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

2021-10-21 03:04刘芳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0期
关键词:屠苏酒韵律传统节日

刘芳芳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党和国家对小学生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关系着祖国未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指出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之路。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风云中的艰苦奋斗,更让子孙后代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博览绚丽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传承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如何让小学生感悟传统文化内涵?以上两个问题,成为笔者在教学中重视的问题。基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特点,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以部编本三年级下册古诗《元日》为例,现总结如下。

一、朗读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韵律美

中国古代诗歌很讲究韵律的,韵律是诗歌的节奏有规律的变化,重复而产生的一种情调,是一种富有情感的节奏。诗歌的韵律大致包括平仄、对偶、押韵,这些可以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形成整体和谐的音乐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表达效果。正如鲁迅所说“散文是走路,诗歌是跳舞。”因此,学习古诗词应从朗读开始。首先,教师要做好范读。教师要有感情、有节奏,读出古诗的味道,这样会把学生带到古诗词的意境中去,进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学生在听读时在书本上画出诗歌的节奏,初步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特点。其次,多种方式朗读。可以采用齐读、小组赛读、同桌互读、个人展示读、男女生赛读,师生配合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朗读中感悟诗歌韵律美,进而感悟诗歌的内涵。如,《元日》这首诗,押u这个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在多次朗读中就能初步感受到人们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多背诗,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最后,配上传统的古典音乐,创设古色古香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不管是齐声诵读还是个人低诵,师生均沉浸其中,共同感受传统诗词的韵律美。

二、品读中感悟传统的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汉族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元日》中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春节。春节是汉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经过历史地更迭,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民风民俗。通过品读《元日》这首诗了解到传统节日春节的风俗: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简单介绍这些风俗的形成过程。

放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节日或喜庆日燃放,这种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喝屠苏酒,是在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酒品,故又名岁酒。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春联的最早雏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画“神荼、郁磊”两神神像,用来驱秽辟邪,到了后来,桃符不断规范化,演变成为用于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宽三寸的长方形桃木板。如果说画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那么写春词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几经演变,这就形成了后来的门神、年画与春帖、春联两大脉络。

为此,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一句一句诗句品读、研读,更深入地了解春节的风俗。可以说《元日》这首诗是描写中国民风民俗的经典古诗,像这样的诗歌还有许多,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中还有哪些民风民俗。如,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这首古诗中了解到了重阳节要登山、插茱萸的风俗。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这首词中了解到八月十五民间有供月、赏月、全家欢聚饮宴的习俗。从唐代诗人杜牧《清明》中了解人们举家外出、踏青扫墓、缅怀先人的节日风俗。

三、悟读中感悟传统节日内涵

随着时代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西风东渐,西方传统节日侵蚀中国传统节日的情况越来越明显。现在的小学生对西方的节日趋之若鹜,然而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知之甚少,让古诗学习成为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内涵的窗口尤其重要。如,《元日》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迎接新年的欢乐氛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春节辞旧迎新,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其实春节的内涵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时结合实际情况向学生拓展,如,春节还是万家团圆的日子,还是敦亲祀祖、祭祝祈年的日子,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全国性、地方性、民族性的传统节日数目达两百多,其中,列入法定假期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尚未列入七夕节、重阳节等节日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那么,这些节日的内涵可以通过诗词这个窗口展示出来。如中秋,中秋节以圆月为标志,寄寓着中华儿女团圆的梦想,积淀着中华儿女团圆的心理诉求。花好月圆夜,就是亲人团圆时。在这个节日里建议学生在中秋月圆时,与家人齐聚话家长里短。又如,重阳节除了有登山习俗外,还要知道在重阳节里要尊老、敬老、爱老,课后鼓励学生们多给身边老人送去温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通过古诗词了解传统节日是个不错的媒介,因为这些传统节日沉淀着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凝结着我国民族精神,是我们向世界展示、推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社会文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星,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者,更要引导他们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郑晓桐.在古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N].语言文字报,2019-12-06.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23.

[3]王珊珊.浅析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与现实意义[EB/OL].2017-11-08.http://www.fx361.com/page/2017/1108/2509655.shtml.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屠苏酒韵律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春风送暖入屠苏
书的国度
传统节日礼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元日
元日
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