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述评

2021-10-16 07:46宋瑞洁肖甦
世界教育信息 2021年10期
关键词:项目道德教育

宋瑞洁 肖甦

摘   要: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在泰国国家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进入21世纪,泰国中小学试图通过打造“道德校园”回应国家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和校园道德提升的强烈诉求。“道德校园”项目肩负着加强学校道德体系建设与完善,为国家培养有道德品质的优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在目标定位与内容设计上有着前瞻性、全局性、计划性与包容性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尤为强调学校、家庭、社会各个相关主体的全面参与以及内部和外部监督评估的有机结合,协力促进学校道德教育的时效性与可持续性发展。项目实施八年来已取得明显成效,在促进学校道德体系建设和优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泰国中小学 道德教育 “道德校园”项目

道德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全面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受到一些国家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一贯重视。在泰国,由于受佛教文化和君主观念的影响,其道德教育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且在与人类发展、公民建设、甚至解决社会政治问题有关的国家政策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1]。进入21世纪后,为应对全球化浪潮和世界变革背景下的国家发展人才需求以及社会道德危机与困境,社会各界提出了加强校园道德体系建設与完善、培养有道德品质的优质人才的强烈诉求。“道德校园”项目便为回应此种诉求而生。自建立伊始,该项目便着眼于前瞻性和全局性的发展目标且有计划地展开活动,本着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德育态度,强调相关主体全面参与合作以共同促进学校道德教育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在各方力量的支持和监督下,项目实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减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学校师生道德品质发展方面成效显著。

一、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发展线索

泰国道德教育历史悠久且有浓厚的佛教文化色彩,无论皇室、政府还是社会民众都一直重视道德的培养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和国家发展战略影响下,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其中,“道德校园”项目作为回应中小学道德教育新使命和内涵的重要项目,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好公民,培养有道德品质的优质人才,促进中小学道德体系建设与完善的重要目标与使命。

(一)泰国道德教育历史悠久且备受重视

道德教育在泰国发展和教育改革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在其道德伦理体系发展过程中,道德教育既受传统佛教文化的影响,又紧随时代潮流和国家发展需求,融入现代道德教育的新理念和新元素。

在封建君主体制时期,泰国道德教育依附于佛教教育,是培养忠君爱国的虔诚佛教徒的重要途径。在国王拉玛五世朱拉隆功统治时期,道德教育的场所扩大至学校体系,而到了拉玛六世瓦差拉冗时期,形成了“国王—民族—宗教”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思想核心,并将学校道德教育作为团结民族、培养公民对国王和佛教的崇敬之情的重要措施[2]。1932年泰国结束君主专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为推进国家现代化和民主化发展,培养国民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泰国在保留原有“国王—民族—宗教”三位一体的价值观作为道德教育思想核心的同时,推动道德教育朝着民族主义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二战以后,尤其进入20世纪60年代,教育部对中小学德育课程做了较大调整,融入了现代发展理念,并通过学校教育、日常生活、宗教教育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公民品性、个人品性和社会品性[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改善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泰国在对教育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同时,重视道德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在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加强道德教育的建设与完善。进入21世纪,为顺应新世纪发展趋势和满足国家发展需求,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学生道德培养,尤其重视中小学道德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二)21世纪中小学德育新的使命与内涵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浪潮和世界变革趋势倒逼各国快速发展与改革,在时代发展浪潮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下,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内涵。

自亚洲金融危机后,泰国亟需提升国家竞争力,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然而薄弱的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难以支撑其实现升级发展的愿景[4]。同时,在新兴技术迅速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受到强烈冲击。社会公众产生许多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走上吸毒犯罪的道路[5]。而学校内的道德体系也尚待加强。学生缺乏纪律、责任感和诚信,甚至出现吸烟、赌博、斗殴、怀孕等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其中校园欺凌现象最为严重[6]。此外,在功利心态的驱使下,泰国贿赂腐败成风,教育领域也不例外。[7]

在此背景下,迈向新世纪的泰国教育开始强调知识、道德、学习过程以及各个方面的综合培养[8],社会各界也强烈呼吁加强中小学道德教育,通过学校师生、管理人员以及社区建立强大的社会道德基础,并依据2008年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为国家培养有素质、健康、聪明、快乐的青少年,从根本上促进青少年道德发展,在源头上保证培养好公民、合格公民、国家优质人才进入社会[9]。由此,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即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好公民,培养有道德品质的优质人才,缓解社会与校园道德危机带来的影响,促进基础教育阶段乃至全社会道德体系的强化与完善,强化国家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道德校园”项目的启动

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校园道德提升的强烈诉求下,为回应国家社会发展所赋予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新使命,泰国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于2012年设立了个人基金会并委托枢密院建立“道德校园”项目,呼吁全社会互帮互助,减少学生不良行为,为国家培养好公民,促进社会稳定发展[10]。2014年王室财产局成立了道德青年基金会并组建德育中心,致力于全国道德发展工作和“道德校园”发展。国王拉玛十世哇集拉隆功继任后,继续支持道德发展工作,同时提出要重点培养学习者四方面的素质,即对国家要有正确的态度,有稳定的道德生活基础,有工作能力,做一个好公民。[11]

2016年,泰国教育部颁布《国家教育发展规划(2017—2021年)》,文件指出,尽管目前泰国的教育质量得到很大提升,但是需要坚持贯彻道德教育,不受未来变化和国家发展的影响[12]。基于此,教育部基础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在皇家道德青年基金会的支持下正式启动“道德校园”项目的扩张计划,由此该项目进入全面扩张时期。直至现在,项目仍处于持续扩张和发展完善的进程中。

二、泰国“道德校园”项目的内容与实施

“道德校园”项目在建立之初便得到皇室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在项目实施五年后进入全面扩张发展时期,其内容设计与实施也在项目发展扩张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规范,成为促进泰国基础教育阶段道德教育的重要实践。

(一)内容设计

“道德校园”项目在内容设计上注重指导框架的构建与实施对象维度的划分,并在二者基础上设计出核心项目及其子活动的具体内容。

项目将充实、感恩、诚信、责任感及公民意识五个要素作为核心道德素养,并以此构建活动的道德框架。在项目初创期,“道德校园”的核心道德品质是诚信、责任感、奉献精神。2016年后,道德框架扩充至上述五个要素[13]。其中,充实、感恩、誠信属于宗教和道德伦理的范畴,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责任感是从礼仪的角度对学生行为做规范和要求,同时要求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并认真履行其职责,通过教学教授并监督学生养成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公民意识则是从现代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的角度提出的,旨在监督管理人员和教师通过科学、公正、合作的方式,在承诺为国家教育系统服务的前提下进行教学管理,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善治及民主化进程。此外,项目还要求学生树立可持续的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公民道德意识、态度和行为,遵守人人享有平等参与政治和其他公共生活的机会的原则。

项目建立初期,实施对象仅涉及学校范围内的相关人员。自2017年起,教育部基础教育委员会通过集体讨论,综合各方意见,并结合时任国王拉玛九世关于“互帮互助,为国家培养好公民”的号召,提出项目需要系统地研究和促进道德发展,确定了有效培养和发展道德品质的五个维度,即学生、教育工作者、学校、管理系统和合作网络[14]。换言之,若要系统全面地促进中小学道德体系的建设,项目必须在道德框架的基础上兼顾实施对象和参与对象的覆盖范围和层次,做到全方位、立体地展开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工作。

在具体内容上,围绕五要素组成的道德框架和五维度构成的项目框架,“道德校园”项目整合开发了5个核心项目及17个子活动。如表1所示,首先,通过为国家培养好公民项目促进学生道德品质、领导力及创造力的发展;其次,通过教育工作者道德提升项目培养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等的道德理念,树立其榜样形象;再次,以加强德育项目为依托,完善学校的运作和培养流程,创新学校管理模式和在线评估方式;此外,借助德育项目数据库系统开发项目,建立“道德校园”数据库,创建“道德校园”平台,宣传成功的典型案例;最后,围绕与外部机构联合创新发展项目,加强学校与教育服务区办公室、家长、社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具体合作网络,为德育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运行机制

“道德校园”项目强调以“整体发展、自下而上、全面参与、可持续性”为原则,从准备、行动、监督评估到报告的过程环环相扣,而各级各类教育服务区域和机构、社区及其他社会组织等作为项目不同实施环节的主体和代表,肩负不同的任务和使命,为促进项目的平稳有效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图1所示,不同实施环节有不同的主体和代表。教育部基础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最高主管部门,同时是“道德校园”项目的主要负责部门和指挥中心,负责系统连续地开发、指挥和保障全国“道德校园”项目的运行实施。而泰国教育部下设的五个教育服务区,即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南部地区、东北地区和北部地区,其教育服务区办公室作为区级指挥中心,承担着本区域学校项目指导、保障和汇报的任务。德育中心是负责教师和机构培训的重要组织,同时也会配合学校和教育部共同促进社会各界的参与并建立合作网络。

在项目的具体操作环节,各级各类学校扮演着重要的执行者角色,通过教师、行政人员和学生干部组建的专项工作小组和监察委员会,促进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相关活动。如图2所示,一般来说,普通学校在正式参与项目之前,需要向所在教育服务区办公室提交项目参与申请,之后通过学校准备、实施、评估、报告等环节正式加入到项目中。与此同时,作为加强学校与社会合作网络的重要主体之一,社区与其他道德组织在推动校内外活动开展及社会道德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项目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部分。在内部监督环节,由学校监察委员会负责本校监督,教育服务区办公室负责监督本区项目运行情况,巡回监督团队负责教育服务区办公室和学校监督及三星级学校认证评估,道德服务专家团队负责监督跟进巡回监督团队的工作、全国学校项目运行情况及四星级学校认证评估,中央工作组监督抽查道德服务专家团队和巡回监督团队及五星级学校认证评估[15]。高校和皇室道德青年基金会的监督志愿者是外部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每年两次的到校检查和监督,为学校现状和发展提供建议[16]。各环节的监督评估需形成报告并提交至基础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当然,监督评估是建立在相应的标准和指标构成的问卷的基础上进行的。如表2所示,从运行流程的规范性到各类主体的参与程度,再到师生行为的改变情况等都有相应的评估指标,涵盖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四个维度。

总的来说,“道德校园”项目紧紧围绕道德指导框架展开具体实践活动,实施对象明确且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在实施过程中,力求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相关主体和人员的全面参与,引导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和机构共同推动项目的扩大和“道德校园”建设质量的提升,唤醒学校师生及社区居民的道德意识并切实改善其行为习惯,进而促进学校道德培养的深入持续发展。

三、对泰国“道德校园”项目的评价

泰国“道德校园”项目自实施以来不断完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既承载着传统道德教育的基因,又能紧随时代发展揉进新的元素。但与此同时,项目的推行和实施也面临许多不可忽视的挑战。面对当前的挑战和未来发展需求,泰国政府承诺将继续支持与促进“道德校园”项目的扩大与完善,助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取得的成效

“道德校园”项目自成立至今已有9年,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方的支持与努力,其在规模、合作网络、管理体系、师生道德水平、学生成绩提升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首先,在规模方面,参与项目的学校、人员以及相关成果不断增加。据2018年统计[17],共30112所基础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所属学校参与“道德校园”项目,制作出品德育短片和电影5部、故事225个、宣传广告189个。其次,在合作网络建设方面,“道德校园”项目立足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合作,通过合作与交流建立了与相关机构组织和社区之间的道德发展网络,且大多数学校都通过该网络的合作伙伴获得了更多的支持[18]。再次,项目系统建设和学校管理规范得到进一步完善。据统计[19],基础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所属的30112所学校都有提高道德培养的规范化流程与计划;随着“道德校园”网站的创建,在国家和教育服务区办公室一级以及225个学校层面的“道德校园”项目数据库也相继建立,颁布专门针对“道德校园”项目的重要文件和实施指南达15份,且已有30所学校成为道德培养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和示范学校。最后,师生及其他教育人员的道德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据统计,全国拥有专业知识技能并为青年树立榜样的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和相关教育人员达355602人,共6979015名学生能够理解道德和善良的价值,并对做好事感到自豪[20]。此外,参与“道德校园”项目的学校学生学习水平也有所提高,如小学和中学教育测试(O-NET)中学生的平均成绩提高,辍学率下降,学校和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并获得荣誉奖项。[21]

(二)设计与实施特点

“道德校园”项目从开发推广到执行再到评估环环相扣,其目标定位、内容设计、实施机制以及监督评估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首先,项目体现出21世纪泰国在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眼光,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计划性的特点。在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校园道德面临危机的背景下,“道德校园”项目立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道德体系建设与完善,为国家培养好公民,培养有道德品质的优质人才”这一重要使命,其内容和实施过程强调全校师生、管理人员、家庭及社会的全方位参与,努力追求项目覆盖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校。与此同时,教育部每年都会召开专项会议,总结全国项目进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商讨制定项目下一步发展计划和具体实施指南。

其次,项目内容框架及内容设计体现出泰国道德教育的包容性,强调本土化与国际化相融合。尽管项目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意识形态、皇室意志和宗教力量的影响,但其内容设计却在有机融合吸收以上因素的基础上,纳入了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要素,形成了项目的指导框架及其核心项目与子活动。也正因如此,这一项目适用于所有学校,真正做到了传统与现代共存,本土化与国际化相融。

再次,项目的实施强调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和操作的规范化。项目实施主体由基础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和各教育服务区域等政府部门主导,社区、德育组织机构等社会相关群体多元参与。在实施建立和发展的具体实践中,项目对各部门机构的职责和任务进行了详细规定,要求学校层面要依据“准备—行动—评估—报告”四个环节,建立规范、科学、有效的项目流程,对相关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考察,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项目监督评估内容和形式兼备全面性、灵活性与可持续性。监督评估的指标内容涵盖范围广且内容全面,涉及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维度的环境、操作、内容、行为评价等。在监督评估的形式上,项目通过由中央工作组、道德服务专家团队、巡回监督团队、教育服务区办公室、中小学以及外部监督志愿者构成的监督评估系统,将内部和外部监督评估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学校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与前景

虽然“道德校园”项目自启动至今成果丰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首先,学校在项目实施前缺乏详细可行的计划和清晰明确的目标。尽管在参与项目前学校就被要求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学校在尚未明确校本实施的目标和要求之前便匆忙行事,缺乏依本校实际制定的详细可行的行动计划,最终导致项目实施不达标,校园内的道德发展毫无起色,甚至适得其反[22]。其次,教师与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仍然缺乏推动项目持续发展的意识,同时教师在对道德项目相关知识的理解、运用及更新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如缺乏如何迁移或创新项目教学的能力[23]。最后,学校层面的监督体系不完善,同时评估工具的缺乏也使项目的监督评估可信度和科学性大打折扣。很多学校自身缺乏对道德项目的内部自查和监督,在教室内外开展的活动均未受到内部监督委员会的检查和监督,导致项目的实施缺乏约束力和驱动力[24]。与此同时,负责监督评估的团队和教师没有统一精准的测量评估工具和平台,导致学校评估数据收集速度慢且不完整,缺乏收集和存储评估数据的系统,进而导致报告结果滞后甚至影响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目前,项目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面向未来,泰国将道德培养与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事业,从国家战略角度继续肯定了道德教育对于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动“道德校园”项目的发展与完善。自2017年起,泰国提出“泰國4.0”战略,并先后出台了《国家教育发展二十年规划(2017—2036年)》《国家教育发展规划(2017—2021年)》等重要文件,强调要将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作为奠定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尤其在《国家教育发展二十年规划(2017—2036年)》中提出,在未来20年内要将泰国公民塑造成身心健康发展、具备终身学习理念、拥有21世纪技能的公民,同时也是理解泰国价值观、具有道德品质和纪律规范并对社会负责的健康的公民。在此基础上,基础教育委员会办公室逐年加大项目经费投入力度,并且在坚持原有项目框架、原则以及核心项目的同时,对于活动实施和监督评估的内容、操作要求以及时间节点的规定越发详细[25][26]。同时,基础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也将着手资源整合,加强与内政部等各部合作以制定有效的项目计划[27]。在2020年2月召开的“道德校园”项目发展研讨会上,教育部长纳塔蓬也表示泰国将坚持有系统地发展道德行为,加强监督评估以激发学校潜力,真正将道德发展的网络扩展到全社会。[28]

四、结论与启示

打造“道德校园”,联合校园内外各方力量共同构建强大的社会道德网络基础,促进中小学道德教育发展完善,为国家培养好公民、培养有道德品质的优质人才,既是泰国对21世纪国家人力资源开发需求和社会校园道德危机缓解诉求的积极回应,也是对面向未来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促进社会繁荣稳定发展的综合考量。作为泰国学校道德教育专项行动重要项目之一,“道德校园”有着前瞻性、全局性和计划性的特点,本着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德育态度,在内容设计上以充实、感恩、诚信、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五个道德要素构成的道德框架为指导,围绕学生、教育工作者、学校、管理系统和合作网络五个维度开展具体活动。在实施环节,从培训准备、实施行动、监督评估到报告反馈的过程,主要以基础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为主要负责部门,依托德育中心组织相关培训,联合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以及社区促进项目在学校层面的执行与发展。通过各方的支持与努力,项目自实施以来在师生道德发展、管理系统完善、合作网络建设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减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学校师生道德品质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比之下,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实践在评价与创新[29]、德育工作管理和师资结构方面仍有待完善[30],尤其是管理人员的德育领导力不足、学校德育号召力不够、其他德育主体缺位和力量单薄等[31]。而泰国“道德校园”的项目实践经验,尤其在培训教育管理人员和德育专职教师,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合作网络建设、项目系统建设以及管理体系完善方面的实践探索,或可为我国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新的借鉴思路。

首先,在管理人员和德育专职教师发展方面,要注重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和道德理念强化,并强调为青少年树立道德榜样。通过开展专项学习和活动,促使教师和管理人员在“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同时,有效地组织开展符合学情、校情以及国情的德育实践,进而促进道德回归并扎根于校园和课堂。

其次,要不断加强道德教育管理体系和系统建设。政府层面仍需坚持积极作为和有效引导,建立分工明确、内外联动的管理和监督体系,尤其要加强外部监督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同时,明确并细化道德发展的内涵和相关要求,建立道德发展的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并做好典型案例和示范学校的共享、宣传和支持工作。学校层面需要构建有效的管理运行模式,加强学生干部、优秀教师和校长的德育领导力和影响力,规范道德发展过程的管理工作,成立专项小组监督跟进校园道德发展情况。同时,结合当下“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号召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求,学校道德教育需要始终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当中,通过五育互动协调,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最后,道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联动合作。教育问题,尤其是道德教育,关乎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发展的未来,对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升不应仅依靠学校教育,还要通过学校师生、管理人员、家长以及社会各相关主体发挥各自的力量和优势,合力共同建立强大的社会道德网络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家庭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是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角色。因此,在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家长的道德教育意识和相关知识的普及,促进家校合作共育,携手培养和造就符合时代需求、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SINGSURIYA P, AUNGSUMALIN W, WORAPONG S. Narrative approach to moral education: a case of Thailand[J]. Education citizenship & social justice, 2014, 9(3):209-225.

[2]何洋洋.泰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3][8]刘晓红.泰国的学校德育:目标、内容、途径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8):43-46,37.

[4]闞阅,徐冰娜.“泰国4.0战略”与创新人才培养:背景、目标与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19,41(10):11-18.

[29]张冲.中小学德育评价与创新研究:现状·问题·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19(11):75-80.

[30]杨小华.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9(36):40-43.

[31]徐向英.中小学校长德育领导力提升的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5):24-25.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王亭亭

猜你喜欢
项目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浅谈初中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浅谈新时期初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实现途径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工程项目投标策略研究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