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分析,思维拓展

2021-10-13 17:16费佳思
考试周刊 2021年72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培养方法初中历史

费佳思

摘 要:史料实证素养,是初中生学习历史应当具备的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学会证明史料的真实性、正确性、确定性,可以帮助学生学好历史这门课程,更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和广度,使其学会如何辩证地看待一件事或者是某个问题,拥有自己的主见,而不再人云亦云。文章分析了在初中历史学科,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历史史料实证素养的方法、措施。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分析;史料实证;培养方法

何谓“史料实证”?首先,当明确这一概念。而笔者通过多方查阅相关资料,将其确定为将得到的历史资料利用已经确定为真实历史的资料进行多方面的证明的过程,就称为“史料实证”。简而言之,就是为了证明某个历史史料的真实性而展开的一系列的探索过程。在该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资料、推测意图、提取信息和联系生活等,最终方能得到较为可靠和确切的信息。史料实证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促进中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更有重要意义。故,文章将简述几点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浅显策略,望对同仁有所裨益。

一、 培养初中生历史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性

当学生进入到初中学习阶段后,他们需要面对一门说是无趣,又十分有趣的学科,这门课程就是历史。说它“无趣”是因为有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所考试的内容,大部分需要背诵。比如,背诵某些特定的年代信息,或者背诵某些特定年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最令学生厌恶的就是“××事件带来的重大影响”……学生面对这些问题会感觉十分无趣。但与此同时,历史学科的学习又是十分有趣的。比如,教材中仅仅记录了每个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或者是记录的事件并不全面,而对于一些小事情,则会出现在一些传说或者是“野史”中,它们的真实性与否就非常值得考究。有的人认为是真实的,并为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有的人则持否定意见,并且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双反的对立局面,形成了“矛与盾”的竞技场景,这是历史学习有趣的一面,也是学习历史学科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应当具备的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初中生的良好史料实证素养,可以让学生在思维的拓展、辩证和判断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是其教学的必要性之一。

“史料实证素养”,也是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除此之外,历史核心素养还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基础改革和发展的新的指导方向,它也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必备的、关键的能力和品质。学生在走出初中校门后,还将接触高中时代的历史课程,在完成高中历史的探究后,有的学生还会向考古专业发展,而在学生的这一成长轨迹中,历史核心素养——史料实证素养的养成就显得尤为不可缺少。因此,综合来看,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实施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辅导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二、 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具体方法

(一)强化历史教师实证教育思想

正所谓,“教师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需要有一桶水”。同理,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证素养,那么,首先历史教师自己就应该具备较强的历史史料实证能力。怎样才能让学生看到教师的实证能力呢?其一,尽量脱离课本教学。笔者所讲的“脱离课本”并非是讲述一些无关教学大纲和教材知识的历史资料,而是要将历史教材中的所有内容记忆在历史教师的大脑中,达到脱稿教学的效果。这样当学生提问,教师作答,并问一答十,对答如流,才会令学生心生敬佩,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历史这门专业课中就是专家。其二,在基于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适当为学生做一些课外知识的引导,并告诉学生一些可以佐证的史料,启发学生产生学习悬念,继而促使他们课下到各个渠道,如报刊、杂志、历史书籍或者网络等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其三,学校还应当积极定期组织历史教师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或者具体教学问题的研讨会,认真学习社会流行的教育思想,走在时代的前沿,拥有教师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携手开辟历史教学的新天地。

(二)引导学生搜集材料,评价人物

历史上曾有过很多的人物,比如,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秦汉时期的秦始皇、汉高祖,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刘备、孙权、曹操,唐宋时期的唐太宗等,他们都曾在历史上有过自己的演绎,无论好坏,如今都已经只是存在于历史教材中的只言片语,供后人评说。部编版历史教材在编撰的时候,是将历史中的事件做出删减之后总结在教材中的,所以,有时当学生想要多了解某个历史人物的一生经历时,发现单从教材中浏览信息是十分困难的。教材仅仅记录的是重要的历史信息,且多为从“正史”上搬运下来的资料,不会掺入任何编撰者个人的感性信息,是客觀的,陈述性的。

在培养初中生的历史史料实证素养中,教师可以从某一课中选择一些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然后启发学生去自己搜集资料,试着评价一下历史中的这个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从多个渠道,如图书馆、杂志社、报刊亭以及网络等,寻找自己认为有用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得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判断和整理,最终为总结一个人的一生,评价历史人物奠定重要的史料基础,激发初中生的辩证思考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指导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的知识时,本课列出了这一时期的几个重要的军事活动,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相关的名人故事,最终点出了本课的主题“三国鼎立”,明确了三国时期,曹魏、蜀汉和孙吴三方军事势力对抗的局面。在孙权、刘备和曹操这三个君主中,最令人值得探讨的人要数曹操。他不仅是东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一名诗人,关于他的诗词作品,如《龟虽寿》《观沧海》以及历史故事,如《望梅止渴》《割须弃袍》《偃旗息鼓》等,也都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但后世对其评价并不是持褒义的,更多人认为他是奸诈的人,甚至在戏曲中都以“白脸”的角色为其定义。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教师可以将这一问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到课下去搜集相关的史料,最终在结合具体的历史史料基础上,对曹操的人格和一生进行评价。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培养方法初中历史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