿童以及未来谁来种地等问题感到担忧[1]。数据显示,2016年,近60%的农村劳动力不愿意成为职业农民[2]。而培育一批具备一定职业能力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途径[3],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当前“三农”工作队伍的中坚力量,对其职业培训满意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此背景下,“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简称“一村一大”)应运而生。江西省在2012年开始实施“一村一大”,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乡村振兴战略储备力量和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主力军。

农民职业培训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关于培训内容的研究

培训内容包括职业培训内容、职业培训体系、职业培训模式、政策保障等方面。学者们也开始关注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训满意度。杜凤君从个体特征、认知特征、培训特征角度分析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满意度的影响[4];徐倩从政策层面、培训机构层面、农民层面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盲点”并提出改进意见[5];倪雄飞认为农民的年龄、学历、培训形式、组织服务以及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因素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满意度有着显著性的影响力[6];何建华认为职业培训是提高农民工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的最主要途径,并且从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加强培训教材建设、完善培训评估体系四个方面对农民职业培训教育系统进行完善,采用李克特五点式设计,对农民参与培训满意度进行研究[7]。

1.2 在教育方式方面

有学者认为要增加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并且加强管理会提高培训的满意度[8]。农户参与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在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被提到[9]。琚向红认为教育培训具有倾向性,当教育培训对人有直接作用时,最终的满意度较高[10];姜明伦采取Box-Cox变换方法构建现代计量模型,具体包括总体回归模型和分类回归模型,从培训机构的角度研究了影响农民培训效果的因素[11];蒲晓琴认为培训次数对满意度的影响较大,参加培训后对知识吸收技能的运用具有一定滞后性,参与者并没有感觉到知识的提高,教育培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积累的过程[12]。

1.3 在参与者方面

有学者认为参与者的动机、偏好和意愿以及培训后的就业转移对培训结果会产生较大影响[13]。蒋寿建研究发现有过村干部经历的参与者整体素质较高,对培训问题能做出理性选择,但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尚需提升[14];于敏认为由专家进行培训对提高培训满意度有显著影响[15]。

1.4 在培训绩效方面

徐金海从培训的实施绩效角度出发,认为培训时间过短会限制农民收获知识并且认为培训在提升农民的经营能力和提高收入水平方面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16];李彤发现当前中国农民培训需求在内容、方式、费用等方面亟待改革,存在宣传工作不到位,没有满足培训需求的问题[17];也有学者从国内外文献综述视角,梳理了国外职业培训绩效评估体系,并且构建了一个兼容多种模型划分方式的总体分类框架, 用来总结中国职业农民培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关于农民培训绩效的内涵尚未达成共识,在其他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的绩效评估体系并没有在职业农民培训中得到广泛并且有效的应用[18]。

在实施“一村一大”的过程中,离不开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和教育,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对社会影响的作用是巨大的。而在培训教育的过程中,参与者满意度的主观心理感受要参照外界一定的媒介,通过个体的感知才能会做出相应评价。

从现有文献来看,这些研究奠定了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本文在江西省“一村一大”调查数据实证中收集有效数据,采用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参与江西省“一村一大”集中培训满意度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参与江西“一村一大”教育培训满意度影响因素,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地提出政策启示,为以后的集中培训提高满意度献言献策。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课题组在2017年11月-2018年2月间对在江西农业大学参加江西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训的农民学员的问卷调查数据。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401份,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481份,回收率为61.7%。因研究关注个体特征、培训特征、技能特征、个体行为对新型职业农民总体培训满意度的影响,所以在回收有效问卷的基础上删除了核心变量缺失的63份,得到最终问卷1418份。

2.2 变量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满意”意味着意愿满足,是一种主观意愿上的感觉态度。在教育领域,学习者是消费者,教的内容是产品。从本质讲,学习者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消费的过程。因此,学习者对教育的看法可以用满意度衡量。

解释变量。本文以参加“一村一大”培训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将参加“一村一大”培训的总满意度作为因变量。将对总体培训的满意程度分别设置成“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维度。赋值分别为“5”“4”“3”“2”“1”。

被解释变量。根据上述理论假设现有的学术研究成果,结合调查问卷设定情况,设定自变量,具体包括个体特征、培训特征、技能特征以及个人行为。个体特征包括参与者的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当过村干部三个变量;培训特征包括参加“一村一大”学习类型、所学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满意度、授课内容实用性满意度四个变量;技能特征包括参加后自身生产技能是否发生变化、参加后自身管理技能是否发生变化两个方面;个体行为包括是否推荐亲友参加、是否愿意增加学习时间、如需自己付费是否愿意参加三个方面。

表1给出了数据性统计结果,总体上可以看出样本显示:参加培训人数中男性多于女性,大部分人有担任村干部的经验并且学习农业经济类专业人数偏多,教育水平处于中上等水平;其中培训的总满意度为有97.2%的人处于满意及满意以上的程度,总体上还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在个体特征方面:男性比例为72.9%,远远超过女性的27.1%;有27.8%的参与者具有普通高中学历,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为52.8%,参与者中没有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人员,说明样本中总体参与者文化程度较高;超过半数的参与者担任过村干部,占比为73.9%。培训特征方面:有46.1%的参与人员选择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且参与者对授课适用性满意度,满意及满意以上占比为89.5%,不满意与非常不满意占比较小,仅为1.4%。在对老师专业能力满意度中,非常满意和满意程度分别占比为42%和27.1%,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占比仅为0.5%。在技能特征方面:41.5%的参与者认为自己的生产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仅有12.4%的参与者认为自己的生产技能没有变化;45.2%的参与者认为自己的管理技能有了较大提升,仅有7.2%的参与者认为自身管理技能没有变化。在个体行为方面:有87.6%的参与者愿意推荐亲戚来参加课程学习,49.5%的参与者希望增加课程学习时间,78.2%的参与者愿意自费参加学习。从描述性统计来看,现实情况与数据呈现的结果是较为符合的,但是为探究影响集中培训满意度的因素,仍需进一步构建多项有序回归模型。

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

2.3 模型方法

Logistic回归分析是非线性的回归,方程的参数可以产生比值比,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并进行定量判断。可以预测某个人在特定条件下处于特定状态的概率,它还可以用于分析不同组合条件下的单个状态。常用于数据挖掘,疾病自动诊断,经济预测等领域。它可以预测某个人在特定条件下处于特定状态的概率,它还可以用于分析不同组合条件下的单个状态。在变量设置中,以学员对本次培训的总体满意度评价作为集中培训满意度的测量指标,称为解释变量。问卷中影响满意度的其他因素称为解释变量。当被解释变量是一个多分类有序变量时,首先假设变量存在S个水平:1,2,…,S,其中S>2,且数据自变量X有t个向量,即X=(X1,X2,…,Xt)。采用水平的概率假定在变量因素X1,X2,…,Xs条件下,事件(Y≤j)发生的条件概率为:

在公式(1)中,j=1,2,...,S,∑Pj=1,αj为截距,β1,β2,...,βt为回归系数,估计系数方法为极大似然法。

基于前文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及变量描述,对参与者培训总满意度的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种情况。且因变量为三个以上分类变量,探讨多个因变量(y)和自变量(x)之前的关系,故采用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具体表达式如下:

在公式(2)中X是解释变量,〖logistic〗s是被解释变量Y,β为回归系数。

3 实证结果分析

在开展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之前,需对数据进行平行线检验,来检查被解释变量的平行性是否一致。分析结果可见表2,可知p=0<0.05,证明该模型具有意义,可进行下一步操作。运用spss.22统计分析软件样本数据进行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可见表3。

表2 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平行线检验

表3 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3.1 平行线检验

3.2 回归结果分析

由表3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可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的总体满意度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最终结果的感知与评价,具体而言:

3.2.1 个体特征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总体满意度的影响

在个体特征方面,性别、是否当过村干部变量是影响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训总体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参与者性别回归系数为0.188,在1%水平上呈现出显著性,且方向为正,可能原因是,在传统性别观念下男性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的责任不同,男性所承担家庭中的经济压力往往要高于女性,并且在行业领域中,技术性的工作大多由男性完成,因而男性的参与满意度往往高于女性,性别方面呈现出显著性,这一观点也验证了卿石松[19]的观点;参与者是否当过村干部回归系数为0.500,在1%的水平上呈现出显著性,且方向为正,可能的原因是,有村干部经验的参与者,会更加了解农村的情况,能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用来解决农村治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所以参与者是否当过村干部方面具有显著性,这一结果也验证了郭斌[20]的观点;参与者受教育程度回归系数为0.021,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可能原因是,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训过程中,对学习知识的渴望程度是接近的,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可能因为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而不同,这同关会娟的研究结论一致[21]。另一方面在培训中的学习意愿是相同的,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并不能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培训的学习意愿,因此受教育程度对参与培训总体满意度的结果不显著。

3.2.2 培训特征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总体满意度的影响

在培训特征方面,教师专业能力满意度、授课内容实用性满意度变量是影响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训总体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其中教师专业能力满意度回归系数为2.252,在1%的水平上呈现出显著性,且方向为正,可能原因是,教师专业能力越高,越可以将授课内容与知识更好地传达给参与培训的学员,并且提高课堂以及学员的学习效率,更好地让参与者学有所用,也侧面证明了学员在参与过程中注重教师的能力和教学素养以及知识储备,教师专业能力满意度方面呈显著性;授课内容实用性满意度回归系数为1.353,在1%水平上呈现出显著性,且方向为正,可能的原因是,学员在参与培训过程中更加注重授课内容的质量以及实用性,希望学习一些实用性的技能用来提高自身的职业水平,也希望学习实用性的技能来提高生产效率,将所学的知识变现,以上两个变量呈现出显著性都证实了贾海祎的观点;参加“一村一大”学习类型、所学专业的两个变量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其中参加“一村一大”学习类型回归系数为0.169,没有呈现出显著性的原因可能是,专升本班与普通专科班,高级专科班的教授内容差异并不是很大,参与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参加哪种学习类型,学习类型层次之间的划分并不是很明显,因此参加一村一大学习类型对培训总体满意度的结果不显著;学习专业回归系数为为0.052,没有呈现出显著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专业之间的差异性,导致每个专业的学习人数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专业的选择往往是根据参与者自身从事的领域以及需要学习的技能自愿选择的,所以不同的专业之间对最终培训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这同洪祥生的观点一致[22]。

3.2.3 技能特征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总体满意度的影响

在技能特征方面,参加后自身管理技能是否发生变化变量是影响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训总体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参加后自身管理技能是否发生变化的回归系数为0.350,在5%的水平上呈现出显著状态,且方向为正,可能原因是,学员注重管理技能方面的提升,甚至相当数量的有村干部经历的学员参加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管理技能,因此参加后自身管理技能是否发生变化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总体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参加后自身生产技能是否发生变化变量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其中回归系数为0.110,没有呈现出显著性的原因可能是,参与者对生产技能提升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及其他方面,有可能因为参与者有部分为村干部,比较重视管理技能的提升而忽略了生产技能,因此参加后自身生产技能是否发生变化对培训总体满意度不显著。

3.2.4 个体行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总体满意度的影响

在个体行为方面,如需自己付费是否愿意参加变量是影响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训总体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如需自己付费是否愿意参加的回归系数为0.438,在1%水平上呈现出显著状态,且方向为正,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对培训内容以及过程的期待,以及相信参加后会对自身有部分的提高,从而使参与者愿意自费参加“一村一大”培训教育,如需自己付费是否愿意参加对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训总体满意度呈现出显著性,培训总体满意度呈现出显著状态;是否推荐亲友参加,是否愿意增加学习时间没有对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训总体满意度呈现出显著性,其中是否推荐亲友参加回归系数为0.292,没有呈现出显著性的原因可能是,参与者的亲戚朋友从事相关行业的人数较少,因此推荐给亲戚朋友的意义相对较小,所以不显著;是否愿意增加学习时间的回归系数为-0.041,没有呈现出显著性的原因可能是,参与者自身学习时间不充裕,想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多的知识,将知识快速地用在实践工作上,因此不显著。

3.3 异质性分析

由于参与者性别的差异导致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可能不同,从而导致男女之间对教育培训的过程、影响因素以及最终的满意度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参与调查的“一村一大”学员中,男性学员为1031人占比72.9%;而女性学员人数仅为383,占比为27%。所以在总体样本反映出的数据并不能代表女性群体的数据,易受男性群体影响。所以本小节从参与者性别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参与者个体行为、培训特征、技能特征、个体行为对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总体满意度的最终影响,表4为不同性别的参与者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总体满意度的回归结果。

表4 不同性别的参与者对一村一大培训总体满意度的回归结果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男性参与者中:是否当过村干部、教师专业能力满意度、授课内容实用性满意度、参加后自身管理技能是否变化以及如需自己付费是否愿意参加是影响男性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训总体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并且男性参与者数据与总体数据基本保持一致。而女性参与者的数据与总体数据有些许的差距,具体表现在是否当过村干部、参加后自身管理技能是否变化、是否推荐亲友参加三个方面与男性角度有差别。

3.3.1 在是否当过村干部方面

男性参与者视角中回归系数为0.582,在1%水平呈显著状态,且方向为正。女性参与者视角中回归系数为0.524,在10%水平呈显著状态,且方向为正。代表当过村干部的男性更加会对一村一大的教育培训呈现出满意状态,究其原因可能是有过村干部经历的男性有一定的乡村治理经验,相对了解乡村的情况,因此更加需要参加一村一大的培训从而解决乡村治理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另一方面讲,有过村干部经验的人在治理过程中更加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对一村一大的学习更为重视。而女性参与者视角下是否参与村干部不如男性显著的原因大概为女性村干部较少,从而导致参与的样本偏少导致结果不显著,因此在村干部的任命上,应该增加女性村干部的比例。女性村干部在承担工作责任的过程中往往也要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且女性在家庭单位中的操劳程度往往大于男性,这也有可能是女性参与者视角下显著性不如男性的原因之一,这同梁丽霞的研究结论一致[23]。

3.3.2 参加后自身管理技能是否变化方面

男性参与者视角中回归系数为0.388,在1%水平呈显著状态,且方向为正。女性参与者视角中回归系数为0.235,没有呈现出显著状态。意味着男性参与者对参加后自身管理技能是否变化方面影响着教育培训总体满意度,认为自身管理技能提高的男性参与者往往也对教育培训的总满意度越满意。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男性参与者更加重视提升自身的管理技能,且有村干部经历的男性参与者数量多于女性参与者,因此更加需要提高自身管理技能,从另一方面讲,男性往往承担着养家赚钱的任务,提高自身管理技能有利于提高工作过程中的效率,增加个人收入[24]。而在女性参与者的视角下,参加后自身管理技能是否变化方面并没有呈现出显著状态,原因可能为女性相对男性来说有过村干部经历数量较少,因此女性参与者的关注点往往不在参加后自身管理技能是否变化方面。

3.3.3 在是否推荐亲友参加方面

男性参与者视角下回归系数为0.501,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女性参与者视角下回归系数为1.510,在5%水平呈显著状态,且方向为正。意味着在参与一村一大学习中的女性参与者,越倾向于推荐亲友参加,就代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结果越满意。男性因为具有功能性的特征,工作需要相对比较忙碌,交友圈相对来说往往比女性要窄,在身边朋友亲戚样本较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从事类似相关行业朋友也会相对较少,而女性由于表达性特征往往大于男性,因此在女性参与者觉得满意的情况下,更加愿意推荐给身边从事相关行业的亲戚朋友参加,因此是否推荐亲友参加在男性参与者角度下并不显著[25]。

5 结论与启示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提高农户的综合素养以及做好教育培训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一村一名大学生调查数据,通过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后,研究发现个体特征中,性别,是否当过村干部显著正影响培训总体满意度;培训特征中,教师专业能力满意度,授课内容实用性满意度显著正影响培训总体满意度;技能特征中,参加后自身管理技能是否变化显著正影响培训总体满意度;个体行为中,如需自己付费是否愿意显著正影响培训总体满意度;且男女参与者在是否当过村干部、参加后自身管理技能是否变化、是否推荐亲友参加三个方面具有差异性,根据数据分析给我们带来了如下启示:

第一,在培训过程中,由于男女性别在社会分工,家庭中承担的角色的差异,以及参与者受教育程度,是否有过村干部经历的不同,导致了对培训需求的多样化,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男女之间的差别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对男性和女性参与者、参与者的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否有过村干部经历进行多样化的培训,将培训的效益最大化。

第二,加强教师专业能力。通过加强教师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在培训过程前中后三个阶段,确保教师通过专业的能力让学员学有所用,加强培训过程中的深度,不断更新理念,掌握新教法。广泛开展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加强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加深培训教师之间的了解。并且提高培训教师的组织实践能力,将有价值的课程教学做到实况录像,供广大教师参考学习,抓好备课工作,在备课过程中找出自身不足并且加以改正,反复磨合。

第三,提高培训的吸引力。在培训前进行需求性调查研究,加深专业的培训的深度,并且加强培训过程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采用参加培训学员感兴趣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切实诊断出培训的目的、目标以及学员潜在的培训心理需求,根据调查结果的反馈制定出适合个人的培训方案和培训形式。最后要营造出富有激情的学习氛围,根据学员在现场学习以及表现出的状态,随时变化培训过程中的节奏,以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第四,优化培训过程中的管理。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执行打卡考勤制度,选择好培训场地并且提供舒适的培训环境,优化管理团队的过程中提高责任意识,做到培训中的考勤考核有迹可循。由分析可知,教师的专业能力对培训的最终满意度影响是很大的,要提高一村一大培训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且制定吸引学员参加的方案和模式,培训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以上几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总体满意度会有所提高。

猜你喜欢
一村回归系数参与者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多元线性回归的估值漂移及其判定方法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多元线性模型中回归系数矩阵的可估函数和协方差阵的同时Bayes估计及优良性
一村三英烈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