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防治技术综述

2021-10-12 12:12王建成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农业种植玉米螟

王建成

摘要:本文通过对玉米螟的防治技术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对防治方法提出个人观点,希望为关注玉米螟防治的人群带来参考。

关键词:玉米螟;农业种植;玉米螟防治

玉米螟是农业种植中的常见害虫之一,对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具有非常大的危害,而且因为其扩散能力相对较强,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大幅扩散,进而影响到种植效果。因此,有必要对玉米螟的防治技术进行研究。

一、玉米螟习性分析

玉米螟会经历四个虫态,即卵、幼年、蛹、成虫四类,玉米螟通常会选择在玉米茎秆、穗轴等处进行越冬,并在春天化蛹、羽化成虫、繁殖新一代玉米螟。通常成虫将会在夜间进行羽化,以19~22时为高峰期,在羽化当天即会进行交尾,次日进行产卵。玉米螟在白天一般会选择在较为茂密的农作物、草丛中蛰伏,待到落日之后进行活动。因为玉米螟自身具有较强的趋湿性、趋密性,所以很多雌虫会选择在长势良好且足够茂密的植株中进行产卵。

玉米螟出现后,将会导致玉米花叶、雌穗难以正常发育,进而造成籽粒霉烂、降低储量。幼虫孵化之后,玉米螟会对玉米嫩叶进行破坏,当表皮、叶肉取食完成后便会进入心叶内部继续破坏心叶,经过玉米螟破坏的花叶往往会呈现出半透明薄膜状或产生小圆孔。在玉米打包期间,通常幼虫会在苞叶、雄穗包内集中吸食养分,当雄穗抽出后则会进入茎秆,此时风吹变得出现折雄的情况。待雌穗生长后,幼虫便会集中蛀入雌穗并对籽粒造成伤害,进而导致减产问题的发生。

二、玉米螟的防治技术分析

1、赤眼蜂防治方法

由于玉米螟所带来的危害非常大,所需在种植作物期间必须对其开展针对性防治,赤眼蜂作为玉米螟的天敌之一,合理利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能够有效降低玉米螟所带来的危害,从而保证作物产量。赤眼蜂能够将蜂卵在玉米螟卵中产出,以此来破坏玉米螟的幼虫孵化,进而在源头上降低玉米螟带来的危害。所以在防治过程中,需要掌握赤眼蜂的放蜂期,保证蜂、卵相遇将会成为玉米螟防治工作的关键所在。

利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时,必须重点进行虫情测报,以此来决定赤眼蜂的放蜂期。赤眼蜂的放蜂期与玉米螟产卵期足够吻合时,才可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因此为了得到足够精准的玉米螟防控依据,就需要通过拨杆调查的方式来重点观测玉米螟的化蛹进度,当玉米螟的化蛹率提升至15~30%后,再经过9~11天便会达到成虫的落卵时期,通过结合成虫落卵量进行分析,当百株卵量达到1~1.5块时,便可以进行初次放蜂作业。在防治初代玉米螟虫时,每亩地的赤眼蜂放蜂总量应该控制在两万只,并按照两个点位两次投放来完成放蜂。在选择放蜂点位是,可以在放蜂田角右数15垄,并往前走15步,此处便是第一处放蜂点,然后依次右数30垄设置为放蜂点,每个放蜂点位都需要向前走30步。在放蜂点位,需要选定一颗植株的中部叶片撕开并卷成筒状,然后需要将蜂卡放在叶片圆筒内,而卵粒则需要朝外。在利用赤眼蜂进行玉米螟虫防治时,必须保证蜂卡稳定性,如果遇到降雨天气,则需要将蜂卡暂时放在阴凉處,第二天重新进行放置。为了保证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必须进行大规模集中放蜂,如果放蜂时期错过了玉米螟虫的产卵时期,则会导致防控效果大幅降低。除此之外,在放蜂前10天直至防风后20天,应该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否则将会造成赤眼蜂的大量死亡,进而影响到玉米螟虫的防治效果。

2、化学药剂防治

在对玉米螟虫进行防治时,还可以通过大规模杀灭越冬虫源的方式来降低玉米螟虫的整体基数,而且在选择作物种植品种时,同样可以选择抗螟能力更强的品种。通过加强对于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的茎秆处理,能够达到杀灭玉米螟虫的效果。在开展化学防治时,可以利用药液灌注雄穗的方式来达到防治的目的。常见药剂有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等,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药液进行配比后进行雄穗灌注,能够有效减少玉米螟的危害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药液点花丝的方式进行防治,当药液灌入小口瓶之后,需要在瓶塞加入塑料管,当玉米撒粉完成之后,应该在雌穗花丝基部滴入药液,这样能够消灭雌穗顶部的玉米螟。

3、白僵菌封垛防治

在越冬玉米螟化蛹之前,可以通过测报来掌握封垛时间,即通过每天检查来观察是否具有玉米螟幼虫爬出洞口进行活动。在封垛时,可以利用喷雾的方式喷洒白僵菌粉稀释液。通常情况下,配置完成的稀释液其存放时间应该控制在两小时以内。喷雾期间需要在垛的周围按照每平米一个点位的距离,把喷雾管放入垛中进行药物喷洒,垛顶则要保证喷雾期间的均匀性。为了保证玉米螟的防治质量喷雾时必须保证茬垛被喷透,以此来避免出现漏垛的问题。因为白僵菌将会对家蚕的成长带来破坏,所以这种防治方式禁止在蚕区中使用,而且人体与白僵菌粉的接触,将有可能出现过敏问题,所以在使用期间必须重点注意对于皮肤的保护,在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穿戴完成之后才能进行防治工作。总而言之,玉米螟虫作为农业种植期间需要面对的主要危害之一,只有找到适合的方式才能达到应有的防治效果。

4、性诱捕器玉米螟防治

玉米螟在防治过程中,通过性诱捕器能够实现绿色防治,一般情况下,当玉米螟雌虫成熟后,便会自行释放性信息素,性信息素将会有效引发雄性玉米螟出现性冲动,并雄虫定向飞往性信息素的释放源头,当雄虫、雌虫交配完成后便可以顺利进行繁衍。以该特性为核心所制成的性诱剂属于仿生学产物,能够通过释放合成出的性信息素来达到诱捕雄虫的目的,通过诱捕法将雄虫杀死之后,便可以有效破坏玉米螟的正常繁衍,进而达到防治玉米螟的最终目的。在使用性诱捕器时,应该将诱捕设备放置于距离地面1~1.5米处,每个诱捕器在使用中都应该定期对诱芯进行更换,以此来保证诱捕效果。诱捕时要保证每亩一套性诱捕器,只有防治面积达到30亩,才能够有效发挥出防治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诱捕器的高度、气流等情况都将会对诱捕质量带来影响,所以应该结合实际来合理选择诱捕方式。

5、投射式杀虫灯防治

杀虫灯放置时要保证位置足够平整且能够顺利固定,灯间距要尽量控制在200~240m,收集桶中则要加入适量洗衣粉水,洗衣粉与水量分别为1∶1,当洗衣粉水量达到溢水孔即可停止注水。以此来保证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由于诱虫灯管属于特殊设备,因此禁止与家庭照明灯进行替换使用。除此之外,诱虫灯装有雨控电极以及光敏探头,所以要对其进行定期清理,雨后更是要及时进行擦拭,诱虫灯可以与其他防治方法相组合,这样能够提高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慧珠.常见的玉米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分析[J].新农业,2021,{4}(13):4.

[2]徐丽英,费凤艳,陈重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参谋,2021,{4}(10):31-32.

猜你喜欢
农业种植玉米螟
论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浅谈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
浅析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论玉米螟防治措施
如何实现农业种植的预算管理
试论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合理运用
现代化新技术在农业种植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不同农业种植方式对土壤中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浅谈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