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让我们从“信息茧房”里逃出去

2021-10-18 09:45
女友 2021年10期
关键词:信息茧房

我们总以为沉迷网络是自己意志力不够,其实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研究过心理机制,就为让你上瘾,为虚无的赞美耗费时间。互联网当然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让我们开心,但它也绑住了我们,偷取我们的时间、信息和隐私。

现在,当你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就开始积极地做出应对吧。

电子设备空窗期,值得一试

(小敏  24岁 家教)

有一天我搭邻居的顺车出门,却发现忘带手机,我第一反应是:完蛋!我得按时分别去几个地方上课且不能迟到,更糟的是,我要怎么叫车呢……幸好我从包包的角落里摸到一张百元现金,才勉强撑过了那一天。

那天中午我在咖啡馆里花掉了所带现金的一半,换来一段安静午休时间。那一天我手写了读书笔记,感觉像回到中学时候,爱在纸上写写画画,这曾经的小习惯,与口袋里的现金一样,消失了好些年。

那一天的经历让我远离手机的控制了吗?没有!我手里拿着书,却时不时地走神,抬头看墙上的挂钟,想什么时候才能回家重拾手机……要不是回家看到自己潦草的读书笔记和随手涂鸦,我几乎要对自己的电子依赖感到失望了。

你看,离开电子设备其实很难,但空窗期留下的美好痕迹,还是值得你尝试一下的。

拒绝分享生活的人都是咋想的

(Windy  28岁 编剧)

我有好几个手机,在各平台也有好几个账号,专门用来点赞、分享。为啥这么大费周章?这样能避免大数据精准画像呀,连带着推送广告都少了很多,也不用担心自己会出现在前男友、前老板、前甲方的“推荐好友”列表里。

在这个前提下,我可以仅仅靠看别人的朋友圈、抖音、小红书、快手,实现对互联网的充分利用。看着那些个积极的朋友,热情洋溢地发着本月热点电影、本季网红餐厅、城市即时天气预报、流行手作美食、周末景区人流实时通报等,我还发什么呀,躺平点开看就行了,及时奉上点赞,就是我对“生活小灵通”们的感谢。

其实在网络时代的早些年,我还是挺喜欢在各个平台上po关于自己的事情的,但当网络从私密空间变成公共空间,我就开始注意自己说过的话。网络平台里有我的前同事、小学同学、甲方爸爸、三舅、二姨、姑奶奶、没见过面的网友,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令我放声大笑的事,也许会让他们深夜担忧或不开心。

所以,何必呢?做個没事儿偷着乐,不给群众添堵的小透明也不错呀。无需别人点赞,无需平台赠送的假粉丝,我也清楚地知道我过得好不好,充不充实。

啊,有人要往梦里插播广告了?!

(迷笛 25岁 活动策划)

有人说,现在懂自己的,不再是家里的老母亲,而是手机里的APP。本来自言自语要买个垃圾桶,不想扭头就在APP上收到这类产品的推送,最后买了5件衣服、3条裙子、1双鞋,却把垃圾桶给忘了。如果这不是利用麦克风权限窃听了我的谈话内容,那只能归类为灵异事件了。讲真的,这可比小时候我妈偷看我的日记恐怖多了。

我现在很怀念以前的时光,那时,杂志上打广告,商家还要猜消费者的心思,要想着怎么吸引人看,现在不用了,大数据拿到照片、朋友圈、通讯录、麦克风权限,直接全方位窥视、轰炸消费者的生活。最近我看到的一条最离谱的消息是,已经有机构在研究往人们梦里插播广告的可能性了。

我之前还总吐槽“烦恼无人懂”,但现在被大数据猜得太准,也是有点怕怕。

我的心被推送绑住了 

(悠悠  32岁  财务)

前两年我听过一个很有趣的演讲,来自歌手陈珊妮。她说年轻时没有网络,获取资讯不易,攒下一点钱,想找电影看、买音乐专辑听,一点参考意见也没有,只能凭海报、专辑封面盲选,常常看过听过后,在心里大喊“这是什么东西”,但既然花了钱,只能尽量去体会、了解这些东西。后来她发现自己很喜欢去看那些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她变成了一个比较丰富的人。而现在这么多资讯,她却发现大家都在一个小圈子里面打转。

确实是这样。现在我点开一个电影之前,会看大家的推荐、评论、解读,后台也会给我持续推送口味类似的视频。起初挺便利的,但时间一长,渐渐变得索然无味……更多的资讯本应给我们更多的可能性,为什么反而成为束缚选择的信息茧房了呢?

或许,是时候关掉分享,去探索一下“这些都是什么东西”的真实世界了。

从“赛博未来”里跳出去吧!

《逍遥游》里说:列子能御风而行,一般人觉得这很了不起,庄子却认为列子还得依靠风,就意味有所束缚,不是真正的“逍遥”。从这个角度看,现代人真的太不逍遥了,生活岂止是被束缚,简直就是被多重数据“绑架”。

多数人被“数据”绑架后只是听之任之,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简单的一些改变,就可以让“数据绑架”离自己远一点。

别用手机看时间

出门戴表,在家里看挂钟,减少一个拿起手机的理由。看时间只需要一秒钟,但你拿起手机看过时间后,再抬头可能一小时过去了。

同样,用音响听音乐,用电脑查资料,把时间与注意力分出去,别让手机在你生活里“集成”过多功能。

给APP换个名字

把那种非必要,但总诱惑你点开的应用放进文件夹,起个警戒型的名字,比如“住手”或者“回去工作”,让你点击前三思而行。当然,能直接卸载是最好不过的。

避免无目的浏览

无目的浏览会让你不知不觉被牵着走,人们没完没了刷抖音或淘宝也是这个原因。想摆脱成瘾模式,就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直接搜索,只看自己想看的东西,减少对推送的依赖。实在无聊,去跑个步呀。

在网上神秘一点

我们的隐私不仅是证件、账号,也包括手机里的心率、步数等数据。未来,面部识别、虹膜等也会成为重要的个人隐私。所以,我们心里要有个“极简授权”原则:1.所有APP用正规渠道下载;2.把对APP的授权减到最少;3. 谨慎填写个人隐私信息。除非你确有需要,发微博或朋友圈最好隐藏定位,同时,学会关掉APP对你的智能监听。

猜你喜欢
信息茧房
浅析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
新闻客户端个性化推荐引发的“信息茧房”现象
后真相时代的信息传受方式与应对路径
微时代大学生“信息茧房”效应干预
“信息茧房”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途径思考
社交媒体时代下新闻产需变化刍议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