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

2021-10-12 23:04张晓蓉
速读·上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校

张晓蓉

◆摘  要:在我国现代社会发展中,党和国家提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高度体现,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升华。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因此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小学是学生思想的启蒙阶段,在小学生心中根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需要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本文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意识

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强调: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新疆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学校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职责,更有着“育人”的义务,向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渗透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对其各项工作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特此进行本次研究工作。

一、夯实学生情感认同与文化认同的渗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就是认同,核心在增强“五个认同”。从学校角度出发,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情感上的共鸣和文化的渗透是现阶段最主要的定位,目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华民族共同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文化观念等形成共识。

1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是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基础,因此,必须让学生从国家与民族的概念了解,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感。学生的国家观是否正确,决定着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立与否。此外,正确的民族观也决定着学生的行为与选择。在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中,民族大团结是其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学校教育中需要不断的将民族团结思想传输给各民族学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使其能够有足够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时,需要有效结合学科建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理念和传输认知。因此在学校教育中从情感角度出发渗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学生内心深处得到更大的发挥。其次教师需要对多种情感价值方面的宣传方式进行合理应用,确保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多渠道扩充学生的认识。

2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力量。”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支撑,将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德育教育全过程,结合教材进行课堂活动的开展,是提高学生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发扬民族文化的有效举措。比如日常教学中提升学生国学兴趣,提高校园国学学习氛围等,可开展多样化的社团活动、主题活动等,在教师有效的组织和带领下开展各类经典诗歌诵读比赛活动、话剧比赛、舞蹈比赛、歌唱比赛等,不仅增强学生的认知而且也是学校课堂的创新;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国学的兴趣,同时也提高学校国学氛围,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所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能够有效指引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领学生共建精神家园,更深层次的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与学生大脑,实现入脑入心。

二、学校党政工作要强化责任态度

责任感是民族之间建立信任的重要前提,如果学校党政人员都可以利用相关标准衡量自我,则会使其在工作中具有明确的方向,因此,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需要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首先、学校党政领导人员必须身体力行,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自身保持高度的思想意识,肩负起校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践行的领导工作,规划工作方针,发挥好带头作用,推动整体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健全党政工作机制。规划组织工作班子和内容,形成学校党政领导、科研处共建、全员推动、师生全参与的工作机制,并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实现教育的全方位渗透,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学校中从初步形成到逐步完善再到放大开花。最后、落实各项工作细则。各组织分配相应的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切实将细则落实到位,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成效及应用成果。

三、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小学生因生理发育特点的影响,性格活泼,专注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如果一味机械地给他们灌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信息,理论知识太过于高深,他们思维与认知有限,难免会让他们觉得枯燥,接受能力不高,教育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不甚理想。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必要进行方式与方法的创新,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质量。

1.发挥学校第二课堂的主阵地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是依托于教材而不脱离教材开展的课堂,该课堂形式多样、生动灵活、学习范围广。比如开展室内的党史主题影片学习、中华诗词、中华美德、中华成语、科技中国等主题课;开展文化大比拼等竞技类的活动,融入音、乐、舞等元素;开展经典文化兴趣小组,弘扬中华文化,积淀文化底蕴;开展室外的红色文化基地实地观摩学习、互帮互助一家亲活动、争当志愿者的优秀事迹等,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渗透中华民族共同体,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劳铸在学生心中。再比如,课堂中与时俱进融入典案例,近日和田断臂男孩事件,充分体现了感人至深的新疆速度和新疆温度,彰显了生命无价、大爱无疆的情怀,更生动反映了天南地北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深情和团结同心的力量。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明白民族团结的必要性和伟大中华的强大,亲身感受和认识到如何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

2.以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1世纪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因此在民族地区从思想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非仅在单一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学校为了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发挥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将静态被动的学习过程发展为动态建构的知识过程,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小学阶段可以结合语文、道德与法制、科学、综合实践课等学科,开展更高阶的创新学习形式,真正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发挥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而项目式学习也是在实践过程中获取隐性知识的重要渠道,我们知道隐性知识是指不能从书本上获得,只能从实践或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因此通过项目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学校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时,要加强学生对于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的认同,必须正确树立、真正树牢“五观”;学校的党政领导肩负起榜樣作用,保持高度的责任态度;教学科研岗需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共同助力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高效完成,为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和我国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确保能够高度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R/OL].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6/content_5547383.htm,2020年9月26日.

[2]孙琳.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内涵要素、建构过程与培育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02):115-119.

[3]詹小美, 李征. 民族观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 思想理论教育, 2019, 478(01):21-27.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ER/OL].http:// www.scio.gov.cn/zhzc/ 10/Document/1547455/1547455.htm,2017年4月10日.

[5]马福运.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若干思考[J]. 中州学刊, 2019, 000(007):9-15.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校
只有我一个人在学校是这样吗
“发现”中华民族:从文明帝国到主权国家
论四个全面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帕措”组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探析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复合互嵌格局与多元一体交融
略论孔子对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影响
学校推介
上学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