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与学前教育改革这十年

2021-10-16 21:48刘松青
文理导航 2021年30期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教育改革学前教育

刘松青

【摘 要】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教育改革之风在一夜之间吹遍大江南北,不少地区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探索,我们江苏省推行的是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探索以游戏为核心的课程建设,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十年,我们改变了课程观,从园本课程到预设的班本课程,再到生发的班本课程,我们将课程立足于儿童本位;十年,我们改变了教室,将主动权还给幼儿,让幼儿做教室的主人;十年,我们改变了环境,从只注重美感的装饰性环境到现在可以对话的环境。十年,不仅改变了我们教师的行走方式,也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改革;课程游戏化

十年砥砺奋进,只争朝夕;十年乘风破浪,焕然一新。伴随着学前教育改革这十年,我也如一棵种子由落地到生根,由生根到发芽,一点点新,一点点绿,一点点成长,一点点享受生命的绽放。

十年前,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教育改革之风在一夜之间吹遍大江南北,我园也在第一时间加入教育改革大潮。这对于一个刚扎根幼教不久的我来说,好似尚未学会走路就要开始奔跑,茫然与无措并存,忐忑与不安交织。当专家们提出课程游戏化时,我似乎顿时有了目标,有了方向。初识之时,我一直以为就是将自由、自主、愉悦、创造这一游戏精神渗透到课程中,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课程。但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我对其认识也渐渐明朗,其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探索以游戏为核心的课程建设,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一、我的课程观之改变——从“教学”到“游戏化”

在整合教育观的指导下,12年我园就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目标挖掘出了一套较成熟的具有本园特色的园本主题课程。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探索与尝试,园本课程也在适时更新、完善,但这些课程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预设的,或是教师自认为幼儿需求的。课程应服务于幼儿,而不是服务于教师,由此出发,班本课程也就应运而生。

那班本课程从何而来?就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抓住合理有效的点,结合生活实际,从而生成相应的班本课程。当孩子们迷上班级资源角里的盒子时,《盒子总动员》课程就生成了;当天气一暖,孩子们对水表现出一发不可收拾的热爱时,《遇见水》课程就生成了;植物角里的洋葱既可以水培也可以土培,那关于种植的小课程就生成了。

以《园标》课程为例。幼儿园园标承载了幼儿园文化的根本精神,反映了幼儿园的办园追求。一个偶然的契机,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散步时发现了墙上的大园标,并为之感叹:“哇,好大的园标呀!”随即便有孩子说道“幼儿园大门上也有园标”、“北大厅里也有”……一场寻找园标之旅也自发地形成了。园标对于孩子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每天早晨进入幼儿园,就能看到园标,但园标究竟为什么这样设计,园标中对他们寄予了怎样的期待,他们并不了解。于是,我们以此为出发点,生成了班本课程《园标》,经过和孩子们的一番讨论,我们决定从寻找园标的寓意、感悟园标的内涵、践行园标的精神、畅想园标的魅力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从发现—感悟—体验—展示四个层次去满足孩子的需求,引领孩子的成长。园标课程的探索历程让孩子们与园标有了一段时间的亲密接触,让孩子们与幼儿园文化产生了深度的生命链接。

二、我的班级之改变——从“由我做主”到“师生共建”

在课程游戏化刚推行的那几年,传统游戏的误区仍旧存在。比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我们会周密地安排游戏时间、地点,使游戏结构化;在游戏的设计中,我们框架了游戏的场景及演变过程,成了游戏的直接导演者;在游戏的组织过程中,我们规定了游戏的效果,喋喋不休地强化着必须达成的即时目标,使游戏变成了追求结果、追逐效果的活動。另有,我们常常会从成人的角度本着“安全”、“有效”等意识,加强对幼儿自发游戏的干预力度,结果自发游戏也就嘎然而止。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游戏误区,使游戏失去了本身的趣味和意义,与其说幼儿在游戏,还不如说我们在游戏幼儿。

(一)投放低结构游戏材料

原以为,只要提供了低结构的游戏材料,就提供了幼儿创造的空间,但未曾思考过:目前年龄段的孩子的游戏发展水平他们需要这些材料吗?运用这些材料游戏,可以提升他们哪些方面的游戏水平?也未曾观察过:幼儿使用这些材料了吗?他们是如何使用的?材料的数量够吗等等,总是抱着一种“我提供,你自主”的错误想法。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兴趣、需求,我们发现他们需要的材料是可以有无限的组合方式,可以拆开、移动、便于搬运的,这些材料不受玩法、空间的限制,可开放使用,可以是源自生活的材料,如梯子、轮胎、垫子等,可以是收集来的废旧材料,如水桶、瓶瓶罐罐等。

(二)设计弹性作息时间

要能与环境、材料、同伴进行深度的游戏互动,就需有充足的游戏时间,只有在充足的时间保障下,幼儿才能完全沉浸在游戏中,他们的想象、合作、表征、解决问题等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反之,幼儿刚进入游戏状态或正沉浸在游戏场景之中,游戏就被迫结束了,不但游戏水平得不到提升,专注度也会受影响,为此,我们设计了弹性作息时间。比如有的孩子还沉浸在晨间区域游戏里就要出去户外活动了,他们总是依依不舍地收拾、整理,所以我和孩子们商量是否需要在户外活动结束后再玩一会儿区域游戏,结果一呼百应。孩子们的游戏时间充足且灵活。

(三)打造室内外区域游戏

改变了室内小学化的课桌椅摆放方式,我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灵活地规划,将桌子放进区域,并保证有充足的区域游戏空间,留下一小块地方用于集体活动或孩子自主生发游戏后的活动场地。

猜你喜欢
课程游戏化教育改革学前教育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