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2021-10-12 10:28阿依古丽·阿吾坦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依古丽·阿吾坦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文化自信成为了国家富强的载体,人们对物质文化的追求有所提高,国家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更加重视。对于文化馆而言,不仅代表了地方文化,同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生态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策略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智慧和民族文化的结晶,极具文化、经济价值,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势所趋。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促进地方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必须采取“走出去”战略,因此外宣翻译工作尤为重要。霍童线狮是霍童镇中极具特色的文化瑰宝,却鲜为人知。

1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分析

1.1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道家思想的传承

道家思想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道家思想中的传承,主要体现在“道法自然”上,引导人们要遵循自然之道,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如“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造型设计方面便是以自然之物作为设计灵感,体现了对自然的崇尚。其中,束柴三友紫砂壶在造型设计上便参考了“岁寒三友”—松、竹、梅,壶身造型将三者融为一体,将自然生物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充满了自然的韵味。除此之外,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在紫砂壶选材方面同样彰显了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紫砂壶在制作时要求要彰显制作材料的本色,泥土是制作紫砂壶的重要材料,主要分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这些泥土一般取材自岩石层下且分布有页岩的泥层中,页岩一般呈紫色,因此在烧制后壶体呈紫色,所以被称为“紫砂壶”。但紫砂壶并不是只有紫色,通过将紫泥、绿泥、红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后烧制,能够制作出不同色彩的紫砂壶。但总而言之,这些颜色均是自然之色,因此能够带给人一种舒适自然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紫砂壶能够广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1.2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释家思想的传承

释家一般指的是中国佛教。该佛教主张禅宗修行者应遵循“报怨行”的休养方式,要求修行者怀有一颗“忍”“戒”之心,面对外界种种挑战,甚至是侮辱、嘲讽,均能够受之不疑、坦然处之。少林功夫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得释家“忍”的思想传承,一般情况下,如果武僧面对其他人的挑衅所采取的态度都是忍耐、避让,即使出手也会有所保留,充分彰显了一个习武之人的高尚武德情操。

2跨文化视角下非遗外宣翻译传播研究

2.1非遗外宣翻译传播中的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是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且以此为基础,用包容的心态予以接受和适应。我国一直在致力于把中国特色文化带给世界,讲好中國故事,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下,甚至是相同意识形态下的不同国家,在对外的文化交流当中往往都是刀光剑影,但这种刀光剑影带来的冲突,实际上也带来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在非遗外宣翻译传播中,应当以非遗项目所蕴含的文化本色与异域特色为根基,基于跨文化意识,通过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将非遗项目中的历史故事展现出来,促进民族文化的海外传播。由于非遗项目相关文字资料通常都是非常精简的,语言描述,多引经据典、辞藻华丽,这种语言描述形式非常简练,但要翻译出来,难度就比较大了,而且要翻译好难度更大,这是文化背景以及语言习惯上的差异所造成的困难,如果要表现跨文化意识,并使阅读者能够理解并接受译文上的内容,则应当将源文本所表达的含义准确地翻译出来,而不是照着文字直接翻译。因此就必须要针对原始文本进行扩充,要在准确理解文字描述的情况下,从外国文化的角度去反思,去认同,进而才能翻译出质量好的译文。

2.2跨文化视角下的非遗外宣传播思考

在跨文化背景下,非遗外宣翻译的核心是要突出意译,而不能是单纯地对文字进行直译,当然此处的意译与一般的英汉互译有一定的区别,主要强调的是在固定的框架之下以文本所展现的语境为基础,去分析原始文本中的特定句子或词语的具体内涵,进而翻译出符合不同文化阅读者的不同阅读习惯的非遗译文。这才是有威力的文化输出,要想输出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要让被输出者理解并且接受,甚至认同,如果被输出者理解不了,何来接受和认同,别人无法理解的翻译就会演变为对牛弹琴,那么无疑这种传播就是失败的。因此,为了保证跨文化背景下非遗外宣翻译传播的效果能达到预期,首先应当重视对外宣传翻译对于提高非遗及其文化知名度的重要作用,应特别关注全媒体对宣传的作用,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应当高度重视利用全媒体不断丰富对外宣传的手段和形式,其中尤其要注意河北非遗保护网的建设,必须要打造中英双语版本,注意内容的全面性,可采用超链接等技术手段来适当增加背景介绍以及注释解释,搭配视频、图片,全方位展示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历史故事等。其次,应当加大对外宣翻译的监督控制,制定相对严格的评定体系以及质量标准,避免出现错误翻译或失真翻译的情况,对于人才不足的问题,可采取与高校外国语专业进行合作的方式,吸纳一部分高校学生来进行非遗外宣翻译,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专业外宣翻译人才不足的问题。再次,应强化对非遗的保护,各级政府要在条例要求下,大力支持非遗外宣,相关部门应当在政策、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完善非遗相关资料,强化档案管理,尤其传承人档案管理,进一步以合作高校为基础,为其提供一些文化遗产翻译研究项目,由其完成相关研究工作,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最后,要突出文化自信,有机结合异化和归化,外宣翻译中,强调翻译者必须要对非遗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有自信,如此才能从非遗所蕴含的文化中寻找到精华,进而以国外文化为基础,去进行翻译,如此才能保证翻译的内容能够让外国阅读者理解并接受。当然对于一些资料的翻译应当进行必要的重组润色,此时最关键的就是要进行跨文化的意识转化,由于汉语言文字的表述与英语文字表述不同,若从英语文字表述上来讲,直接按照汉语文字排序英文会发现根本不通顺,虽然可能不妨碍英语阅读者的阅读理解,但阅读体验肯定会很差,因此就必须要以英语国家的文化、意识、习惯等为基础,进而润色重组,准确再现英语语法特点,进而更有助于英语国家阅读者对非遗翻译译文的理解与接受。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国家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保护文化多样性,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因此,需要我们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得到落实,推动我国文化建设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芳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科技翻译,2021(2).

[2]葛莎莎,祁文慧.浅谈译者素养——以杨宪益译作为例[J].疯狂英语(理论版),2020(3).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