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的实施

2021-10-12 00:56王景青
速读·上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高校辅导员实施

◆摘  要:当前,国家对于思政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在三全育人背景下,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均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面对全新的历史形式,需要强化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之间的协同育人,提升教育实效。文章分析了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现实意义,探讨具体的育人路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背景;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路径;实施

在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下,文化变得更加多元,面临良莠不齐、复杂纷繁的文化信息,极大的催生了大学生的猎奇心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力逐渐衰减,而西方敌对势力也在针对青年大学生开展文化渗透。高校是各类新思潮、新文化的汇聚地,在高校中,加强思政教育,提升学生鉴别能力,使之树立正确三观,是高校面临的重要政治任务。

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需要将立德树人渗透至科研、教学、服务全过程,其中,辅导员、思政课教师是重要力量,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出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作用。

1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现实意义

1.1有助于打造大思政格局

辅导员、思政课教师都接受过科班教育,具有较高的理论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是承担“立德树人”任务的主体,在教育出发点和归宿点上,都是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大学时期,学生的三观处于形成阶段,离不开各科教师、辅导员的悉心栽培,发挥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作用。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在工作任务上具有互补性、同一性,工作方法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利用显性与隐性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能够在高校校园内打造良好的“大思政”格局,让思政教育实现功能、空间上的互补,对于培育高素质接班人有着重要意义。

1.2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

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大多是科班出身,接收过系统的哲学社会科学培育,而辅导员的教育背景是多学科的,发挥出两支队伍的协同育人作用,能够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充分挖掘出各个领域的思政教育元素,实现学科碰撞、交流。在实践中,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可相互交流工作理念、方法和思路,补充辅导员专业上的短板,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也让思政课教师了解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行为表现,针对性的调整思政教育方法,提升教育水平[1]。

1.3深化育人与管理工作深度

思政课教师除了要做好课堂教育之外,课后日常多是备课、科研项目、理论知识学习,与学生互动、沟通的机会并不多,由于对学生不够了解,难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实际情况,未能及时为学生解答他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导致学生出现消极心理。而辅导员疲于学生工作,理论学习时间较少,对思政理论的研读缺失,通过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的协同育人,能够提升育人与管理工作的深度,弥补传统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工作的不足。

2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的实施

2.1完善政策,夯实协同育人

2.1.1转变工作岗位

为辅导员、思政课教师提供转变身份的机会,具有经验的辅导员,可同时从事关于思政教育相关的任务,思政课教师也可兼任辅导员工作,通过转变工作岗位,使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可了解双方工作的内容、性质、难点与重点,实现取长补短。

2.1.2优化考评体系

制定科学的考评体系,激发出系统育人的积极性,针对辅导员,可将其年终考核与科研成果挂钩,提升辅导员的科研成绩,将辅导员的思政课学习成果纳入考核内容[2]。针对思政课教师,将学生综合评价等管理任务纳入到年终考核,完善的考评体系能够激励协同育人,也能够让双方交换意见,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1.3调查学生情况

为了让协同育人可做到有的放矢,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要形成合力,利用抽样访谈、实地调查、问题对象深度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动态变化,让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具体措施上,可将各类调查方式交叉应用,对交叉结果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帮助辅导员、思政课教师来调整思政教育目标,使这项教育活动更加具备针对性,这也能够增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频率,为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提供良好的客观环境支持。

2.2深化改革,提升实践比例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的实施需要深化理论学习,要求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在活动中互补合作。具体可在学生群体中成立兴趣学习小组,教师为主、学生骨干为主,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共同为学生指导,并带领相关志愿者团队、社团等,开展理论宣讲、理论学习竞赛,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设置“大班思政課堂”、“小班研讨互动”,让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之间可互换身份。

为了充分发挥协同育人效应,需要深化实践互动,鼓励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研、教学活动,参与大纲制定、教学改革,鼓励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两者共同成立课题组,针对学生成长规律、国内国情等展开深入研究,探索出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思政课程体系。邀请思政课教师担任辅导员角色,深入学生生活之中,促进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之间的渗透融合,形成教育活力,这样,晦涩难懂的思政课理论可通过实践进入学生生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把握理论。

另外,还要走科研合作共赢战略,在思政教育中,辅导员重点专攻工作实务,思政课教师则侧重于理论教学,两支队伍均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科研项目中,两支队伍各具优势。思政课教师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辅导员则有专业的管理能力,因此,有必要促进两者之间的科研协同、取长补短,使协同育人产生新的突破。

2.3深化互动,打通线上平台

线上网络平台无疑是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有效渠道,在线上网络平台的内容上,增设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点,聚焦于热点问题,加强“两微一端”建设,设置专门的主题教育网站,采用大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沟通与交流。具体需将思政内容融入幕课、微课视频等,打造特色课程,平台中提供线上交流、在线答疑契机,这样,学生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新知,也可与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展开交流,提升育人实效[3]。另外,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可通过朋友圈、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为学生发布热点话题,丰富内容储备,提升学生热爱时政的责任感,通过线上平台的交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打开思想盲区,在师生之间找到共鸣。另外,设置网络服务社区,由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为学生耐心解决困惑,了解学生群体的新动向、新问题、新情况,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也可以定期发布工作任务、工作动态,为学生介绍主题活动、教师日常安排、校园热点事件、科研项目等,增进学生的信任感,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来强化协同育人工作实效。

2.4兼专结合,强化队伍建设

在高校中,辅导员一直是行政管理者的角色,其专业化发展也存在瓶颈,辅导员长期忙于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其思政知识储备较弱,让辅导员兼职负责思政教学,能够解决辅导员的瓶颈期,使之掌握更多的思政理论内容,弥补思政课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对此,可邀请辅导员担任思政课教师的助研、助教,共同授课,共同上好思政课堂,对于选拔通过,综合素质过硬的辅导员队伍,可担任思政教学工作,体验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更好的进行协同育人[4]。

思政课教师可在业余时间负责学生管理工作,为思政课堂的开展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如此,思政课教师还可参与爱国教育、学生军训、学生党政教育、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在实践中,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发挥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的作用,使学生对思政课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达到1+1>2的育人效果。为了激发出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需采用科学的激励手段,将协同育人纳入到两者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先进评选、课题申报中,提升协同育人实效。

3结语

三全育人是涉及学生思政教育各个层面的系统化工程,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均是思政教育的主力军,为了顺利达成三全育人的目的,需要强化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的协同作用,实现理论、实践教学上的互补。在具体的实践路径上,需激活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强化两者的政治意识,从多方面促进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协同,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豆豆.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的分析与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9).142~143.

[2]楊艳妮,兰倩.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锻造"创享课堂"[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13~16.

[3]晏强,陈玉芳,张嘉良.选择与认同:双因素理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环境评价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100-106.

[4]杨智勇.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基于思政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8).78-80.

作者简介

王景青(1990-),女,助教,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高校辅导员实施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