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PⅢNP、ANP表达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左室功能相关性分析

2021-10-09 09:26曾英王苗吴九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胶原左室心衰

曾英,王苗,吴九涛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表现,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由于心脏结构及功能发生异变,从而导致心脏充盈、射血能力减弱,且不断恶化,最终导致预后不良、死亡率升高[1]。CHF常合并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源性猝死。研究显示50%~60%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死于猝死和心律失常[2]。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是心脏胶原合成过程中由Ⅲ型前胶原转化为Ⅲ型胶原时脱落的末端肽,可反映心肌纤维化程度[3]。心房利钠肽(ANP)是由心肌细胞分泌的一种心血管调节肽,具有利钠、利尿、舒张血管及降低血压等功能,其表达异常与心肌重构、心衰病理演变有关[4]。本研究通过检测CHF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清PⅢNP、ANP水平,探讨其与左室功能指标的关系,探讨PⅢNP、ANP在CHF合并心律失常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2月于海南省定安县人民医院内二科收治的CHF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CHF合并心律失常患者51例(合并心律失常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19例,年龄51~78岁,平均(62.17±3.24)岁;CHF未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5例(未合并心律失常组),其中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50~79岁,平均(63.26±3.41)岁。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年版》[5]和《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6]中有关CHF及CHF合并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且均为射血分数降低心衰;②均经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③心衰病程>6个月且心衰症状持续>6个月;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②合并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或恶性肿瘤、血液疾病等患者;③精神障碍、意识不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④有治疗禁忌症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入院当天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病史,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酗酒、血管活性药物服用史及入院血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等。

1.2.2 血清PⅢNP、ANP水平检测收集患者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4 ml,经1500 r/min离心 20 min后取上清液,-80℃冰箱保存。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ⅢNP、ANP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Sigma公司,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2.3 左室功能检测患者在入院第1 d均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美国GEVIVID 7版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4 MHz,测量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E峰、A峰,计算E/A值。

1.3 统计学方法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n)或率(%)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earson法分析CHF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清PⅢNP、ANP水平与左室功能指标及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PⅢNP、ANP水平对CHF合并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饮酒、血管活性药物服用史患者所占比例、入院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心律失常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心律失常组(P<0.05),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血清PⅢNP、ANP水平比较合并心律失常组患者血清PⅢNP、ANP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合并心律失常组(P<0.05),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血清PⅢNP、ANP水平比较

2.3 两组研究对象左室功能指标LVEDD、LVEF、E/A值比较合并心律失常组患者LVEDD明显高于未合并心律失常组(P<0.05),LVEF、E/A值均明显低于未合并心律失常组(P<0.05),表3。

表3 两组研究对象左室功能指标LVEDD、LVEF、E/A值比较

2.4 血清PⅢNP、ANP水平与左室功能及NTproBNP水平相关性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血清PⅢNP水平与LVEDD及血清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LVEF、E/A值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ANP水平与LVEDD及血清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LVEF、E/A值均呈负相关(P<0.05)。

2.5 血清PⅢNP、ANP水平对CHF合并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ROC结果显示,血清PⅢNP、ANP预测CHF合并心律失常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95%CI:0.741~0.888)、0.748(95%CI:0.659~0.824),对应的灵敏度分别为76.47%、70.59%,特异度分别为81.54%、67.69%;当PⅢNP>130.06 pg/L、ANP>309.80 pg/L时,CHF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概率增加。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83(95%CI:0.810~0.93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43%、87.69%(图1)。

图1 血清PⅢNP、ANP水平预测CHF合并心律失常的ROC曲线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CHF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导致心肌纤维化和进行性心室扩张。研究指出,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与胶原体积分数(CVF)显著正相关,可定量反映心肌纤维化,是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的潜在生物标志物[7]。

Ⅲ型胶原是心肌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纤维成分之一,参与心肌梗死愈合过程。此过程中,PⅢNP的氨基末端肽释放进入体循环,血清PⅢNP水平升高表明Ⅲ型胶原合成增强[8]。研究指出,心肌纤维化是心衰发生的根本原因[9]。本研究结果显示,CHF合并心律失常血清PⅢNP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提示合并心律失常中心肌纤维化程度更高。超声心动结果显示合并心律失常患者LVEDD明显升高,LVEF、E/A值明显降低,进一步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PⅢNP水平与LVEDD、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E/A值呈负相关,表明CHF合并心率失常患者左室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心肌纤维化程度高。

研究发现,ANP与脑钠肽(BNP)、C型脑钠肽(CNP)共同组成脑钠肽系统,在利尿排钠、调节心血管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0,11]。ANP主要通过与动脉管壁平滑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传递信息,其水平可直接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并影响患者血浆容量及心房压力[12,13]。既往研究指出,CHF患者血清NT-proANP水平随心衰程度加重而上升,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4]。本研究显示,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清ANP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心律失常者,且ANP水平与LVEDD、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E/A值呈负相关,表明ANP升高可反映CHF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左室功能受损程度。结合Schnorbach等[15]研究,共同揭示ANP与CHF患者病情进展关系密切。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PⅢNP和ANP联合预测对CHF合并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效果。但由于CHF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发病机制复杂,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血清PⅢNP、ANP的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需更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CHF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清PⅢNP、ANP均呈高表达,与左室功能密切相关,对CHF合并心律失常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猜你喜欢
胶原左室心衰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超声无创心肌做功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黑鱼胶原溶液的流变、热稳定性及化学交联改性研究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响应面法优化可口革囊星虫胶原抗氧化肽的制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