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监测下丙泊酚CLTCI对结直肠癌患者麻醉效果、儿茶酚胺类物质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

2021-10-10 12:10靳菲刘超王旭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9期
关键词:儿茶酚胺类物质丙泊酚

靳菲,刘超,王旭

(1.鹤壁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河南 鹤壁 458030;2.河南省人民医院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3)

结直肠癌是指发生于大肠上皮的癌症,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结直肠癌在病理上最常见的类型为腺癌、少数为鳞癌。我国直肠癌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其次为结肠癌。近些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临床良好手术效果的获得不仅取决于术者的精湛技艺,麻醉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多以人工开环输注麻醉的方式进行,其可调控炎症因子水平,但可能引起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生[1]。

有研究表明,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CLTCI)可调节结直肠癌患者的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促进自主呼吸恢复[2]。本研究旨在探究BIS 监测下丙泊酚CLTCI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儿茶酚胺类物质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至2020 年6 月在鹤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13 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输注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56 例和干预组57例。常规组男性32 例,女性24 例;年龄45~60岁,平均(52.56±4.23)岁;病程1~3 年,平均(2.35±0.21)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3]分级:Ⅰ级25 例,Ⅱ级31 例。干预组男性34 例,女性23 例;年龄47~62 岁,平均(54.52±5.31)岁;病程1~3 年,平均(2.43±0.12)年;ASA 分级:Ⅰ级23 例,Ⅱ级34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4]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②年龄45~62 岁。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肺疾病;②认知异常。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术前禁食8 h、禁饮4 h,并对其心电图、BIS 等监测。两组均给予静脉麻醉,待入室完成后将静脉通道开放。行麻醉诱导:常规组给予2.5 mg咪达唑仑,0.4 μg/kg 舒芬太尼,2.0 mg/kg 丙泊酚,0.3 mg/kg 阿曲库铵进行依次静脉注射。干预组麻醉诱导用药同常规组,并采用CP-800 型脑电监测TCI 注射泵(北京思路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CLTCI 方式给药,将患者一般资料录入,并设定(50±5)BIS 维持数值。麻醉诱导时丙泊酚水平为5.5 μg/mL 的血浆靶浓度,且麻醉期间该设备针对丙泊酚输注量会参照BIS 数值进行自动反馈调节,待患者处于意识模糊、BIS<60 及肌肉松弛状态时行机械通气,确保呼吸为10~12 次/min,VT为8~10 mL/kg,呼吸比为1∶2,且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5~45 mmHg。行麻醉维持:常规组依据BIS 监测情况,对于丙泊酚输注量进行手动调节,以确保BIS 在45~55 的范围,且每次为0.2 μg/mL的调动幅度。干预组采用闭环自动输注泵,待患者处于BIS<60 且维持时间≥15 h。对于丙泊酚CLTCI 系统将处于自动进入状态,以维持靶控反馈目标BIS 处于45~55 的范围。对于术中血压的维持,其波动幅度应在基础值的20%内。术后若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清醒、肌松情况恢复及血气指标稳定行拔管。

1.3 观察指标

1.3.1 麻醉效果 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麻醉效果,包括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1.3.2 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 分别于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1 min(T1)及术后5 min(T2)抽取两组静脉血1 mL 置于加入抗凝剂的试管中,以3 000 r/min 离心8 min。用美国贝克曼公司Beckman CX7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肾上腺素(E)水平。

1.3.3 炎症因子 分别于T0、手术开始后30 min(T3)及结束前30 min(T4)抽取两组静脉血2 mL,以2 800 r/min 离心10 min 分离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上海哈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定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丙泊酚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表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比较

两组T0时NE 和E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和T2时NE 和E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比较(,ng/L)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比较(,ng/L)

注:†与同组T0比较,P<0.05。

2.3 两组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T0时sICAM-1、IL-1β、IL-8 和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3至T4时sICAM-1、IL-1β、IL-8 和TNF-α 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干预组升高幅度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水平比较(,ng/L)

表3 两组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水平比较(,ng/L)

注:†与同组T0比较,P<0.05。

3 讨论

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多表现为便血,排便时多有里急后重感,粪柱变形、变细甚至出现肠腔堵塞,严重者出现消瘦,病灶侵袭前列腺、膀胱,引起尿频、尿急;或者侵袭肺部,引起呼吸困难等。结直肠癌多发于>40 岁人群,结直肠癌患者中男性发病率较高。现临床针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多以人工开环输注麻醉的方式,其可调节手术指标,但对于儿茶酚胺类物质的调节效果较不理想[5]。有研究表明,以CLTCI 麻醉方式应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可调节其机体内的炎症状态,改善手术相关水平[6]。

结直肠癌患者由于手术、麻醉药物等因素致使其自身机体内的代谢较慢,进而引起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较漫长。人工开环输注麻醉对于丙泊酚输注量主要是以手动调节的方式进行,但由于可能因丙泊酚输注量过多,造成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自主呼吸时间较慢[7]。而CLTCI 麻醉是由开环输注系统发展而来,通过其反馈机制以靶控泵给药的方式,利用各种监测设备的输出信号进行目标药物浓度及靶位的相关性调控,避免丙泊酚输注浓度过大,促使血药浓度有更小的偏差,有利于术中患者机体内循环体系恒定,便于自主呼吸恢复,缩短术后拔管时间[8]。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丙泊酚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水平低于常规组,比较有差异,表明CLTCI 麻醉可调控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手术指标。

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因麻醉药物输注浓度的波动,可能引起机体应激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T1和T2时NE 和E 水平比较有差异;两组T3至T4时sICAM-1、IL-1β、IL-8 和TNF-α 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干预组升高幅度低于常规组,比较亦有差异,表明CLTCI 麻醉可调控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及炎症因子水平。人工开环输注麻醉虽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麻醉深度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由于其主要是手动调节,可能造成麻醉药物输注浓度过大,引起机体应激反应的调控效果不佳[9]。BIS 监测下的CLTCI麻醉可根据反馈系统给出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根据患者即时状态对丙泊酚的输注浓度进行适度整合,尽可能地做到个体化精准给药,降低了因麻醉药物输注过大引起的体内循环系统的剧烈波动,避免患者因手术、麻醉药物等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调控机体的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调节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确保镇静深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患者自身的炎症反应程度具有一定的减轻作用[10]。说明CLTCI 麻醉确能够有效调控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程度,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及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

综上所述,CLTCI 麻醉通过自动调节靶控泵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指标,调控儿茶酚胺类物质水平、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其疗效优于人工开环输注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儿茶酚胺类物质丙泊酚
萝卜中吲哚类物质造成气相色谱法检测甲基对硫磷假阳性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浅析芬太尼类物质的滥用及管制*
不同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围术期儿茶酚胺的影响研究
Detecting liars wisely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垃圾焚烧烟气中二噁英类物质脱除技术研究
液相色谱串联电化学检测器测定人体血浆和尿液儿茶酚胺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