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腔薄壁重型过滤器外壳的纯冷锻工艺设计

2021-10-20 08:06刘永康庄日松江苏威鹰机械有限公司
锻造与冲压 2021年19期
关键词:热锻棒料坯料

文/刘永康,庄日松·江苏威鹰机械有限公司

过滤器在工程机械中的作用就如同肾脏之于人体,让工程机械润滑系统内的油液保持无杂质的清洁状态,对工程机械能否正常使用至关重要。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工程机械液压滤清器的设计功能,往往需要在滤清作业中对液体加压,以达到增大流量、快速滤清的效果,因此,过滤器外壳(图1)的承压能力将对整个滤清系统起到重要的作用。

图1 某过滤器外壳

初始工艺方案:温/热锻+冷锻

在我司目前已量产的产品中,小、中型过滤器外壳及DCT 汽车变速器蓄能器外壳,可谓是与之为同类型产品,经过成本核算及性能试验,原有的热锻+冷锻的方式并不是最优解。

温/热锻中存在的问题

温/热锻顾名思义,在锻造起始时需要对坯料进行加热,但是重型零件加热设备的通用性、能源的利用率相对来说都比中小型零件表现的差很多。此零件毛坯重量达到了19.5kg,通过热锻工艺加工的耗料更是达到了23.5kg,以φ120mm 的棒料为例,下料长度需要264.7mm,此时的长径比为2.2,使用中频加热的方式,很难确定棒料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是否一致,且如此大小的中频炉膛使用频率极低,通用性极差。

在热锻过程中,受大变形量及设备吨位的限制,会将加热温度提高到1200℃左右,此时棒料表面会产生大量的氧化皮,虽然在产品工艺设计过程中会考虑增加除鳞工序,但并不能达到表面无凹坑的效果。高温除了会导致零件氧化还会使锻造模具的磨损加剧,以成形上模为例,模料选用H13,热处理硬度58HRC,经过600 件锻造后,模具磨损程度已无法接受,需要返修模具后再生产。模具寿命低,且无法开展有效率的生产工作。另外,较高的加热温度还会使锻造后的金相组织异常,需要通过正火进行改善,重型零件的每一次搬运都会产生较高的成本,并且出炉温度550℃,对生产操作人员很不友好。除此以外,热锻产品的制坯余量相对较大,因此,料耗也相对较高。

纯冷锻工艺中存在的技术性难题

从零件结构上不难发现,此产品属于深孔型零件,适合反挤工艺;零件材料为20 号钢,适合冷锻。初步工艺设想为冷反挤出坯(图2),再冷拔长(图3)。在实际的工艺开发试制中出现的问题如下。

图2 冷反挤压出坯

图3 冷拔长

上下模具的力学极限

使用有限元软件对产品进行FEA 锻造力分析,从棒料锻造至图2 毛坯产品,需要2115 吨,如图4所示。锻造模具上模最小直径为106.6mm,据此计算上模单位面积力为2352MPa,符合小于2500MPa的行业标准。

图4 锻造成形力分析

上、下模具的表面拉毛问题

坯料在模具内的流动会对模具表面形成一定的磨损,在流动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变形热。锻造后产生的瞬间高温为500℃,如图5 所示;锻造结束后的锻坯内部温度为256℃,如图6 所示。

图5 锻造后产生的瞬间高温为500℃

图6 锻造结束后的锻坯内部温度为256℃

硬质合金模具的硬度很高,但韧性很差,需要在外圈有较大的预紧力的情况下才能有较好的使用效果,在此模具结构的限制下,无法使用硬质合金材料以抵抗模具与坯料的粘连。在变形热与大流量的双重作用下,很容易产生模具冲头粘料、拉毛现象。

冷拔长锻造比的选择

冷锻出坯后,产品的表面和心部均有不同程度的硬度提升,金相组织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如不能合理的设置冷拔长的锻造比,可能会引起产品拉裂、拉断,如图7 所示,正确锻造比下的锻造情况如图8 所示;如设置过小的锻造比,除了会增加锻造道次,更会因锻前料坯过长,设备的开口高度不够,无法实现所设计的工艺。

图7 锻造比不合适引起产品拉裂、拉断

图8 合适的锻造比设置产品良好

试制情况及问题解决

选用直径为170mm 的原材料下料,进行球化退火处理,金相组织如图9 所示,球化后的原材料能够满足球化率不小于80%的要求,硬度不大于65HRB,为冷锻打下良好基础。

图9 球化退火处理后的金相组织

为防止在冷反挤过程中产生拉毛,对上下模的表面粗糙度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另外对坯料的表面磷皂化也做了较为严格的控制。

图10 为冷反挤后的产品,设备主缸压力表显示为19MPa,换算吨位2280t,与有限元分析差异4%,可认为符合理论预测,无其他异常因素影响。

图10 冷反挤后的产品

后续几道冷锻拔长,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合理的锻造比,使得产品能够顺利生产,图11 所示为拔长1、拔长2、拔长3、拔长4 产品图片。

图11 冷锻拔长过程

在理论的分析下,预先设置了较为合理的锻造过程参数,经过合理的模具表面处理,棒料表面处理,使得整个锻造过程无异常情况,当然,我司的设备多样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3000t液压机到315t大行程液压机,使得我们在工艺设计上可以放开手脚,努力将各个环节做到与工艺设想相吻合。

如前文提到,零件的性能要求相对较为严格,抗拉强度要求不小于500MPa,屈服强度不小于350MPa,延伸率不小于8%。对此,我们送检了第三方,进行试验验证。图12 为以冷锻工艺生产的产品性能测试结果,图13 为热锻+冷锻工艺生产的零件的性能检测结果,通过两份报告可以看出,冷锻产品的抗拉强度相对提高21.7%,屈服强度相对提高19.2%,延伸率有所下降。

图12 冷锻工艺生产的产品性能测试结果

图13 热锻+冷锻工艺生产的零件的性能检测结果

结束语

此次工艺的优化设计,使得深腔钢筒类产品完成了从热锻+冷锻到纯冷锻的工艺转变,大大缩短了工艺路线长度,提高了零件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与此同时,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从材料学的角度考虑,延伸率有所下降在情理之中,、因为在客户的使用过程中,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才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热锻棒料坯料
电解铝铸轧高级包装铝箔坯料中间退火与性能研究*
轴承套圈坯料螺旋孔型斜轧成形数值模拟及分析
大型热锻模具预热过程的温度场模拟
热锻黄铜阀门开裂原因及热脆机理分析
4032铝合金轿车活塞挤压坯料形状优化与试验研究*
20CrMnTiH 热锻齿坯加工过程中产生裂纹原因分析
基于随机采样一致性的规则棒料位姿识别*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车床自动送料机构的棒料振动变形分析
棒料弯曲形状自动测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