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催化效应

2021-10-11 16:07孙晴雯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平均数数学模型建模

孙晴雯

数学建模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建立起一种统摄性、符号化的具有数学结构特征的“模型”载体,通过多种具有“模型”功能的载体,帮助学生培养缜密的数理思维,为后续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思维支撑。本学期,抓住学校开展“三关注、四环节”观摩活动的契机,我执教了北师大版四年级《平均数》一课的教学。我奋力前行在探索“数学建模”教学的大道上。在教学设计和操作环节,我多层次多维度渗透“建模”思想,多元化尝试建构数学模型的教学策略,旨在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数学“建模”之路。

一、情境创设,激发建模的兴趣

数学模型都具有现实的生活背景,这是构建模型的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如构建“平均数”模型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出示我们小区二单元三口之家用水统计表。同学们看着这组数据,你能猜出我们家大约用多少吨水吗?初步建模。生:我猜是9吨、8吨、7吨左右……师:猜7吨、8吨的同学都是想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求出平均用水量。观察这组数据,除了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找到平均数,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可以用列算式的方法。师: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想一想,平均数是在什么需要的情况下产生的呢?于是,构建“平均数”的模型成为学生的需求,同时也揭示了模型存在的背景与适用的条件。

二、问题驱动,夯实建模的基础

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多侧面、多维度、全方位感知某类事物的特征或数量间的依存关系,为数学模型的准确构建提供可能。

为了争当“节能家庭”,我也调查了几户人家的用电情况。你知道他们的平均用电量是多少吗?出示统计图。学生用刚刚建立的方法来计算平均数。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验证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充分体验了“平均数”的内涵,为形成“平均数”的模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活化思维,催生建模的思维

具体生动的情境或问题只是为学生数学模型的建构提供了可能。如果忽视从具体到抽象的有效组织,那就无法建模。在这节课中,如果只是让学生感知求用水量、用电量的平均数等具体的素材,而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当学生提取“平均数”的模型时,呈现出来的一定是只会用除法进行单纯的计算,而不是具有一般意义的数学模型。“平均数”的數学本质是“具在代表性、灵敏性”。因此,教师应将学生关注的目标从计算上升为对平均数的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如下活动来引导认识过程:

庆化二区二单元,其中有4家回收废电池的个数分别是 80个、95个、85个、80个。我感觉他们的平均数是80个。学生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找出正确的平均数。

继续追问:

如果又有一户回收60个,这时平均数会怎么样?为什么?

如果又有一户回收100个,这时平均数会怎么样?为什么?

……

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渗透和落实。通过不断地思考和设问,建模思想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

四、内化迁移,提升建模的能力

面对现实情境中的问题,能够进行数学抽象、形成数学模型,并进行逻辑推理,是建模思想的根本所在。在建构“平均数”这一模型的过程中,要突出与之相伴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找一找生活中的平均数,平均水深110厘米、明天的平均气温30度……把这些抽象的知识隐藏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不断地解读、整理数据,产生思维冲突,从而推进数学思考的有序进行。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出“平均数”这一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一次建模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面对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和数学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感悟和反思,抽象出数学模型,提升建构的理性高度。

五、回归理性,聚焦建模的内涵

学生通过“平均数”的学习,经历了思考的过程。我们要让学生自己形成对新知的认识,加强交流,形成智慧碰撞,在反思中积累思考的经验,感悟数学思考问题的方式,慢慢体会数学的建模思想。如“平均数”的问题模型,如何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合理性,是通过研究“最高分”“最低分”建立起来的。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情境、数据变化时模型的合理性。这样,就能使模型的内涵不断得以丰富和拓展。

六、应用生活,促进建模的生发

“平均数”是一种常见的统计学概念,是学生通过提高计算获得的。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和数据信息,具有优良的数学性质,是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描述集中趋势的度量值,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平均数。如恩格尔系数:用来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用来表示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用来表示学校的升学率;用来表示学生考试的及格率;用来居民小区的平均绿化率;等等。这些有关数学和科学计数的平均数的计算,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和引导学生不断感悟的。这样,学生就能形成从相对具体的生活实例到相对抽象的数学思想,逐步积累学习经验,同时掌握建模方法,形成运用模型去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

建模教学对学生数学思维进行了很好的促进和生发:使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掌握思维方法;丰盈思维过程、提升思维能力;加强思维训练、优化思维品质。它是数学课堂真正的“催化剂”!

猜你喜欢
平均数数学模型建模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AHP法短跑数学模型分析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三元组辐射场的建模与仿真
古塔形变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