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策工具对《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的量化分析

2021-10-18 18:04李彩娥许月云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政策工具全民健身社会组织

李彩娥 许月云

摘    要:從政策工具类型(X维度)和利益相关方(Y维度)两个维度对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文中简称《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进行量化分析。分析结果:环境型、供给型、需求型的政策工具条目数分别占《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政策条目总数的比例依次为60.71%、30.36%、8.93%。我国政府和学校是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核心利益相关方,居民在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过程中是重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社会组织是边缘利益相关方。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出建议:完善环境型政策工具,提高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实施的精准度;细化供给型政策工具,强化该类政策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推动作用;补充需求型政策工具,增强该类政策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消费拉动作用。针对利益相关方,完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针对居民和社会组织的施策要进一步平衡使用各类政策工具。

关键词: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工具;社会组织;全民健身

中图分类号:G 818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 paper mak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pinions on Promoting the Opening of School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to the Society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from the types of policy tools (x dimension) and stakeholders (y dimen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supply-oriented and demand-oriented policy tools accounted for 60.71%, 30.35% and 8.93%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olicy it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pinion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n Promoting the Opening of School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to the Society. The government and schools in China are the core stakeholders for the opening of school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to the society. Residents are important participants and direct beneficiaries in the opening and sharing of school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to the society, while social organizations are marginal stakeholders. After analy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opening of school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to the society: perfect the environmental policy tool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of opening school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to the society; refine the supply-oriented policy tool and enhance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policy on opening school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supplement the demand-oriented policy tool and enhance the consumption driving force of the policy for opening school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to the society. For stakeholders, the service evaluation system and reward mechanism of opening school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to the society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for resident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should further and comprehensively use all kinds of policy tools.

Keywords:school stadiums and gymnasiums; opening to the society; policy tools; social organizations; national fitness

1995—2019年的多次全国性体育场地调查显示,我国学校体育场地的数量和面积依次分别占全国体育场地总量和总面积的比例较高,其中第六次全国性体育场地调查中,学校体育场地数量占比为39.77%、场地面积占比为53.69%[1]。因此,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成为破解居民“去哪儿健身”难题的重要方式之一。1997年以来,为了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我国政府在相关文件中先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要求,例如:2009年公布的《全民健身条例》提出“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2],2016年公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提出了“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3],2019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挖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潜力。在政策范围内采取必要激励机制,支持中小学对校园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社会通道改造,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社会开放”[4]等。同时,1999年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假期、公休日学校体育场地向学生开放的通知》、2008年发布的《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试点工作方案》及2017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3个文件体现了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对象范围逐渐扩大、职责逐渐明晰、开放办法逐渐细化。

然而,当前我国一些学校体育场馆面临着教学属性与满足社会人群健身需求不相匹配,体育场馆设施不足与同时满足学校校内教学和社会需求存在矛盾[5]。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政府致力于协调和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些学者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研究中的热点。近几年来,有学者从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现状[6]、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对策[7]、校园体育场地开放的治理[8]、职业体育俱乐部参与体育场(馆)运营[9]、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管理机制[10]、大学体育场馆运行风险[11]等方面进行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基础性研究。张晓健等 [12]和金岳凤 等[13]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政策进行了研究,主要从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的数量变化、区域分布、发布主体等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本文基于政策工具对《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5](以下简称《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从政策文本结构、利益相关方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深入剖析《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的文本结构特征,结合近几年我国部分省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取得的成效,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出建议。

1   政策工具的相关研究

1.1  政策、政策工具及其应用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而制定的具体行动准则[14]。由于政策落实具有复杂性,引起一些学者对政策工具的思考,其中有学者对政策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进行了研究。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工具性知识,而政策工具便成为政策研究中的一个问题[15],因此,政策工具成为政策研究中的一个焦点。政策工具(又称政府工具或治理工具),是用来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15]。关于政策工具的研究起源于社会科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有关政策工具的具有影響力的论著主要有英国学者胡德著的《政府工具》、美国学者彼得斯和荷兰学者尼斯潘合著的《公共政策工具》、美国奥斯本等著的《政府改革手册:战略与工具》、美国学者萨拉蒙等著的《政府工具——新治理指南》、澳大利亚学者休斯著的《公共管理导论》。中国学者对政策工具的研究较晚,始于21世纪初期,具有代表性的专著是顾建光翻译的《公共政策工具:对公共管理工具的评价》和陈振明著的《政府工具导论》,有学者从政治学[16]、经济学[17]、行政学[18]、法学[19]、体育学[20]等理论视角进行了相关研究,这些研究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  政策工具的分类

关于政策工具的分类,学术界有诸多分类法:美国学者罗威、达尔和林德布洛姆等将政策工具划分为强制性工具和非强制性工具[21]171;萨拉蒙对政府支出状况进行分类时增加了开支性工具、非开支性工具[21]171;狄龙按照政策作用机制将政策工具分为法律工具、经济工具和交流工具,之后又更新为强制性工具、财政激励工具、信息提供工具[21]171;麦克唐纳和艾莫尔依据所要获得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命令性工具、激励性工具、能力建设工具和系统变化工具[21]171;英格拉姆将政策工具分为激励工具、能力建设工具、劝导工具、学习工具[21]171;加拿大学者霍莱特 等按照强制性程度将政策工具分为自愿性工具(非强制性工具)、强制性工具和混合性工具[21]171;澳大利亚学者休斯则认为政府的干预可以通过供应、生产、补贴和管制4个方面的经济手段得以实现[21]171。中国学者张成福在《公共管理学》中,按照政府介入的程度将政府工具分为政府部门直接提供财货与服务、政府部门委托其他部门提供、签约外包、补助或补贴、抵用券、经营特许权、政府提供的特定服务、政府协助、志愿服务和市场机制[21]172;陈振明依据政策达成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主要针对公共服务部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策进行分类[22];陶学荣依据政府的介入程度将政策工具分为经济性工具、行政性工具、管理性工具和社会性工具,针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政策进行分类[23]。国内外学者对政策工具的分类研究成果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这些分类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有的分类过于宽泛,有的过于具体,有的难以区分且相互包含,有的只关注产业政策的分类而忽视公共性事务。本研究依据政策影响作用的不同,将政策工具分为供给型政策工具、需求型政策工具和环境型政策工具。

2   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文本的分析框架

2.1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的政策工具类型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采用罗斯威尔和泽赫费尔德的政策工具类型[24],这种分类方法削弱了政策工具的强制性特征,同时强化了政府在政策落实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突出了供需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与《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的基本原则一致。《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政策导向,既有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措施,又有影响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原则与目标,与罗斯威尔和泽赫费尔德的政策工具类型的特性相契合。环境型政策工具对政策落实的精准度具有影响作用,供给型政策工具对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率具有推动作用,需求型政策工具对消费具有拉动作用,三者合力共同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如图1所示)。

2.2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文本的二维分析框架

基于政策工具类型(X维度)与利益相关方(Y维度),构建分析《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的二维分析图(如图2所示)。其中,X维度是3个政策工具类型,包括环境型政策工具、供给型政策工具和需求型政策工具。环境型政策工具指政府通过目标、法规、策略性措施、财务管理规定、税收减免等引导政策的落实,对政策的落实具有间接的影响作用[25]。供给型政策工具指政府提供场地设施、管理人员、资金、资讯服务等基础必备条件的政策,对政策的落实具有推动作用。需求型政策工具指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服务外包、宣传推广等简政放权或激励性政策,对政策的落实具有直接的拉动作用。Y维度是4个利益相关方,包括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学校、居民、社会组织。利益相关方是指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后受益的自然人或社会团体[26]。利益相关方的权益诉求,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的落实、落地、落细(如图2所示)。

3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文本的结构

3.1  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文本的编码

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文本内容包括的模块、条目、分析单元进行编码。一级编码是政策内容模块,二级编码是政策内容条目,三级编码是政策内容分析单元中的具体条款,具体条款以“分号”或“句号”为分界,完整的一个句子为一个编码,最终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的文本内容分析单元编码为56个(见表1)。

3.2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X维度的政策工具类型分布

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及规范化处理,分为12个二级政策工具类型,并分别归到3个政策工具类型中,再分别计算各级政策工具类型所包含的条目出现频次、占比(即百分比=各个二级政策工具类型出现的频次/所有二级政策工具类型总数×100%),计算结果见表2。

3.3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文本X维度政策工具的结构

表2显示,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文本中,环境型、供给型、需求型的政策工具条目数分别占《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政策条目总数的比例依次为60.71%、30.36%、8.93%,说明《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的制定侧重于使用环境型政策工具,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较少,通过环境型政策工具的影响作用、供给型政策工具的推动作用和需求型政策工具的拉动作用产生合力,共同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3.3.1  环境型政策工具的结构

在环境型政策工具中(如图3所示),策略性措施条目数占比为55.88%;目标规划和法规的条目数占比均为20.59%;财务管理规定条目数占比为2.94%、税收减免政策条目数为0。策略性措施是为实现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办法,主要包括:明确向社会开放的学校体育场馆的基本条件,确定体育场馆开放时间、开放对象的范围、开放的体育场馆的名录、开放的准入方式、开放的收费标准等。策略性措施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主导性和指导性。目标规划是为了实现多个目标,通过各个目标的实现,以求得实现总目标的最优,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目标规划明确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方向,具有较强的引导性。法规是我国政府制定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相关规定、办法、准则、标准等,主要包括:安全管理規定,体育场地及设施、器材的相关标准,风险防控和安保工作机制等。法规使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财务管理规定是指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日常经费管理规定,主要包括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开支和收费规定。财务管理规定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经费收支具有规制作用。

3.3.2  供给型政策工具的结构

在供给型政策工具中(如图4所示),体育场地及设施、资金的政策条目数占比均为23.53%,管理人员政策条目数占比为29.41%,资讯服务政策条目数占比为23.53%。学校体育场地及设施是体育课、师生校内活动与运动健身的主要场所及设施,主要包括运动区的改造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场馆的增量建设,是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的物质基础。资金是指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及学校对所属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经费支持,是实现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资金保障。管理人员是参与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管理人员,主要包括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服务人员,是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供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资讯服务是学校为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供相应的服务项目信息,主要包括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供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向社会公开发布体育场馆开放时段、区域、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相关服务信息。资讯服务是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后提高学校体育场馆及设施使用率的关键要素。

3.3.3  需求型政策工具的结构

在需求型政策工具中(如图5所示),服务外包政策条目数占比为40%,政府购买政策条目数占比为20%,宣传推广政策条目数占比为40%。服务外包是我国政府通过市场机制及社会力量,使公共服务由社会力量及市场机制来盘活,主要体现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体育场馆服务供给,通过社会力量盘活我国学校体育场馆资源,解决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高使用率的问题。政府购买服务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以及部分政府职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或事业单位承办,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来推动政策的落实,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向其撥付经费[27],主要为了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学校体育场馆供给效率、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宣传推广是指宣传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相关政策,推广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相关信息,主要对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政策进行宣传和解读,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服务项目进行推广,强化部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示范效应,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3.4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文本Y维度政策工具的结构

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中,与人民政府有关的政策条目数占比为35.72%、与学校有关的政策条目数占比为50.00%、与居民有关的政策条目数占比为10.71%、与社会组织有关的政策条目数占比为3.57%(如图6所示)。这表明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的落实主体主要为学校和人民政府,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主要落实主体,人民政府相关行政部门为主导。我国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是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落实的推动主体。各级各类学校是体育场馆的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是推进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主体力量,属于主要利益相关方。居民在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过程中是重要参与者,是直接受益者,居民由边缘利益相关方成为直接利益相关方,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文本内容中占比较少。社会组织是由于某种原因参与学校体育场馆运营的边缘利益相关方,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管理和运营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

3.4.1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中关于人民政府部门和学校的政策工具的结构

在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过程中,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作为主要利益相关方,几者之间要互相配合、相互协调,因此,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中关于人民政府和学校的政策工具条目合并进行分析(如图7所示)。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中,关于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的环境型政策工具条目数占比为60.42%、供给型政策条目数占比为33.33%、需求型政策工具条目数占比为6.25%。关于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的环境型政策工具条目数占环境型政策工具条目总数的85.29%,包括法规和财务管理规定及大部分的目标规划和策略性措施;关于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的供给型政策工具条目数占供给型政策工具条目总数的94.12%,包括体育场地器材、资金、资讯服务和管理人员;关于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需求型政策工具条目数占需求型政策工具条目总数的60%,包括政府购买服务和宣传推广。

3.4.2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中有关居民及社会组织的政策工具的结构分析

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中,居民和社会组织是边缘利益相关方,因此,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中与这两者有关的政策工具条目合并进行分析(如图8所示),关于居民和社会组织的环境型政策工具条目数占比为62.50%、供给型政策工具条目数占比为12.50%、需求型政策工具条目数占比为25%。与居民和社会组织有关的环境型政策工具条目数占比较多,需求型政策工具条目数占比则大于供给型政策工具条目数占比。与居民有关的政策工具类型主要是环境型政策工具和供给型政策工具,与社会组织有关的政策工具类型主要是需求型政策工具。与居民有关的环境型政策工具条目数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的环境型政策工具条目总数中占比为14.71%,包括目标规划和策略性措施;与居民有关的供给型政策工具条目数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的供给型政策工具条目总数中的占比为12.50%,主要是管理人员政策。与社会组织有关的需求型政策工具条目数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的需求型政策工具条目总数中占比为40%,主要是服务外包政策。

4   进一步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建议

在分析《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文本的X维度和Y维度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部分政策工具条目的合并分析发现,要进一步完善利益相关方政策,这是进一步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应思考的问题。

4.1  进一步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X维度建议

4.1.1  完善环境型政策工具,提高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落实的精准度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的环境型政策工具对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凸显了策略性措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中的目标规划、法规、财务管理规定的政策工具条目可解决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日常运营、安全保障、有偿服务问题,但是还存在着政府对政策落实的监管措施不足、学校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政策时,可侧重使用环境型政策工具,调整政策文本结构,提高政策落实精准度,同时要出台相应的落实政策的监督制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增加账目管理和税收减免政策。我国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落实的监督,确保目标规划、法规、策略性措施的落实。要制定一系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对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地区和学校进行奖励等,例如:中央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可将各地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开放率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列入地方政府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地方政府可将其行政区划范围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的开放率作为省内各级教育局和学校的绩效评价指标,层层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的落地。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税收减免政策,为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形成成本补偿机制提供依据。

4.1.2  细化供给型政策工具,增强该类政策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推动作用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在体育场地及设施、管理人员、资讯服务方面的供给型政策工具相对完善,可解决学校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在资金方面存在着场馆运营经费难以保证的问题,一些中小学还存在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政策时,要细化供给型政策工具,完善资金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运营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体系,进一步为政策落实提供资金保障。细化体育场馆建设和管理人员政策,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的落地、落细,增强政策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推动作用。完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细化学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政策,为政策落细提供人才保障。

4.1.3  补充需求型政策工具,增强政策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消费拉动作用

我国学校体育场馆是公共体育资源,具有公共性,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又体现了公益性。目前,一些向社会开放的学校体育场馆存在着体育场馆的教学属性和社会人员健身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中相关的服务外包政策缺乏。还存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不足与同时满足学校教学和向社会开放的供需矛盾、学校体育场馆运营的公益性与运营资金不足的问题[5],《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中需求型政策工具对政府购买学校体育场馆服务的相关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强化。进一步完善此方面的政策时,要补充需求型政策工具,引导向社会开放的学校体育场馆将营利性服务项目进行外包,增强政策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消费拉动作用。加大政府购买学校体育场馆服务的力度,通过相关媒体发布学校体育场馆的公共服务信息,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的宣传。

4.2   进一步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Y维度建议

4.2.1  完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

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中,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是主要利益相关方,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主导规划和使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协调和监督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具有治理公共体育服务的职能[28]。同样,学校作为体育场馆的另一个主要利益相关方,根据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相关政策,负责管理学校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及体育器材,面向社会发布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信息,以及保障学校体育场馆及设施的安全性。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中使用了大量有关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的政策工具,但是,目前还有一些学校推进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动力不足。要进一步完善此方面的政策,學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的落实关涉地方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落实过程中,需要这些行政部门互相协调和相互配合,建议由中央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牵头领导与协调,完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落实的监督机制。《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是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发布的,主要推进主体是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但是,教育部是各类学校的主管部门,对学校负有直接监管责任,因此,建议由教育部主导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完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落实的监督机制和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及奖励机制,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4.2.2  针对居民和社会组织的施策要进一步平衡使用各类政策工具

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中,居民是直接利益相关方,关于居民的政策主要集中在环境型政策工具;社会组织是边缘利益相关方,关于社会组织的政策只有需求型政策工具。进一步完善此方面的政策时,居民和社会组织的政策工具类型应进一步全面使用。建议针对向社会开放的学校体育场馆制定居民安全保障制度、优惠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并要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服务的宣传推广措施。建议政府购买学校体育场馆服务,完善相应的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和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建议完善学校体育场馆营利性服务项目外包的政策,建立相应的财政补偿机制和制定税收减免政策,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向社会开放的学校体育场馆的体育服务供给,通过明确体育社会组织的责权,进一步促进一些学校将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5   结束语

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当前正值“十四五”开局之际,本研究从政策工具类型和利益相关方两个维度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意见》进行了量化分析,提出了环境型政策工具、供给型政策工具以及需求型政策工具均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针对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政策工具类型要进一步平衡。总之,政策工具理论在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相关政策研究中有较强的阐释力。今后的研究中可结合各地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际状况,从政策工具视角对各地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政策进行深入分析,为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的落实提供学理支撑。

参考文献:

[1]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汇编[EB/OL].(2021-09-11)[2021-09-14].http://www.sport.gov.cn/pucha/index.html.

[2]  全民健身条例[EB/OL].(2016-06-23)[2020-08-20].http://www.gov.cn/zhengce/2020-12/27/content_5575063.htm.

[3]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2016-06-23)[2020-08-20].http://www.gov.cn/zh

engce/content/2016-06/23/content_5084564.htm.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 (2019-09-17)[2020-08-20].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17/content_54305

55.htm.

[5]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EB/OL].(2017-03-07)[2019-05-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6/201703/t20170307_2

98483.html.

[6]  杨宁. 无锡市属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现状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10):10.

[7]  许贵福.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11,32(6):112.

[8]  任慧涛,许月云. 我国校园体育场地开放“反公地悲剧”的治理研究——以F省LY市为个案[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7):44.

[9]  陈元欣,黄昌瑞,王健. 职业体育俱乐部参与体育场(馆)运营研究[J]. 体育科学,2017,37(8):18.

[10]  郝海亭,郇昌店,徐晓敏. 我国部分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管理机制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31(3):223.

[11]  吴志民. 北京体育大學场馆运行风险管理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7.

[12]  张晓健,程丽平,王润,等. 我国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政策分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13(5):89.

[13]  金岳凤,王明伟,吴香芝. 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政策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8,34(3):84.

[14]  李行健. 政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1670.

[15]  曹原. 政策工具发展历史及其分类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3):43.

[16]邓集文.中国城市环境治理信息型政策工具选择的机理——基于政治学的视角[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3):81.

[17]  孙丹,李宏瑾.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J]. 南方金融,2017(9):10.

[18]  李玲玲. 论政策工具与公共行政[J]. 理论探讨,2008(1):136.

[19]  叶金育. 收入分配改革中的财税政策工具及其立法配置[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9):11.

[20]  刘春华,李祥飞,张再生.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下的中国体育政策分析[J]. 体育科学,2012,32(12):3.

[21]  陈振明. 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2]  张成福,党秀云. 公共管理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62.

[23]  陶学荣,崔运武. 公共政策分析[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229.

[24]  ROTHWELL R, ZEGVELD W. Reindustrialization and technology[M].[S.I.]: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5:5.

[25]  赵筱媛,苏竣. 基于政策工具的公共科技政策分析框架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7,25(1):53.

[26]  卢三妹.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研究——利益相关者导向的体育俱乐部运营管理模式[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4):33.

[27]  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102号)[EB/OL].(2020-02-03)[2020-05-01]. http://www.ccgp.gov.cn/gpsr/zhxx/zy/202002/t20200203_13842681.ht.

[28]  张朋,张纲. 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利益相关者分析[J].体育科技,2014,35(4):33.

收稿日期:2020-03-0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TY032)。

第一作者简介:李彩娥(1972—),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E-mail:44425990@qq.com。

通信作者简介:许月云(1965—),女,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E-mail:1293630340@qq.com。

作者单位:1.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2.泉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

1. Qua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Quanzhou, Fujian 3620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Quan

zhou, Fujian 362000, China.

猜你喜欢
政策工具全民健身社会组织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演进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开展研究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
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研究
我国普通本科教学评估制度改革中的政策工具研究
基于三维分析框架视角的区域创新政策体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