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书法课程设置问题浅析

2021-10-19 05:35邵子枫
书画世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书法教育

邵子枫

关键词:书法;教育;三笔字

随着书法学科在高校设立以及书法学科不断成熟,高校书法课程设置便成为书法教育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就高校来说,目前全国很多高校专门针对书法教育做出了举措。关于书法课程,大体分为两类:书法专业课程与非书法专业课程。全国各类高校对书法课程的开展正在不断推进,比如成立书法社团、引进书法专业的相关人才、开设书法鉴赏相关课程等。从具备书法专业的高校课程设置来看,开设的课程较为丰富,有篆、隶、楷、行、草书的临摹创作课程,以及篆刻、中国书法史课程等。从非书法专业的本科书法课程设置来看,书法课程主要集中在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以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虽然对书法教育的普及有一定助力,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书法课程的开设

据调查,许多本科院校已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书法鉴赏课程和教师书法课程。丰子恺先生曾谈道:“中国人都应该学习书法。须知中国的民族精神,寄托在这支毛笔里头。”在谈书法教育之前,首先要从教育者的方面明确观点,书法教育不是单一的技术训练。从宋代开始,便以书卷气与人品衡量书家的书品。目前,在高校开设的“书法鉴赏”课程之中,大多注重提高书法审美,而忽略了当代书法教育应该注重的实践性。即使是教育专业开设的“教师书法”课程,也更多偏向于“技”的提升,而减少了有关书法史的比重。重“欣赏”而轻“实践”,重“技”而轻“道”,均非学书之道。

师范类院校的非专业学生,多把书法课上成了写字课,无专业教师团队,更容易将学生带入歧途,不利于传统书法教育的普及。对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更难将传统书法普及到下一代的学生身上。就目前来看,非专业院校开设的书法课程实际上与书法关系并不大。《书法概论》中提到书法的概念:“书法,又称法书,是汉字的书写法则。”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一直延续到今天绝不仅仅是作为“书写技能”而存在,无论汉字还是书法均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所以,在书法课程中定要多注重“技”与“道”并存,方不失其根本。

在书法课程中要注重书法审美的引导。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接触的“快餐文化”远高于传统文化,学生们对于满目的当代作品,无法分辨其优劣,盲目崇拜,进而导致在书写时养成恶劣的“习气”。当代书法课程本应是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结合,不应使学生追随“快餐文化”而丢失传统审美。

那么为何学生会盲目追求“ 快餐文化”?其原因如下:传统书法审美缺失,对历朝历代的书风认识不足。在课程设置中,应适当加大书法理论课程的开设量,不定期举办相关书法讲座,在校内举办临帖展、书法作品展等相关书法活动,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接触传统艺术,这种耳濡目染的成效是不可估量的。在非书法学专业的课程和教学大纲中,应添加中国书法简史、书法概论、碑帖学以及中国历代书论等相关理论内容,作为书法课程的理论支撑。向彬先生曾说:“本科阶段书法史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的理论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书写技能提供理论支撑,理论与实践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反过来促进书法史课程的开设。”[1]

二、入手书体的选择

书法不能离开汉字的支撑,每一个汉字都有其演变的过程,对非书法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接受程度最高的便是楷书。在书体选择方面,不同的学生群体应有不同的选择。设置书法专业的本科院校,学生群体本身具有一定书法基础,而文化课考生是没有任何书法基础的,因此非专业书法课程的书体选择要更加慎重。

书法专业生的选拔与美术艺考生相同,都是通过高考前的艺考训练来帮助提升书法水平。艺考集训,几乎是所有艺术专业学生都会经历的一场“训练”。所谓“艺考集训”,时长半年到一年不等,专门针对一至两种书体进行学习,使自身的临摹创作水平达到本科招生要求,多以楷、行为主,篆、隶为辅。同时在书法本科专业教学之中,大体分为两个方向:一、先从篆隶入手,提升线条质量,按照书体的演变过程来进行教学,多以美院类院校为代表;二、先从楷书入手,通过丰富楷书的教学内容以及提升楷书的书写技能,逐渐过渡到其他书体的书写,多以综合类大学以及师范类大学为代表。

非书法专业书法技法课程的实施难点往往体现在对书体的选择。对非书法专业的学生来说,书法是一個全新的领域,他们没有任何技法基础,而且学习书法的时间有限。无论从技法层面还是从生活应用的层面来说,楷书的学习作为初学者的首选都是恰当的。楷书作为正体,更因其具备传统艺术中的“中庸”特点,符合当代人的书法审美。相较于其他书体,楷书也更容易被理解,能够消除因书体的陌生而产生的恐惧心理。楷书是掌握基础笔法的关键,同时有助于学生整体书法水平的提升。

对书法专业的学生来说,初学的书体是为了应试而选择,目的性会更强一些。书法专业的独特性就在于这门学科不仅仅停留在技法的训练上,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对于五种书体均要进行临摹与创作,比非书法专业的同学要掌握得更加深入,对书体源流、书法史、历代书论、文字学以及书法美学等课程更要不断钻研。

三、以相关专业为例

以教育学专业为例,教育学本身就有着育人的职能,沿着教育学方向深入书法课的开展,无疑是对书法教育的传承。对高校师范类专业的所有师范生来说,其目标都是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都将承担教育下一代的神圣使命[2]。书法教育更是一种文化教育,在提高学生艺术审美的过程中,同时会让学生对经学、史学、文学、文字等学科进行了解。教育最终还是在研究培养“人”的问题。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培养方案中会有“教师书法”这门课程,教师书法的大体内容就是“三笔字”。“三笔字”中包括毛笔字、硬笔字与粉笔字。通过了解,有一部分高校教育专业的“教师书法”课程是以比赛、写字活动等方式去展开,并无系统的书法课程设置。学生们对相关书法课程的认识也只是片面的“写字”而已,学生并不能将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结合。如此一来,书法课程的开设对传统书法教育的普及很难有效果。

当然也有一些高校对于“教师书法”课程给予高度重视。比如,西安外事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书法”课程共开设三学期:第一学期的书法课程以毛笔技法和理论为主,主要是将理论课程与临帖方法相结合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够把握临帖的要点。理论课程分别将碑帖学导论、中国书法简史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小学教育专业能够兼顾书法理论与技法。第二学期的书法课程以硬笔为主,主要是进行楷书的基本创作,结合楷书的结构完成相关创作实践,进而过渡到硬笔的笔画形态,提升硬笔的书写水平。第三学期的粉笔字教学是建立在毛笔与硬笔的教学基础上完成的,通过前面的书法学习,学生在掌握相关楷书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粉笔字书写。

如此课程设置较为科学,将技法和理论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书法有整体的认识,在技法提升的基础上完善理论教学,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课程开展过程中,结合网络等媒介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前人法书墨迹,并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释读经典书法作品的内容。学生的人文修养得到提高,也是书法教育的目标之一。虽然开设一系列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书法教育是有益的,但我们也应从非书法专业学生的角度考虑,尽量选择他们容易接受的课程教材版本,或者召集专业教师编写适合非书法专业学生的书法校本教材,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书法不能脱离时代,当代书法已经从注重实用性转变为注重艺术性。书法教育是学生了解、学习书法的重要途径,坚持书法传统教学,也会使学生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优秀的品质。宋代开始便以人品论书,宋黄山谷《论书》云:“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高校书法课程的设置不是为了培养大批书法家,书法教育的完善与提高也不仅仅是书法学专业的铺设,更要注重广度与深度,非书法专业课程设置同样重要。其中的“书法文化”课程,尤其是占据核心地位的“古代书法文化”部分该如何展开,是重中之重[3]。随着全国各高校不断增设书法专业,非书法专业院校的书法课程开设也要逐渐重视起来,并建立好课程体系,推动书法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书法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诗书画苑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教育漫画
书法等
少年书法优秀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