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与国产影视剧中的葡萄酒

2021-10-07 14:33张恬熙
葡萄酒 2021年9期
关键词:拉菲酒庄影视剧

文、编 张恬熙

从20世纪90年代起,葡萄酒就开始出现在大银幕上,通过影片和电视剧,逐渐深化其在观众和葡萄酒爱好者心中的地位。成功的葡萄酒植入不仅能够对剧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还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失败的葡萄酒桥段,只会让人大呼尴尬。对于那些出现在银幕上的葡萄酒,你都有什么印象呢?

Since the 1990s,wine has appeared on the screen.Through films and TV series,it has gradually deepened its position in the hearts of audiences and wine lovers.The successful placement of wine advertisements can not only contribute to the plot,but also leave a deep impression on the audience.But the failure of the wine plot,will only make people feel embarrassed.What is your impression of the wines that have appeared on the screen?

近年来,葡萄酒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影和影视剧中,一些葡萄酒的植入甚至对于剧情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几年前的《猎场》《欢乐颂》《我的前半生》,到今年的《三十而已》等热播的电视剧中,不少重要环节都有葡萄酒的身影。影视剧中经典的葡萄酒都有哪些?有什么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其中又能反映出哪些社会现象?本文就与你一起来盘点和讨论。

早期银幕中的葡萄酒

要说影视剧中最脍炙人口的一句葡萄酒台词,那么一定是20世纪90年代周润发在《赌神》电影中说的那句“给我开一瓶1982年的拉菲”。从那时起,1982年的拉菲便成为了不少人追求的膜拜酒,影响了几代人。要探寻这句话背后的故事,还要从当时的香港说起。

香港很早就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早期的酒文化主要以威士忌、白兰地等烈酒为主。白兰地主要是人头马、马爹利和轩尼诗,在不少电视广告和电影中都有出现。在1997年前后,香港系统地了解葡萄酒的人也比较少,大部分是通过如美国的Wine Spectator、英国的Decanter等杂志来学习葡萄酒知识,主要都是关于法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区勃艮第和波尔多。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不少电影中开始出现葡萄酒的身影。除了1989年的《赌神》外,1996年上映的贺岁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里,周星驰也加入了葡萄酒元素。影片中的秦操姑娘身为名妓,想要与她独处,就必须要赢得她的青睐。由于秦操是金国美女,所以请大家喝的是葡萄酒,结果在场宾客除了周星驰饰演的零零发外,全部都因为喝不惯而将葡萄酒吐了出来。而周星驰则一边摇着杯,一边分析着自创的品鉴葡萄酒要领,虽然语言雷人,但不管持杯姿势还是品酒细节,都毫无纰漏,在当年也是让不少观影者关注了一波葡萄酒。

接着,在1998年上映的《古惑仔之龙争虎斗》中,也出现了1982年拉菲的身影。秦沛饰演的马来西亚拿督专程飞到香港,与郑伊健饰演的陈浩南谈生意,在夜总会里对服务生说:“拿几支1982年Lafite 进来,再把你们最漂亮的女孩叫进来,记得把账单给我!”虽然影片中的人物是为了摆阔气,但这句话继《赌神》后,更加巩固了拉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千禧年过后,香港人对于葡萄酒版图的认识,也从波尔多的左岸延伸到了右岸。2004年,刘德华和郑秀文主演的《龙凤斗》中,两人去一家葡萄酒专卖店买酒,顺手偷走了一瓶法国顶级葡萄酒 1961年的白马酒庄(Château Cheval Blanc)。从他们的“战利品”中也可以发现,其中不少都是顶级酒庄葡萄酒,可见他们是一对多么有品位的盗贼。2007年,同样由刘德华主演的电影《门徒》中,刘德华饰演的大毒枭林昆请家人在餐厅吃饭时,除了香槟外,侍者还开了4瓶1982年的柏图斯酒庄(Château Petrus)。在电影中出现越来越多葡萄酒的身影,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和葡萄酒爱好者。

影视剧中尴尬的葡萄酒桥段

在影视剧中加入葡萄酒的桥段,用得巧妙能让人拍手称赞,但是如果过于牵强或是导演本身就对葡萄酒没有足够的了解,就会适得其反。近些年的部分电视剧中,就出现过不少尴尬的葡萄酒桥段。

2012年的《北京爱情故事》曾红极一时,剧中出现的顶级葡萄酒不再是拉菲,而是罗曼尼h 康帝(La Romanée-Conti)。由于这部剧在热播期间的影响力不小,甚至勃艮第酒业协会(BIVB)的工作人员都有所耳闻,在推广会上半开玩笑地说:“如今中国人基本都知道罗曼尼h 康帝,却没多少人了解勃艮第。”可是剧中用红酒配雪茄这种品鉴方式,却引来了不少观众的吐槽。剧中梁君正对张译饰演的石小猛表示:“好的红酒一定要配纯正的古巴雪茄。”然而这两者其实并不适合搭配在一起,雪茄的味道十分浓烈,持久力很强,丰富饱满的余味停留在味蕾上,不仅会让人无法品鉴葡萄酒细腻的香气,甚至还会让葡萄酒的口感变得苦涩,产生一种类似铁锈的味道。即使在同一个场合里,如果有人在饮酒时,旁边有人在抽雪茄,也会令杯中多出烘烤、烟熏、可可等味道,影响品鉴。所以剧中所提到的用红酒搭配雪茄,实在不是好的选择。

2016年播出的《亲爱的翻译官》由杨幂和黄轩主演,电视剧主要聚焦在翻译官这个职业上,各种葡萄酒的入镜也很符合整体定位,然而在不少细节上却让人大跌眼镜。剧中杨幂作为餐厅的服务生,向黄轩推荐一瓶白马酒庄的葡萄酒,并表示其葡萄品种是“赤霞珠配西拉子”。但实际上,白马酒庄一般是采用大比例的品丽珠进行混酿,赤霞珠在酒庄内的种植面积仅有5%左右。赤霞珠配西拉子的混酿,更多是出现在澳大利亚葡萄酒中。此外,在杨幂饰演的服务生为客人侍酒一款贵腐甜白葡萄酒时,这瓶甜白明显没有冰镇过,常温的贵腐甜酒味道可不那么愉悦。而最雷人的是,接下来她还拿出了一盘新鲜的绿色葡萄,表示这是“附赠的贵腐葡萄”。要知道,被贵腐菌感染的葡萄表面通常会有一层灰色的绒毛,而且葡萄是脱水的状态,不宜直接食用,更不可能是剧中新鲜青提的样子。剧中关于葡萄酒的植入,虽然立意没错,但细节方面有太多误导观众的内容。

最近热播的《三十而已》,剧中也有许多葡萄酒和威士忌的画面,象征着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特征和社会地位。童谣饰演的顾佳与家人住在黄浦江边可直接看到东方明珠的豪宅中,家里几乎都是红葡萄酒,当有值得庆祝的事情或是和朋友小聚时,就会开一瓶红葡萄酒。而当心情不佳或是独酌的时候,就会喝烈酒消愁。江疏影饰演的奢侈品销售王漫妮,在剧中一路的发展历程都可以在她饮用的酒中看得出来。比如接到百万元大单,请同事喝500元一瓶的轩尼诗VSOP,自费在邮轮行政舱酒吧点的加冰拉菲格,后期和有钱人梁正贤在一起后,喝单一麦芽威士忌山崎12年。按理来说这些葡萄酒或威士忌的出现都恰到好处,但是编剧仍在一场拉菲的品鉴会上,让演员装懂装过了头。这场品鉴会上有5款葡萄酒,都是来自于拉菲酒庄,但是年份不同,让在座的来宾盲品并猜测年份。梁正贤仅凭喝了一口杯中的酒,就“随口品出降水量的水平”,震惊了现场嘉宾,也震惊了观众。而王漫妮在他的指导下,也凭借葡萄酒中的“果香、淡淡的薄荷味”就判断出这是个传奇的年份,是1982年的拉菲。果然,此桥段一出,就引起了不少酒友的吐槽。可见,导演要是真的想在剧中为葡萄酒打广告,或是凸显角色对于葡萄酒的了解,自己就要先做好功课,否则反而会弄得贻笑大方。

影视剧中的葡萄酒广告植入有哪些讲究

随着传播途径的越发多样性,不少企业都希望在热播剧中植入广告来提升曝光度,通过相应的话题营销来提升知名度。一方面,产品与剧情的结合能够帮助消费者构建消费场景,更容易打动消费者。另一方面,有了明星的背书能够增加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好感。通过几十年前香港市场的港剧植入案例,就能够看出通过电视剧或者电影的传播,能够加强葡萄酒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影响力,有很好的效果。而近些年来,Rio、江小白、尼雅葡萄酒、梦陇酒庄等葡萄酒品牌在影视剧中的植入,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销量。

想要通过银幕推广的方式来提升葡萄酒的销量,要讲究有效的方法。首先,葡萄酒的植入应该与影片或电视剧的气氛和情节相结合,要符合时代背景。举个反例,谍战电视剧《父亲的身份》中,时代背景是1948年,而演员扮演的角色在餐厅中点了一瓶1993年才出厂的小木桐波尔多葡萄酒,违背了现实。其次,企业本身要思考如何借力电视剧或电影的播出,带动葡萄酒的热度,不然等剧播完了,观众的注意力也就转移了。比如,电影《小时代》中虽然有“Vvin微红酒”的植入,但由于广告时间非常短,定位也并不是非常清晰,虽然这部电影很火,但并没有带起这款葡萄酒,反而让起泡酒火了起来。最后,还要保证消费者能够轻松买到这款酒,如果购买渠道过于狭窄,或是产品定价不合理,线上线下布局不完善,即使在银幕上植入得再成功,也是枉然。

银幕上所展现的生活方式,反映的也是当下人们的现实生活。即便是那些略显尴尬的情节,随着人们对于葡萄酒的了解,都会大有改善。出现在银幕上的这些葡萄酒,不也正代表着我们对于这一舶来品的认识过程。影视剧里越来越多葡萄酒的出现,也代表着酒文化渐渐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猜你喜欢
拉菲酒庄影视剧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82年的拉菲为什么总也喝不完
收葡萄
喝拉菲还是藏拉菲?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收购德国酒庄总共分几步
来瓶“82年拉菲”
戳破泡沫不能只靠自然选择
“超二级”酒庄惹人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