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技能夜校 促进农民就业

2021-10-12 12:12周辉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夜校农民工农民

胶州市将劳动者职业技能和素质的提高作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走出一条“反弹琵琶”提技能的积极就业之路。为此,人社部门聚焦农民培训需求,引入“乡村夜校”培训新模式,率先在胶北街道后寨村开办“乡村振兴农村技能提升夜校”,大力培育新型職业农民,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做出胶州贡献。

一、优化培训方式,激发参训热情

后寨村隶属胶州市胶北街道,位于办事处驻地西南2公里处,临近胶北第二工业园,2019年全村共有178户,人口695人,其中劳动年龄范围内356人,企业打工230人,有初级工3人。经过调研,决定利用晚上或休息日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会,并于6月份率先在青岛地区创建了“乡村振兴技能提升夜校”,让“坐在家门口、免费学技能”成为现实。仅用1个半月的时间,就为后寨村培养了中级育婴师15名,中级电焊工2名,实践证明,由于办学方式灵活,“夜校”一经推出并受到农民的欢迎。

二、锚定就业增收,设置培训专业

根据农村务农务工妇女多的现实,结合养老服务,育婴师需求大的情况,在专业设置上我们积极开办“短平快”培训项目,力争让农民早日上手。同时通过对接民政部门、养老机构在青岛地区率先成立了“后寨村居家养老服务驿站”,养老机构在我村招聘了12名具有中级养护资格的妇女,为周边7个村的失智失能老人进行居家养老服务,一方面让农民切实感受到,技能的提升能够为家庭带来收益,另一方面也为全村其他观望的农民做了榜样,带动更多的村民学技能、促增收。

三、依托夜校阵地,传播乡村新风

以前村民饭后跳广场舞,现在村民有空就去村委学习技术,村委还专门在教室建立了“图书角”,老旧的村委大院焕发出新的生机,引领“人人学技能,天天有提升”的良好社会风气,实现了从“坐着等”“站着看”到“跟着来”“一起干”的转变。技能夜校已经成为人社服务零距离的阵地。创办乡村振兴技能提升夜校,是人社部门“零距离”服务老百姓的一小步,却是创新农村人才培养途径,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中的一大步。乡村振兴农村技能提升夜校”是乡村振兴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有益探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民增收,引领农村社会风气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涵养农民“人人学技能,天天有提升”的良好社会风气,根本上转变农村的人力资源结构,助力乡村振兴,建设一支“有正气,有技能,有干劲,有传承”的“四有”新型农民技能人才队伍。

四、综合精准施策,保障农民就业

一是实施企业护航行动,促进农民工就业。组织建立了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用工专员服务制度,对缺工企业及时跟进服务,开发就业服务云平台,提供就业岗位18000余个,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二是坚持在政策落实上提速提效,全年累计发放稳岗补贴2031万元,惠及企业3643家;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248.5万元,惠及企业637家;政策惠企稳定岗位15万余个,让农民工端牢端稳就业“饭碗”。三是持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扶持自主创业2778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36万元。坚持市场化思维,建设胶州市家政服务就业创业广场,打造市场化配置新载体。2020年实现新增就业35900人,其中农民工就业28227人,占78.6%,就业形势稳定向好。

五、坚持党建引领,助推技能培训走深走实

在夜校创建过程中,市人社局党组给予精准指导。2020年6月,人社局党组与胶北街道后寨村开展党建联建,在青岛市率先开办了“乡村振兴农村技能提升夜校”,并将此模式延伸到3个镇、街道办事处的17个村庄。技能夜校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段,在局党组的指导下,顺势推出了开展叉车、电焊、育婴、中西式面点等职业资格工种的培训。改变了农民以往白天打工,种地,晚上娱乐休息的生活习惯,在李哥庄镇矫戈庄村,开展叉车、电焊、育婴员的培训,参加培训的农民有133人。“技能夜校”已在全市组织5个镇街道办事处的500多名村民参加培训,相关做法被山东省人社厅刊发推广,《青岛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青岛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也纷纷予以宣传报道。

技能夜校的功能逐渐扩展,让村民在夜校不仅学到了技能,更重要的是形成“人人学技能,天天有提升”的良好社会风气。通过“乡村夜校”的“星星之火”,点亮了广大城乡劳动者的就业之路,进一步提高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简介:周辉(出生年—1969.12.15),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山东青岛胶州市) 学历,本科,职称,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就业创业.

猜你喜欢
夜校农民工农民
耕牛和农民
四川省盐源县:星光下的农民夜校
农民
建设“指尖微课堂” 促进农牧民夜校教育上台阶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