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问题研究

2021-10-15 06:22刘卿许佳佳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刘卿 许佳佳

摘要: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直接体现学校的教学水平,并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为了更好的帮助高职院校树立21世纪新型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大力加强课程建设质量,本文从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提出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办法,从而达到构建与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相适应的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认识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是一项涵盖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教改革、教学管理等的系统工程。课程建设是日常教学的重要部分,是专业建设的基石,是一个院校内涵建设的最基础单元组成部分,课程建设离不开学院的鼎力支持,如政策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团队保障等。因此作为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应切实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规范的课程建设管理制度,搭建合理的课程资源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考核评估机制等来充分做好课程建设的规范、检查、评估、考核等工作,从而扎实推进高职院校课程建设。

二、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存在问题

1.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校企合作力度还不够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工学交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知行合一”这十六字方针,课程应该与行业企业岗位相适应,实现岗位标准与教学目标相对接、岗位工作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对接、岗位工作流程与教学流程相对接、岗位考核与教学考核相对接,真正将工作岗位内容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内容,但很多时候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没有落地,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还只是“空中楼阁”。

2.信息化手段在课程教学中使用力度还不够

现代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手段、模式有多种形式,同时,各院校不断探索各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一时间,不同的教学方法各领风骚,五花八门的课程实施模式让人应接不暇,但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在现代教育教学体系下都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有效支撑,然而,由于信息化手段只是辅助工具,致使还有相当多的院校并不注重信息化基础建设,一味追求高大上的方法,导致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买椟还珠”、“本末倒置”的现象时有发生。

3. 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元素相融合力度还不够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除了承担学生知识传授,技能教导的责任外,还担负着树立学生理想信念,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品德的重任,以期能够为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而奠定扎实的素养基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众多,课程种类也非常繁杂,因此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更要实事求是,立足岗位,加强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在实践中去不断挖掘和探索,最好的状态就是专业课教师能够自主挖掘本门课程的思政元素,通过教师自己的消化和理解去运用在专业课堂教学中,但事实上当前大部分的专业课教师仍处于概念模糊的边缘,对于自己课程的思政构成、思政核心认识还缺乏认识,难以准确挖掘、把握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三、课程建设的途径探索

1.实施“三教”改革促进课程建设

“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也是课程建设的落脚点和成功与否的关键,课程建设期内将紧紧围绕“三教改革”进行,具体内容可分为:

(1)教师改革——加强团队建设

①强化“立德树人”理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建设期内,团队将长期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修订教师行为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职业言行;按师德量化考核计分办法对教师进行师德考核;开展推优推先及评优表彰活动,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发挥校内宣传媒体的作用,营造师德建设舆论氛围;开辟师德师风建设专题讲座或师德楷模报告会,灌输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理念。

②提升团队科研能力

建设期内,加大团队的科研能力建设力度,将科研与教学同时作为高校专业建设的两条腿,在课题申报、发表论文、组织讲座等方面发挥团队优势,更好的创造条件,为师资队伍的科研建设提供服务和保障。

(2)教材建设——教材改革推动课程改革

①制定课程标准

对课程性质进行统一标准规范,明确内容标准;制定课程的学分,对课程的学分进行标准化设定;统一课程学时数的标准制定,对课程的总学时数、理论学时数、实践学时数进行统一标准化;确定电子商务物流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在建设期内,完成本门课程标准的修订,实现教学规范、教学实施统一,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

②规范项目化课程改革流程

课程实施项目化改革将按照“校企开发、学生主导、教师实施”的原则,按照岗位情境设置学习任务,项目化内容将以“课堂知识点学习、校中厂实践、企业岗位实战”的形式体现,规范了不同教学内容对应的不同学习形式,进一步体现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手段。

(3)教法改革——课程建设的落脚点

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课程应以信息化教学平台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借助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中厂”的建设,实施“学、做、践、战、思”的课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职业理论基础和能够熟掌握岗位流程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形式可以概括为:

①“學、做、践、战、思”——学

专业课程通过采用“翻转课堂”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a.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

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要借助各类教学平台,对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原理由教师精讲,对一些知识点的运用以教师引导,在课前以任务的形式发布在平台上,学生通过登录品台进行课程学习。

b.主题讨论启发式教学

主讲教师把所要讨论的题目及案例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己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准备讨论发言提纲。在每组同学之间课下进行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先按班进行讨论,然后每班选出几名好的代表在课堂上发言,通过同学之间的提问、启发甚至是争论,加深学生对管理实践情况的了解和有关重要概念的理解。教师对谈论内容进行点评并进行课程总结,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②“学、做、践、战、思”——做

课程通过校内实训室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尤其针对课程知识点的实操环节,了解专业对应的企业岗位流程。

③“学、做、践、战、思”——践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实训室实操等流程拥有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但对于岗位的实际操作仍存在较大差距,课程部分知识点需要借助与企业共建的实训基地来提升学生的电商物流实践能力。

④“学、做、践、战、思”——战

通过校內实训基地让学生对岗位的操作流程有个初步的认识,最后,本着“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原则,组织学生到企业一线开展岗位实战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真实岗位能力的认识。

⑤“学、做、践、战、思”——思

课程结束后,由课程负责人每星期一次召集本门课程的所有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与实际上课的出入;课程进度;学生上课情况;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课程教学效果反馈等,确保课程教学内容能按统一进度、统一标准实施教学,同时,也为不断改进教学过程提供依据。

2.构建工学结合的优质项目化核心课程体系

通过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充实课程内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依照“岗位导向、学训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形成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3.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建立先进的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内容,充实课程内涵,整合相近专业课,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建立具有规范的实训要求与考核标准的实训体系,形成理论与实践教材相配套、载体多元、内容丰富的教材体系,与集中实训紧密结合。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形成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广泛使用网络教学平台,不断扩展课程教学空间。

4.探索“课程思政”与课程建设相融合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5.加大信息化教学力度,打造“线上+线下”的教学平台。

教学整体实施过程,“线上+线下”教学贯穿课程始终,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顺序提供“职场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具体实施如图所示:

参考文献:

[1]李海明,刘玉文.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107—111.

[2]牟学鹏 .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与误区[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71—73.

作者简介:刘卿(1987年12月),高校讲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经济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