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冷鲜食用菌对出口市场的集中度与依赖度研究

2021-10-15 06:23吴月丰张俊飚
食药用菌 2021年5期
关键词:集中度冷藏食用菌

吴月丰 张俊飚 洪 波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武汉 430070)

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特别是农产品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部分国家或地区采取阶段性出口限制措施[1],导致一些农产品出口国供应链受阻,不确定因素的增加降低了市场参与主体的贸易积极性,导致国际农产品贸易规模萎缩。

食用菌产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其产业抗风险能力较弱。我国是食用菌生产与出口大国,每年食用菌出口量接近世界食用菌贸易总量的50%[2]。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国内及国际市场的食用菌生产和流通均受到了较大影响。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我国共进口各类食用菌产品仅0.31万吨,当年出口各类食用菌产品仅为61.69万吨,同比分别降低13.41%和16.99%。因此,本文主要对中国部分种类食用菌出口集中度与依赖度进行测算,分析国际市场对我国食用菌出口的影响,考察新冠疫情对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冲击,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保障国内外食用菌的稳定供应。

1 疫情对我国食用菌行业的影响

作为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对食用菌产业从生产端至输出端整个流通过程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生产方面,受疫情影响,各地严控人员出入,由此引起的劳动力短缺促使企业生产难以正常运行。2020年春季生产期,绝大部分食用菌工厂缺乏采收工、菌包制作工,导致生产难以进行,生产计划被延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采购运输方面,2020年春季疫情防控期间,非必需行业临时歇业,导致原料供应受阻。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等食用菌生产原料及其他生产资料无法实现正常运输,大部分食用菌企业原料库存告急,难以复产。

产品销售方面,受疫情影响,部分农贸商超市场停止经营,餐饮行业受严格管控,造成食用菌等蔬菜直供渠道受阻。加之大部分食用菌生产厂家较少甚至没有开通线上销售渠道,因而难以与买家实现线上对接,错过食用菌最佳的上市时间,增加了储藏成本,产品价值降低,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交通、物流、仓储等配套行业皆因疫情防控受限,相关产品检疫过程更加严格。种种原因使得疫情管控期间出口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降低,导致交易成本与风险增加[3]。

2 我国食用菌出口相关研究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对我国食用菌出口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贸易现状方面,薛龙飞等[4]通过分析2002—2012年中国食用菌产品出口数据,指出中国食用菌产品出口呈波动增长趋势,市场需求效应和结构交叉效应不断弱化的趋势正在阻碍中国食用菌的出口。李平等[5]通过分析中国与日本食用菌贸易现状及互补性,对两国间食用菌贸易提出优势互补的建议。关小亮等[6]通过对影响食用菌出口的因素构建引力模型并实证分析,明确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特征及制约因素。吕雄华等[7]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2005—2010年中国食用菌出口的十大类产品的构成及贸易竞争力指数,发现其关联程度较大且竞争力指数在不断增大。曾杨梅等[8]通过计算MS、TC、RC及DTL指数,指出中国食用菌产品竞争力明显,并且与日本食用菌贸易存在互补性。白丽等[9]基于引力模型分析中美、中日和中意食用菌贸易的影响因素,提出产业化组织、工厂化生产,以及深加工产品是提升食用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意识的加强,国际市场对食用菌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长[10]。我国的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量的70%,食用菌产业作为我国第五大种植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力产业[11]。关注食用菌出口贸易的集中度与依赖度,对于优化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结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 实证分析

我国栽培的食用菌品种繁多,超过70种,其中形成商品的约50种,生产规模较大的有20多种。本研究根据中国海关官网2008—2020年相关数据,选取商品名称为鲜或冷藏的香菇、鲜或冷藏的金针菇、鲜或冷藏的块菌、鲜或冷藏的其他蘑菇4大类食用菌出口产品进行研究,测算期限内上述产品对出口市场的集中度与依赖度,以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的影响。

3.1 集中度分析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CRn指数与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对部分种类食用菌产品出口市场集中度进行定量分析。CRn指数能直观反映最大的几个进口市场总体规模,但未考虑其余市场的分布情况,因此,需要结合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进行综合分析。市场集中度表示中国食用菌出口市场中份额最大的前几位进口市场的进口额占整个市场的份额,公式如下:

式(1)中,CRn表示中国食用菌出口市场中份额最大的前几个国家的市场集中度;Xi表示中国出口到第i个市场的金额;n表示要统计的前几位市场数量;N表示中国出口市场的个数。根据数据可得性,本文n取4。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综合反映了出口市场的集中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2)中,HHI表示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Si表示中国对第i个市场出口食用菌金额占总出口金额的比重;N表示中国出口的所有市场数目。

据此计算出我国2008—2020年4类冷鲜食用菌出口市场集中度(表1)。根据CRn指数计算结果,中国食用菌出口市场集中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鲜或冷藏的香菇、鲜或冷藏的金针菇、鲜或冷藏的块菌、鲜或冷藏的其他蘑菇,除个别年份,各类食用菌出口市场集中度整体来看都呈下降趋势,且2020年降幅较大。

表1 2008-2020年中国冷鲜食用菌产品出口市场集中度

根据HHI计算结果,集中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鲜或冷藏的香菇、鲜或冷藏的金针菇、鲜或冷藏的块菌、鲜或冷藏的其他蘑菇,出口主要集中在意大利、法国、荷兰、德国、日本、美国、中国香港、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市场。与CRn指数计算结果相吻合,各类食用菌出口市场集中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且2020年降幅较大。

2020年我国食用菌出口市场集中度整体降幅较大,可能的原因为,即使多数国家未对我国食用菌出口进行明确限制,但疫情管控期间,食用菌生产、运输等环节受到的冲击已经给出口贸易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一方面,在食用菌运输流通环节,由于多国陆续采取国际航运限制措施,导致我国多种出口产品运输受阻。尤其农产品运输对保鲜技术与时限条件要求高,国际航运体系运行不通畅,使得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受到较大冲击。另一方面,与工业生产不同,农作物生长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与周期性。疫情管控原因导致的食用菌生产中断或延误,使整体产量下降。在优先满足国内民众需求的原则下,也可能一定程度减少了对食用菌主要输出国的供给。

3.2 依赖度分析

食用菌出口市场依赖系数衡量的是食用菌出口对某市场的依赖程度,不仅要考虑中国食用菌出口对该进口市场的依赖程度,而且应考虑该市场对中国食用菌的依赖程度以及中国对该市场的整体贸易依赖程度。本文借鉴曹明宏等[12]对食用菌出口依赖度的计算方式,故贸易平衡指数计算公式为:

式(3)中,Bi表示贸易平衡指数;Xi表示中国对i市场的出口额;表示中国的总出口额;Mi表示中国从i市场的进口额表示中国的总进口额。贸易平衡指数大于1,代表该市场在中国的出口中占据更重要地位,即中国贸易依赖该国市场;指数小于1,代表该市场在中国的进口中占据更重要地位,即该市场贸易依赖中国市场。

据此得出4类冷鲜食用菌出口依赖系数见表2~表5。整体来看,我国鲜或冷藏类食用菌出口对英国、法国、荷兰、德国与意大利等欧洲市场的依赖程度最高。其依赖度在2008—2009年间快速上升,但在2009年后开始回落并趋于平稳。可能的原因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食用菌消费市场萎靡,欧洲主要进口国家进口量锐减,从而导致依赖程度下降。随着2010年全球经济复苏,购买能力增强,欧洲食用菌消费市场逐渐回暖并趋于平稳。鲜或冷藏类食用菌出口对日本和美国的依赖程度较高,但由于日本政府对中国采取紧急进口限制政策,导致此类食用菌对日本出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与日本相反,此类食用菌产品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可能的原因为,由于美国鲜或冷藏类食用菌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是加拿大,而加拿大对其供应量逐年下降,美国转而增加从中国的进口量,以致于两国鲜或冷藏类食用菌贸易呈相互依赖关系。相对而言,鲜或冷藏类食用菌出口对中国香港、韩国、泰国和马来西亚的依赖程度均较小。

表2 中国鲜或冷藏的香菇出口依赖系数

表3 中国鲜或冷藏的金针菇出口依赖系数

表4 中国鲜或冷藏的块菌出口依赖系数

表5 中国鲜或冷藏的其他蘑菇出口依赖系数

结果还显示,2020年我国食用菌出口市场依赖度整体显著降低,可能的原因为,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的蔓延,给美国、韩国、日本等部分我国食用菌主要出口国的进出口贸易机制造成严重影响。使得进出口贸易成本上涨,国际食用菌需求市场萎缩,因而出现各类食用菌出口市场依赖度整体呈大幅下降的态势。另一方面,随着2020年年初我国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伴随网购、微商等服务行业的兴起,疫情管控期间居民线上订购需求的进一步催化,使得国内食用菌多种线上渠道需求旺盛,国内市场的复苏也一定程度上分化了原食用菌主要进口国的需求,从而出现我国食用菌出口市场依赖度显著下降的情况。

从出口结构来看,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贸易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出口数量和规模均存在一定差异。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出口输出市场整体来看较为集中,且对个别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出口依赖程度较高。在一定条件下,高度集中的出口市场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和建立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但对某些市场过度集中与依赖则易导致出口风险偏高。因此,需要利用市场多元化来分化和规避高度集中和高度依赖所带来的贸易风险,促使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趋于稳固,从而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从时间发展角度来看,由于各国对新冠肺炎疫情仍在采取不同程度的防控措施,各行业的产品流通与出口也因此持续受到影响。此外,短期内疫情仍会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以及全球经济产生一定负面冲击,但长期来看并不会改变我国外贸平稳发展的基本态势。兼顾疫情扩散的管控与经济的平稳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验各国的应对能力,随着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在疫情后的恢复性增长,我国的出口贸易发展也将回到潜在水平。

4 对策与建议

4.1 完善出口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贸易交流机制

积极完善与出口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交流与信息融合机制,保证与贸易输出国食用菌贸易往来高效对接。由上述测算结果可见,近年我国食用菌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几个主要输出国的传统销售市场贸易份额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为对接国家对输入的食用菌产品质量和卫生健康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使得出口受到掣肘。因此,一方面由于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贸易机制均存在差异,为了便于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互通,应加强与对接国的贸易信息交流,及时获得相关质量标准;另一方面要引导国内食用菌企业进一步向国际化迈进。还应构建有关食用菌产品出口的相应服务及管控机制,促使食用菌产品出口贸易更为高效流畅。

4.2 疏通食用菌产品贸易运输交易渠道

从此次疫情可见,创新食用菌产品的生产、管理与营销模式,是减少重大危机发生对食用菌产、销地对接影响的必要手段。经营模式上,可利用区域内食用菌生产特点,采取“龙头企业+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或“农民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发挥多方主体经营优势,共享信息和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升食用菌产品的生产效能。还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展食用菌市场交易渠道,建设食用菌领域的国际营销网络,支持食用菌产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促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食用菌产品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体系化和收益最大化。在宏观调控层面,食用菌生产物资运输可以参照饲料、农药、化肥等农资的管理措施,在重大危机发生时,有关部门下达通知,针对有急需生产所需物资和销售需求的企业,简化各方通行证办理手续,在特殊时期仍要实现原料进得来、产品运得出。

4.3 规范食用菌产品生产质量标准

对于出口贸易,产品的标准化是向贸易国际化过渡的关键措施。现阶段我国食用菌栽培主要在偏远的农村和山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目的多集中于带动当地就业及提高农民经济收入,食用菌产品生产标准化问题往往不被重视。即使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指引出台一系列标准化措施,但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仍存在产品安全问题。因此,加强从生产、粗加工、精加工到销售、检验过程的标准化建设,实施、提升和规范食用菌产品绿色安全标准,已成为我国现阶段食用菌出口贸易标准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集中度冷藏食用菌
不同处理对冷藏“安哥诺”李果实软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我国物流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关系分析
清徐醋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SCP范式对我们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的分析
冷藏保温车发展潜力被激发
再谈冷藏保温车:市场已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