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流奋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合作交流

2021-10-21 03:04戴均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0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新时代

戴均峰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合作交流是新时代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把握机遇、顺流奋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合作交流,需要系统的政策法规、管理措施等体系机制的保障和各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全社会联动协助。夯实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之基础,实现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之目的。

【关键词】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

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完善创新合作机制,建立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粤港澳地区的综合优势,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全方位开放中的引领作用,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协商一致,于2017年7月1日在香港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签署仪式,正式开创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行动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党和国家在中央层面上做好顶层设计、高度重视、逐步落实。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和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从2017—2021年,连续五年,国务院的政府报告每年都有提及“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我国政府报告首次提及到粤港澳大湾区,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2018年,提出要“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2019年,我国政府报告三次提及粤港澳大湾区,要求“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支持港澳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深化与内地互利合作”;2020年,我国政府报告(文字摘录)提出要“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1年,我国政府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所以,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深化內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粤港澳三地的提法从“地区”变成“湾区”,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和战略定位是完全不同的。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新时代国家发展中的战略意义。

二、新时代下粤港澳教育合作

2019年3月7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现场回应并透露,正研究制定粤港澳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推动三地教育合作发展。

2019年12月12日,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在京召开2019年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联席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研究推进广东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2020年12月,为打造世界一流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共同推进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率先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2020年12月,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明确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将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产出一批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科学成果,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先进典范。

广东位于改革开放的前沿,粤港澳一衣带水、毗邻而居,在与港澳地区实施姊妹学校缔结计划的实践中广东也是先行先试。2005年,广东省就和香港、澳门签署了缔结姊妹学校协议。2015年,广东省教育厅与香港教育局签署了《粤港姊妹学校合作协议》,将粤港澳姊妹学校缔结计划作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合作的品牌项目重点推进。2004年底,香港教育局与广东省教育厅联合推出了“粤港姊妹学校缔结计划”。十多年来,粤港澳三地的学校通过互相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广州作为第一批参与计划的城市,长期以来积极推进此项工作。从2005年5月第一批姊妹学校成功签约至今,广州市中小学与港澳的中小学缔结姊妹学校约有200多所。广州市教育局通过加强高层沟通联络,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大力支持“粤港姊妹学校缔结计划”,创新青少年交流工作形式等多项举措切实推进穗港澳交流合作。粤内其它各地,也结合自己各自实际,积极投入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融合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夯实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工作之基础并不断进行探索。

三、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合作交流现状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百年大计,为国家培养人才,一个国家的教育强则综合国力强。要想使国家人才济济,社会事业繁荣、蒸蒸日上的发展,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粤港澳大湾区的持续发展创新,需要足够的人才支撑,人才的培养和支撑需要教育的支持。目前,从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看,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已先行一步,且成绩显著,行业职业教育方面的交流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相对于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等交流合作融合度,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由于地域局限性等原因,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合作交流过程,显得有点迈步太小。从现有的公开报道信息看,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合作交流大多是局限于为数不多的校长论坛、课程教材交流等,各地区、学校、师生之间并没有形成常态化的典型合作运行交流机制,合作交流的内容也更多地停留在文化、旅游、民俗艺术活动等生活化项目,而对于更深层次的、国家层面的情感认同、政治认同的教育显得明显不足,甚至给人遮遮掩掩、蓄意回避之感觉,在一定程度上直接羁绊着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学校、师生工作学习上的交流。

当然,从世界其它大湾区教育合作交流情况看,先进国家都重视教育的投资和投入,教育的普及程度、教育质量也较高,基础教育学校有众多选学课程,课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顺应学生兴趣、课堂活跃、学生能积极动手创造、查资料搞课题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与思考能力、文艺创新能力等,基础教育合作交流很多方面也值得与他们学习和借鉴。

世界上的其它湾区都是其本度国家的一区域,与其所在国的整体教育趋势特征同性大,粤港澳大湾区是11个城市模块涉及两种社会制度的融合,其体量更大和特殊性更加明显,历史原因更为复杂,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的融合发展应与世界其它经济城市湾区更加不同。在基础教育的合作和交流上面临着一些体制、法律、教育管理规则习惯、办学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许多问题与障碍,在基础教育的合作交流方面还未能建立有效的协调与运作机制,直接制约着各地区和学校合作交流的有效实施,不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合作交流融合发展。在现有的发展大趋势下,需要我们基础教育的管理部门、各学校和办学主体确立大湾区的意识,用心用力去跟随和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历史机遇,秉承合作、开放、共赢的观念意识,跟随、超越高等教育和其它行业大湾区合作运用的机制,努力探索基础教育的合作交流机制,夯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基础,探求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合作交流的有效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和其它行业的融合发展奠定人才成长的教育基础。

1.教育管理部门的合作交流

基础教育通常是地方政府管理负责的,当下教育行业往往与政府推行的地方政策相结合,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教育合作,需要三地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建设提供坚实的政策、制度、机制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合作和交流,需要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指引和推动,需要政策和管理措施的保障,如,在交流主题、机制、经费保障、目标导向等宏观方面的指引与导向。同时,在合作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具体的教材选择、学分互认、评级评估、升学分流等都需要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应政策措施来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合作交流完善制度规定,提供良性机制保障。

在“一国两制”的实践中,针对于港澳的教育具备一定的西方文化特点,加上“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制度指引,三地在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内容上应进行学科教育融合,方能更好推进“一国两制制度”实现,共同助力于建设中国的教育强国。但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教育合作既超越了国际上现有的教育发展模式,也超越了国内的跨区域教育交流合作模式,与传统的教育交流合作相比,具有明显的“跨界性”特征。在这一背景下,港澳政府与内地地方政府的交流显得更为必要。香港澳门与广东三地都应当加强政府政策交流互动,推动多领域的基础教育交流,扩大政府政策对高校的影响力,使学校学生在政策引导下增强自身的政治站位,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接班人。

2.基础教育学校的合作交流

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各学校的办学主体、机制多种多样,每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宗旨,尤其是港澳地区的基础教育学校,由于历史的原因,基础教育学校的办学主体、管理模式、各校的理念宗旨更为复杂多样。但是,学校作为专门教育的组织机构,有专职人员、专门机构去承担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从而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达到预定目的的社会活动的这一共性是不变的。

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回顾历史、面向未来,基础教育的办学和发展更需要我们立足现实、顺应潮流、把握发展良机。回顾历史能让我们以史为鉴、总结经验、发挥优势,面向未来能让我们认清形势、确定方向、行稳致远,立足现实才能真正让我们把理想目标与社会发展融合一起,实现持续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各学校、各办学主体都应该清晰认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形势,都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时期。粤港澳三地都要为新时代中国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承担自己的历史责任,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的学校也清晰自己的现实地位、重视国家意识培养,“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的培养教育,为中国、中华民族、大湾区的发展培养人才,培养能为自己国家、地区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3.基础教育学校师生的合作交流

基础教育学校的合作交流,最终是要由各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落实体现的。粤港澳三地基础教育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其庞大的师生团体是基础教育合作交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有良好政策引导、学校的支持,可与借助教育论坛、观摩交流、名家名师讲坛、工作室跟岗培训等模式,组织学校教师、学生在课程教学、主题交流、观摩学习上,相互借鉴办学管理、校园文化、课堂教学、学科教研等方面的特色,拓宽大湾区师生的视野,促进思想认识的融合成长。

4.资源共建、项目合作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合作交流要创新教育发展思维,联合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资源,利用好传统资源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等,共同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对于当前基础教育办学、教学、教研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可跨界联手,共同开展资源共建、项目合作等相关研究,致力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发展,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基础教育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总之,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合作交流,需要系统的政策法规、管理措施等体系机制的保障,各学校、师生要积极参与、全社会联动协助,确保内地与港澳地區的中小学校相互交流与合作,在师资、教培、教研、教材、多媒体、网络教学等方面合作交流能实现融合发展,进而确保粤港澳大湾区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价值观,夯实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之基础,达到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培养后备人才之目的。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合作交流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201282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70836.htm.

[2]张跃国,欧江波,唐碧海.广州蓝皮书: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19)[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3]卢晓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9(5):54-57.

[4]卢晓中,陈先哲.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理论审思与实践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21(4):12-19.

[5]杜丹,李奎.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协同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18):105-112.

[6]冯敏怡,陈星晓,王心如等.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肇庆市山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5):1-5.

责任编辑  李海涛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新时代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