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出来的Z世代社交圈

2021-10-20 11:01张贺飞
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 2021年9期
关键词:社交圈博主个性化

张贺飞

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总喜欢对“年轻人”下定义,比如“80 后”热衷于休闲娱乐,“90 后”青睐于时尚潮流,某些标志性偶像,几乎可以唤醒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但是,当“Z世代”走向舞台中央时,这套方法论似乎已经行不通。

捉摸不透的Z世代

网易数读在2017年发布了一份榜单,提取新浪微博两个月中近1.2 万条有关梦想的关键词,整理出一份“梦想职业”排行榜,其中科学家、老师、警察、医生、富翁是被提及最多的5 个职业。这份梦想榜单掀起了“80 后”和“90 后”的集体“回忆杀”,即便在他们最天马行空特立独行的年纪,在畅想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时,也往往跳不出老师、警察、医生等范畴。

可当同样的问题递向“Z世代”,答案已经和“前辈”们截然不同。

为了纪念阿波罗登月50周年,乐高集团在2019年向3000 名8 岁至12 岁的孩子进行了一次线上调查,问题是“长大之后想当什么”。出乎意料的是,英美地区排名第一的选项不是科学家,也不是老师和警察,而是“视频博主”,这个票数是“宇航员”的三倍。

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亚洲。在日本学研教育综合研究所2019年8月发布的《小学生白皮书》中,“视频博主”首次取代“职业足球运动员”成为男生们的头号梦想职业,尽管“职业足球运动员”曾经霸榜长达30年之久。

原因似乎也不难理解,“Z世代”是互联网“原住民”,成长时期和互联网的高速渗透非常吻合,一些家长习惯在孩子哭闹的时候“求救”于可以播放音乐和视频的数码产品,以至于不少孩子在入学前就成了iPad、智能手机等产品的忠实用户,比起传统意义上的名人和偶像,那些短视频中的博主似乎和年轻人有着更紧密的情感连接。

多元的“Z世代”社交

深谙年轻人喜好的好妹妹乐队奚韬曾这样释疑“Z世代”:“不应该把年轻人当成一个群体来看,因为年轻人的特性本身就是多元化的……要尊重年轻人多元化、多认知、个性化的特性,在年轻人整个族群里找到不同的方向。”

据Mob 研究院在《Z世代大学生图鉴》中披露的相关数据,国内的“Z世代”约为2.6 亿人,在多元化、多认知、个性化的特性驱动下,2.6 亿人的庞大规模不应该只有微信、QQ、微博等头部产品,从细分场景、垂直领域入手才有探寻到社交新赛道的可能。

只是现实中发生的往往是这样的一个场景:各种占领细分垂直赛道的产品涌现,一些爆款产品甚至可能在上线当天就冲上了App Store 的榜首;残酷的是,即便有如此热闹的开场,也可能在一个礼拜后便无人问津,还没来得及将流量沉淀转化,就已经被后来的产品盖过了风头。

诚然,互联网让“Z世代”的兴趣更加多元,也让用户的注意力更加分散,他们能够快速接纳一款新产品,也会迅速对一款新产品失去耐心,并且从来不会缺少寻找新产品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于是“体验完就卸载”成了多数新兴社交App 的宿命。

有人解释称,虽然大部分“Z世代”平均每1 小时就会看一下自己的社交App,理论上拥有着非常理想的产品使用黏性,但平均单屏注意力时长仅为8 秒;而“80后”“90 后”人群的数据为12 秒;在有限的注意力里,一旦App 使用不够流畅,就会有60%的“Z世代”选择卸载。

这样的说辞让失败的社交应用创业者们以一种相对体面的方式离场,并非是创意不够新鲜,而是用户太缺少耐心。

归根结底,“Z世代”的特立独行无非是现实中狭窄社交圈的补充,社交的核心诉求不在于驱散孤独感,而是在寻找自己喜欢的氛围和环境。

直到今天,作为研究者们并不敢声称自己真正理解“Z世代”,那些看不懂的“黑话”只是“Z世代”寻找同好的第一道门槛,内心深处还有不愿被窥视的另一道围墙。可回到社交的话题 上,总有一些特性是无法被抹平的,也总有一些诉求需要被满足,专注于“Z世代”的社交产品并不缺少空间,缺少的恰恰是深刻的洞察。

(选自《网络传播》2020年第4 期,有删节)

【思维魔方】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曾发出这样的担忧:“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与自私,真理淹没在无聊繁琐的世事中,人们由于享乐而失去了自由。”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是否使我们眼前的世界变得广阔了呢?

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则看到了网络信息个性化传播的负面效应,他认为,人们根据个人喜好从互联网所获得的消息并非全面、真实、客观的,他们所选择的信息、所参与的社交圈会因为个性化而存在一定情感偏向,久而久之,这种“个人日报”式的信息选择行为会结成一块厚重的“信息茧房”,将大家困于自己希望看到的信息当中,失去了接触与了解不同事物、不同声音的机会与可能。由此人们逐渐只能听到与自己相同的声音,难以接受新事物与新观点,对待事物的看法也会变得主观而偏激。

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为“Z世代”营造了个性化的舒适圈,算法技术试图洞察Z世代的喜怒哀乐,用大量精准的定制信息覆盖世界的丰富多彩。我们该如何在寻找自己喜欢的事物的过程中冷静审视网络的桎梏,从繁杂的琐事中重新发现内心要追逐的广阔天地,这或许是“Z世代”所要面临与突破的难题。

猜你喜欢
社交圈博主个性化
跟着零食博主买拼多多小吃
如果孩子想当美妆博主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新语
数字社交圈里的白酒“新消费”
时尚博主谢慕梓:分享身边的美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理财书苑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帮害羞宝贝打开社交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